孝道之美的作文【精選】
2024-11-19 13:56:10
我們感恩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我們感恩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一盞明燈,領導著全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感恩不僅僅是一種口號,感恩應該發自內心,發自對內心對敬孝的新詮釋,來自內心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孝道之美的作文【篇一】
我真正走進嶽母的心裡,是2007年的事,那年她93歲。此前,接觸的時間短,自然很客氣。這年7月,我從一所家教研究機構退了下來,才有了與嶽母朝夕相處的機會,我也才真正體會到老伴兒說的「咱娘越來越難伺候了」。
其實,照顧空巢老人是子女天經地義的責任,女婿有半子之名,當然也不例外。但想相處和諧,卻不是簡單的事。
嶽母的習慣是,每天吃完早飯後一壺熱茶,有人陪她聊天。我重新上崗充當的第一角色就是陪聊。由於嶽母耳聾,陪聊也不輕鬆,沒多大一會兒就會口乾舌燥,好歹喝著茶才能長期「戰鬥」。在和嶽母閒聊時,她說:「我沒有兒,如果有一個兒,也不至於四個閨女輪流住。」看來,嶽母對輪流養老並不滿意。
嶽父去世早,嶽母從83歲就輪流在四個女兒家住。以前每次到我家,由我的老伴兒照顧,我也就一早一晚接觸,和嶽母仍然是客客氣氣的。再說,那時嶽母身體很好,一切能自理,不用特殊照顧。可近幾年,我老伴兒身體不行了,除了心臟病常犯,膝關節風溼加骨刺,上下樓需要人攙扶,準確點說,腿腳連嶽母都不如。因此,我退休後,就擔起照顧她們的重擔,當然照顧好嶽母是重中之重,因為誰都想讓嶽母說個「好」。
開始,早飯我準備了麵包、牛奶、煎雞蛋。吃了幾天,我問嶽母:「娘,你吃得怎樣?」「挺好的,挺好的。」嶽母滿臉堆笑。可吃得不多,我很納悶。
可巧,大姐和大姐夫來看她,嶽母「告」了我一狀。大姐夫把我拉一邊說:「你早上做的飯老娘吃不慣,要做莊戶飯。」我恍然大悟。從此,我改變了做飯方式:早飯做大米或小米稀飯、黏粥、麥片,四天不重樣;中午做餃子、包子、麵條、餛飩、饅頭,五天輪一遍;晚飯嶽母不計較。嶽母不吃肉,我就隔三岔五不是做魚就是做蝦。特別是我做的餛飩,嶽母認為那是一絕,逢人就誇。姊妹們紛紛讓我介紹做餛飩的秘訣,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從告狀到表揚,初戰告捷。
嶽母的性格是不甘寂寞。平常沒有伴兒的時候她就覺得煩惱,這時,我就投其所好。我知道,她最喜歡聽茂腔戲。我跑遍了老街裡,買了六盤茂腔光碟,一邊陪她看一邊點評,滿足她的戲癮。
2011年10月,97歲的嶽母正好在我家住。她雖然基本能生活自理,但上廁所時需讓人攙扶。10月15日,我老伴兒因心臟病發作突然住院,家裡只有我和嶽母兩個人。嶽母覺得讓女婿倒馬桶不好意思,我就勸她,女婿也是半個兒,應該的。可第一天早晨給她倒馬桶,她很難為情地說:「你提到茅房就行了,我自己倒。」我說:「過去我給俺娘倒屎倒尿,你也是娘,我給你倒一樣。」她雖然同意了,但臉上卻有一種難言的複雜表情。
有一天,她起得很早,我聽房間有動靜,就推門進去,原來她大便完,正在自己擦,見了我,一臉的難為情。我說:「娘,不要緊,我幫您收拾。」她不讓。我強行把被單捲起來,打開洗衣機把被單洗了。當時她感動得熱淚盈眶,拿出1000元錢給我,說讓我買壺好酒喝。我的養老金是嶽母的兩倍多,自然不會要她的錢。十幾天後,老伴兒出了院,嶽母對她說:「我這女婿比親兒還強。」
後來,我對老伴兒說:「不是咱娘難伺候,而是沒有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不了解她想什麼、要什麼。只要了解了,一切都迎刃而解。」老伴兒嗔道:「好了,好了,說你胖你就喘!」
我聽了會心地笑笑,知道她已心領神會。
孝道之美的作文【篇二】
孝道、孝心、孝敬,孝字,上邊是個「老」字頭,下邊是個兒子的「子」字。意思就是說,當晚輩的應當孝敬長輩。巍巍中華、泱泱華夏。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在古代,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在今天,韓瑜老師為了挽救父親的生命,毅然將自己的左腎,捐給了生命垂危的父親,被譽為「大孝女」;大學生孟佩傑「帶著癱瘓的養母上大學」,租住房子給予養母悉心照料,被譽為恪守孝道的「最美女孩」。古往今來,感天動地的孝道故事、感人肺腑的孝心楷模,不勝枚舉。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教育我,其恩重如山,其愛深似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受恩不忘,知恩圖報,羊、鴉亦如此,何況我們人呢?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於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我的爸爸是一個單位的辦公室主任,我的媽媽是一位小學教師,每天工作都十分繁忙。每天下班回來,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既要加班工作,又要操勞家務;既要照顧年邁的婆婆爺爺,又要給我輔導功課。每當我看見爸爸的兩鬢又增添了白髮,媽媽的臉上又新長了皺紋,我就內心就像針扎一樣,感到無比的內疚。爸爸的日復一日的咳嗽、媽媽的一遍一遍的嘮叨告訴我:他們累了。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安慰。
生活並非想像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現在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儘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來減輕父母的一點負擔;我們可以出門時說一聲「再見」,進門時抱一個微笑,讓爸爸媽媽的心裡充滿陽光;我們可以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我們可以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其實並不難做到。
孝敬父母,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吧!
孝道之美的作文【篇三】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標準,是做人的本分,是一個成功的人必備的品德。
孟子曾說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古今中外人人皆知的《二十四孝》中的一篇《湧泉躍鯉》通過寫孝敬婆婆,來表達孝的宗旨,感人心脾。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裡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託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在當今生活中,孝,成了我們共同學習的高尚品德。《禮記》中記載:「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是天經地義的,可又有誰真正去實現孝了呢?在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只有我們的父母。如果我們是一條小魚,父母就是河水;如果我們是是一隻小鳥,父母就是一片藍天;如果我們是一棵小草,父母就是一片土地。」父母就是生命的源泉,父母的愛也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
那麼,孝又是什麼呢?孝的含義在漢傳統裡以「敬」為前提,對內心的「敬」,最好的表達是「順」,就是趨向同一個方向,即「孝順」,「孝敬」。所以本質是「順從」《弟子規》裡講「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也就是說,父母有錯要指出,但是要照顧父母的心情,和顏悅色地指出。
有人說:兒女學習成績優秀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其實,孝,還包括德。一個人如果不孝,他就不會有德。就算學歷再高,地位再高,又會有誰會把祖國母親交給他呢?一個不懂德,不會孝的人,用什麼去回報祖國,怎麼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怎麼成為祖國的接班人,不是應該成孝兩全嗎?(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就算我們不能把孝演繹的無比精彩,我們也要盡力把它演繹,讓先輩們知道,炎黃子孫絕不是只會「成」不會「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