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期中考試複習計劃作文
2024-11-29 23:49:09
開學已經過半了,對於小升初後的同學們而言,期中考試就是檢驗你們初中學習成果的第一次標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期中考試複習計劃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語文期中考試複習計劃_範文1】
為迎接期中考試,必須全面系統地給學生進行複習,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鞏固所學知識,並能學以致用,爭取考出好成績。下面我就具體談一談具體的計劃內容:
一、複習內容
1、能正確認讀二類字、正確讀、寫生字。正確區分音近、形近字。
2、繼續複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熟練背誦要求背誦的課文、每個練習的讀讀背背部分。
4、學會閱讀短文,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
5、學會看清圖意,寫一段語句通順、完整的話
6、主要是四個識字,和12篇課文。
7、加強生字詞的書寫、理解及運用的訓練。
8.以課文為本,對每篇課文內容進行概括梳理,對課文人物加深理解,歸納閱讀的基本方法。
9.加強句子的表達訓練,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句子的概念。並能圍繞主題,按順序寫幾句話。
二、學情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48人,期中本學期轉入新生3人。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發現原有學生中絕對大多數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已經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紮實。在平時的單元測試和學校組織的摸底考試中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例如:溫浩、黃鑫宇、黃忠浩、等十幾名同學成績一直很穩定。在班內起到了帶頭的作用。不過美中中不足,原有的學生中還是有幾名學生成績不太好,基礎知識差,主動學習性不強,儘管平時對他們的學習付出了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但他們的學習成績仍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例如:赫正坤、姜永生、趙慶耀三名同學,平時作業不及時上交,上課經常做小動作,甚至走神不聽講,左右的同學打鬧講話。幾次單元測試成績多不盡人意。
另外,本學期轉入的3名新同學中有2名同學在開學初入學成績雖然不是很好但可塑性強,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快進入正常學習,學習成績達到中等水平。剩下1名同學入學習慣很差,基礎很差,簡單的拼音都不認識,還有的同學不會吧拼音寫入四線三格中。簡單的生字不認識更別提會寫了,平時給予他們很多輔導,但到目前為止仍處於希望生行列。
三、改進措施
1、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地進行複習。
2、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真備好每節複習課,注意複習習題的趣味性、實效性。
3、抓好語文的基本功「聽、說、讀、寫」的訓練,抓好「雙基」的訓練,抓好學生學習的勁頭
4、優生帶動希望生,進行一幫一學習。班內安排座位時,基本是一個優生和一個希望生同位,這樣便於及時給予希望生幫扶。實在幫扶不了的,老師利用自習課給予耐心輔導。
5、利用早讀時間主抓學生的課文背誦,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能本要求背誦的課文都能完整的背誦下來。
6、利用晚自習時間,主抓二類生字,讓孩子多寫多練,教師進行反覆聽寫。
7.充分調動小組的積極性,讓小組長幫老師進行組內檢查。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進而調動每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8、在平時的課堂當中,讓孩子多做練習題,進行反覆練習。
9、總結延伸閱讀和表達的練習方法,提高學生閱讀和表達的能力。
11、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實際情況,安排複習內容,設計複習形式,增強複習的情趣性和有效性,避免「一做到底」的機械複習。
四、時間安排
時間內容
四月十號第一單元
四月十一第二單元
四月十二一二單元檢測
十月十三第三單元
四月十四第四單元
四月十五第三四單元檢測
四月十六期中檢測題
【語文期中考試複習計劃_範文2】
為了搞好語文期中複習,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們七年級語文組特擬定此複習計劃。
預期目標:
減少年級不及格率,提高優秀率,嚴格控低,爭取做到在基礎知識部分少扣分,提高學生整體的得分率。
複習內容:
1.所有詩詞全部會背誦,會默寫,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注意詩歌中運用到的修辭手法。
2.落實掌握每一課的字詞,包括字音、字形、字義。
3.將書上所有教讀課文內容都過一遍,《課易通》及單元測試卷中的課內語段閱讀理解逐個複習。
4.落實好文言文的背誦、翻譯及其內容理解。
5.記敘文寫作相關技法指導。
複習重點:
1.字音、字形、字義的理解與掌握。
2.默寫課文中要求背誦的古詩詞。
3.文言文的翻譯。
複習難點:
1.閱讀理解的相關答題技巧指導。
2.記敘文寫作要圍繞中心選材,用具體的事例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複習策略:
1.主要以課堂複習為主,輔助以適當的習題訓練,以此鞏固學生需掌握的知識。
2.教會學生正確的答題方法,以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3.對於學困生,要多找學生談心,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幫助他們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考試。
4.對於優等生,教師要給予拔高要求,提高優秀率。
5.對於閱讀理解,要力求講練相結合。
6.教師督促學生自覺複習、歸納知識點。
7.作文指導要選取學生作文中的通病進行講解,個別指導寫作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有事可寫,能寫完整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