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精氣神就幹不成的「中國夢」
2024-11-30 00:09:08
《百年潮中國夢》讀後感
夢想,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我的夢,中國夢」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這是一個放飛夢想的時代,讓我們一起放飛自己的夢想吧!——題記
近日,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的播出在社會各界所引起的強烈共鳴。影片縱論古今、大氣磅礴、聲情並茂地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也給人以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影片不是用口號式的吶喊與宣傳,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渲染,不單單激發觀看者的認同感、尊嚴感,而且激蕩人心、提振精氣神。
天之三寶日月星,人之三寶精氣神。面對振奮人心的新任務,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十分重要。一個人沒有精神,容易垮掉;一個社會沒有精神,會暮氣沉沉,缺乏活力;一個民族沒有精神,哪來的幹勁實現夢想,哪能談得上復興。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報告把「精神懈怠危險」放在「四個危險」之首,令人警醒,振聾發聵。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這句話永遠不過時,革命戰爭年代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同樣適用。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行百裡者半九十」,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
古賢建精神家園的上溯,民族英雄與時代楷模精神的回放,航天精神的奇蹟,愚公移山與農民沈克泉科學種田的執著,龔全真境界,中國「最美現象」由盆景到叢林的寫意,無不折射著「中國夢"的精神動力!實踐也證明,一個人有精氣神兒,就有「奔頭」,就能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一個單位或一個地區有精氣神兒,就有活力、有景氣,勁能往一處使;一個國家有了精氣神兒,就能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創造自己的奇蹟。是的,在民族文明史上,精氣神從未間斷。在前赴後繼的革命戰爭年代中、在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中、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中,中華兒女正由於這股精氣神兒,描繪著神州大地的生動畫卷,抒寫著中國發展的壯麗史詩。
不可否認,時下一些黨員幹部「精神懈怠」是存在的。不單單存在享樂主義、奢靡之風,而且還出現一些新的現象、新的習氣:有的自我感覺良好,思想僵化,視野狹窄,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有的被欲望所誘惑失去自我,開始權力尋租,生活腐化,心中沒了群眾;還有一些黨員幹部還將「平穩」變為平庸,把「不出事」的底線作為目標,缺少深化改革的勇氣,缺少幹事創業的激情,面對困難不敢擔當,得過且過;也有甚者是「八項規定」實施後,隱性福利待遇沒有了,幹活沒了積極性,覺得幹與不幹一個樣,闖勁不足,得過且過。如果一個黨員幹部心中有了這些「雜念」,他們大腦裡「幹事創業」那根神經就開始鬆弛,信仰也逐漸消融,更談不上實現夢想了。
精神懈怠,無論是對一個人,對一個單位,還是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致命的。它與人民群眾的期望不相符,與黨員幹部承擔的責任相違背,不僅貽誤事業發展,對個人的成長進步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是一個黨員幹部應有的擔當,也是贏得群眾信任的必然要求。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沒有幹事創業的激情,沒有背水一戰的氣魄,沒有奮力爭先的精神,有再好的藍圖也落不到地上,有再好的機遇也抓不到手中。拿出一股精氣神兒,無論是改作風還是幹事業,都不能有「歇歇腳」的懈怠思想。深化改革面前的精氣神,就是要樹立攻堅克難的勇氣,咬定青山不放鬆,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打硬仗,不達實效不罷休;改進作風面前的精氣神,就是要有敢於亮劍的勇氣,對己敢於揭短亮醜,動真碰硬,排毒治病,對人求實批評,敢於交鋒,肝膽相照;名利榮譽面前的精氣神,就是戒驕戒躁,超越自我,積極有為,有為就有位,不要計較個人得與失,不需揚鞭自奮蹄。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面對時代的使命,我們當應倍加珍視時代賦予幹事創業的寶貴機遇,深挖「四風」之根、細察行為之垢,真正實現思想提升、切實砥礪過硬作風,以幹事創業的熱情、捨我其誰的氣魄、破解難題的勁頭,鍥而不捨推進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當我們在五年、十年之後,或更長時間以後,回首歷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並且能夠自豪地說:我已經能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