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過冬至的小學三年級優秀作文
2024-03-11 01:49:15 1
導語:我們家在這一天當然也是要包餃子吃的。一大早,媽媽就採購回來食材,把肉餡剁好,調味;把面和好,餳上。快到中午時把餃子包好,等我放學回家,熱氣騰騰,美味誘人的餃子就新鮮出爐了。一家人圍坐在飯桌旁,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媽媽的佳作,在這個數九寒天的日子裡,是多麼溫馨愜意的事情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冬至的作文,歡迎查閱與借鑑,謝謝!
篇一:冬至之暖
今天是冬至,我依然盼望著雪的來臨。似乎比平常更冷了,梅也綻開了燦爛的笑臉,在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幽香。似乎與平常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一轉眼,就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了,耳邊傳來一聲聲呼喚「吃羊肉啦!快來吃吧!」,我不禁笑了笑,微笑著走了過去。盛了熱氣騰騰的羊肉和飯菜,便坐下細細品味著學校特有的「冬至羊肉」。吃著,吃著,我被凍僵的手熱和了許多,心周圍的冰雪也漸漸的融化了,一股暖流流進了心中,在心的海洋中蕩漾出一絲絲漣漪。不知道怎麼來形容冬至,似乎所有華麗的辭藻都與冬至格格不入,只是覺得在寒冷的冬天這樣的冬至會帶來許多溫暖。
點評:這是一篇敘事的文章,小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冬至」描寫得色彩斑斕。文章清新活潑,內容生動豐富,貼近生活實際,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是一篇成功的習作。
篇二:淺談冬至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可見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就很重視,它不僅被當作一個傳統節日慶賀,而且也是我國農曆24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
說起冬至,我就不由地想起一個人來,他就是「醫聖」張仲景。為了紀念他的「祛寒嬌耳湯」善舉,在北方,每逢冬至,家家戶戶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吧!
我們家在這一天當然也是要包餃子吃的。一大早,媽媽就採購回來食材,把肉餡剁好,調味;把面和好,餳上。快到中午時把餃子包好,等我放學回家,熱氣騰騰,美味誘人的餃子就新鮮出爐了。一家人圍坐在飯桌旁,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媽媽的佳作,在這個數九寒天的日子裡,是多麼溫馨愜意的事情啊!
冬至到啦,寒假也就不遠了。
點評:本文「淺談冬至」,語言流暢,在簡短的文字中,包含了豐富的感情「在這個數九寒天的日子裡,是多麼溫馨愜意的事情」。只是內容太少,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篇三:過冬至
今天是冬至,一放學,我就三步並作兩步飛奔到家裡。我看見媽媽和阿姨正在火鍋旁邊撮湯圓,我也過去幫忙撮。湯圓撮好了,媽媽把撮好的湯圓到進鍋裡炸。過了一會兒,一盤香酥可口的「空心炸湯圓」就「新鮮出爐」了。我一聞到湯圓那香噴噴的味道就垂涎三尺,立刻夾了一粒放進嘴裡。突然,我「哇」地叫了一聲。
「怎麼了?」媽媽連忙問道。我伸出燙得發紅的舌頭給媽媽看,媽媽才明白過來,心疼地說:「小心點,別再燙著了!」
這時,火鍋開了。阿姨把肉丸和羊肉放進鍋裡。不一會兒,羊肉熟了,阿姨幫我撈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個精光。媽媽還怕我吃不飽,又給我撈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顧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這副狼吞虎咽的模樣,便開玩笑說:「我的小饞貓,吃慢點,當心噎著。」我回答說:「貓的喉嚨大,整條大魚都能吞下,哪會噎著呀。」阿姨聽了我的這番話,哈哈大笑起來,媽媽也被我給逗樂了……
晚上,在溫柔的月光下,我們一家人坐在陽臺上聊天、講著笑話,齊樂融融……
點評: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過冬至」的事情,表明「一家人其樂融融」。文章情感真摯,語言自然流暢,描寫生動,如「我一聞到湯圓那香噴噴的味道就垂涎三尺」,有藝術感染力。
篇四:過冬至
很小的時候每逢冬至這一天奶奶都會告訴我冬至要吃餃子,不吃餃子耳朵就會凍掉。為了我的耳朵我都會大口大口吃餃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從書中得知冬至不吃餃子耳朵也不會凍掉。
其實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可是一個大節氣,倍受人們的重視。冬至要吃美食是人們過節的傳統習慣,中國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吃餃子、南方盛行吃湯圓。不論吃什麼都是人們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我們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我們全家聚在一塊,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心裡都美滋滋的。每到這時奶奶總會對我說:「多吃點,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哦!」雖然冬至夜三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但是我家裡卻溫暖如春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可惜今年爸爸卻獨自一人在外地出差,冬至夜不能回來。我更想念他了。
篇五:西北老家過冬至
聽奶奶說:冬至是傳統四大節之一,冬至開始數九,是個嚴寒的節氣;「冬至—陽生」,從此陽氣上升,又是個帶來希望的節日。在我們老家西北一個小山村,過冬至,人們要吃包子。因為那裡有句老話:冬至節,禿子頭上凍出血。人們吃了包子,就「包」住了「頭」,也「包」住了來年的希望。奶奶至今還保留著這個習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發好面,準備好羊肉胡蘿蔔餡。一聽說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邊,拿過奶奶壓好的麵皮,開始學包包子。奶奶邊包邊教我:「左手心放麵皮,右手舀餡放在麵皮上。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邊皮,中指沿著邊兒往回拉,邊拉邊捏,最後捏到一起擰個小辮就行」。我一聽,難,得有點技術。奶奶說:「不怕,一學就會。」她握住我的右手,分開手指,在麵皮上練習「邊拉邊捏」,看著麵皮的圓邊在我手下一點點收攏,也很好玩。奶奶教我做了兩個,第三個我堅持要自己來,開頭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順利,快要捏好了,我心裡高興,想一下捏住,可是餡都捏到了邊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我有點發急,使勁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餡也漏了。奶奶一看說:「不要急,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你這是面邊上粘了菜汁就捏不住;手溼了就粘面了。」我長吸一口氣,擦乾手,重新拿過一麵皮,按部就班操作,終於成功了。那包子歪著小辮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氣的小娃娃!我大喊:「耶,我捏了個胖娃娃!」大家都笑了。吃飯了,奶奶端上熱氣騰騰的包子,我心裡美滋滋的,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勞啊!
今年的冬至又到了,想起第一次包包子的經歷。我就想起了奶奶的話: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就像冬至最寒冷的時候過去了,那溫暖的日子也就開始了。
點評:本文「過冬至」,精挑細揀,素材似為主題量身定製。細節描寫生動逼真,如「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邊皮,中指沿著邊兒往回拉,邊拉邊捏,最後捏到一起擰個小辮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