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年前地球氧氣劇增,只是因為一天時間變長(神奇的旋轉速度)
2024-03-05 11:24:16
在地球歷史上,迄今為止,白天的長度顯著增加。據說30億年前地球上一天只有6個小時左右。而到了現在一天大約有 24 小時。這是地球自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減速的結果。這種變化與潮起潮落有關。任何在海灘上度過一天的人都可能已經看到了海岸上的風暴潮。這種看似平穩的運動是地球和之間產生的巨大能量的結果。結果,海洋在海洋和海床之間產生潮汐和摩擦。這被稱為「潮汐摩擦」。潮汐摩擦剝奪了地球的旋轉能量,從而減慢了地球的速度並延長了白天。這個過程非常緩慢,需要數億年的時間,因此很難觀察每日長度的變化和追蹤海底的地質記錄。那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可能已經達到了一種叫做「共振巖」的平衡狀態。一些影響地球自轉的力實際上會加速。太陽施加的力略微推進了地球的自轉。一旦這個力達到與減緩旋轉的力相稱的「神奇的旋轉速度」,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藍藻仍在地球水域中繁殖。而生活在美國五大湖之一休倫湖底部的「中島天坑」微生物墊中的藍藻,為團隊提供了新的拼圖。中島天坑是一個深約 23 米的天坑。這裡的水含有高濃度的硫,幾乎沒有氧氣。科學家推測,這種情況類似於數十億年前的古代海洋。通過研究這個環境,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古代生態系統的行為。有趣的是,較長的白天並沒有改變藍藻的光合作用效率,而是增加了藍藻微生物釋放的氧氣量。由於晝夜轉換速度減慢,白天時間長,氧氣容易擴散。事實上,在克拉特的實驗中,湖底的微生物樣本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越長,釋放到大氣中的氧氣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