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同情心去哪兒
2024-02-29 23:59:16 1
2006年11月20日,彭宇案的發生時間。接著,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老人對扶起自己的恩人不但不感恩言謝,還反口咬一口所求賠償;小悅悅事件中冷眼旁觀的十八個路人……於是,有人說中國人失掉同情心了。
單憑這一點,同情心是早就失掉了的,不僅是中國人,就連美國人也是失掉了的。1964年3月13日夜3時20分,在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巴間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她三次呼救,她的鄰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觀看,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這件事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如此說明,這種怪現象是早就已經存在的,而且並無國度之分,叫囂著「國民冷漠症」「與其說是抹黑不如說是中國人的縮影,事實上中國是最不團結的民族,自古以來就勾心鬥角,自己過好了就不管別人,即便有時候團結,也只是團結給外國人看,作秀罷了,等做完秀繼續窩裡反」的人也不過是在以偏概全。
雖然說中國的這些現狀是冷漠無情的,但是前文也說了,這種現象是在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在許多國家都有過。可是「社會越發展,人心越冷漠」這種說法明顯就是錯誤的。「人之初,性本善」才是真理。難道看到的就只有被無限放大的18個冷眼旁觀的路人嗎?難道看到的就只有被無限放大的是扶起小悅悅的老人家拾破爛的身份嗎?中國發展迅速,貧富差距也越來越明顯,中國人越來越冷漠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中國怎麼可能經得起汶川的一震?中國怎麼經得起舟曲的一塌?中國怎麼經得起長久的乾旱?如果真是這樣,今日存於世上的怎麼不是其它古文明?怎麼只有中國在歷史的洪濤駭浪中仍舊挺直著脊梁屹立不倒?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雖然外界的強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責任感,但絕不可能完全摧毀它。」如果你向善,怎能會被這小小的事情給嚇到,而不繼續向善?中國人不是越來越冷漠了,中國人也不是失掉同情心了。中國人缺掉的是在多重壓力下繼續向善的信仰。可是對於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即使微小,可是凝成了一股繩,韌性也是會有的。「眾人拾柴火焰高」。當每個人堅守良知,竭盡責任,對周圍的人伸出援手,中國何嘗不能復興呢?何嘗會有「中國人失掉同情心了」的謬論呢?
由此可說明,中國人失掉的不是同情心。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胭脂水粉所誆騙,則要去看看大難臨頭時中國人是否各自飛。同情心的有無,網民的哀聲怨道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看是否你的身邊有沒有人做著微不足道卻又偉大的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