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影片《敦煌紀錄片》觀後感
2024-03-01 09:19:15 3
暑假得知中央新聞頻道正在播放紀錄片《敦煌》,共10集,拍攝耗時6年。每晚等著看是看不到的,於是網上下載來看。以前對於敦煌的了解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只知道一定要去看下這個包含千百年精華的偉大傑作,但同時也聽說因為不懂,外行只是看熱鬧。於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看這部紀錄片,以備往後真的去敦煌也好有所感受。但看了以後,真是淚流滿面啊~~~呵呵!
《探險者來了》
看了第一集的唯一感覺,就是悲憤和痛心。王道士發現了這個塵封百年的寶藏,上報官府,卻無人對此感興趣。倒是外國人千裡迢迢來到敦煌,僅用了些許錢財,便將許許多多珍貴的經卷帶到異鄉。等到國人意識到敦煌的重要性,而命當地官員將剩餘經書護送至京時,居然只用馬車裹草蓆,遺失不計其數。相比之下,斯坦因和伯希和等所謂外國盜竊者倒是用箱子精心護送。心寒啊~~~。更甚者,抵達京城後,貪官居然中飽私囊,將僅存的經書部分藏於家中,還為了不被發現,將如此貴重的珍寶一撕為二。悲憤啊~~~。
「所藏經書和壁畫,以英國者為多,法國者為精,俄國者為雜,日本者為隱為秘,中國者為散為亂」。看到這裡,我覺得,我不認為那些外國人是盜竊者,騙子,我覺得他們是在代表中國妥善保存這些精品。如果沒有他們,這些珍貴的東西只會被忽視,被遺失,被破壞。只是現在如果我們想看這些真品,要大老遠跑到大英博物館,法國國家博物館等去看,唉~~~這是不是一種債呢?人家千裡來拿,我們國民要用千裡去觀來還...
說王道士是罪人,是沒有遠見的小農民,這不公平。他為敦煌守了7年,沒有得到絲毫讚賞或報酬,這是灰常令人傷心和氣餒的。當這個淳樸善良的農民,遇到知音,不管他們是出於真心或為達目的,但他總覺得這些他發現的東西終於有價值了。不怪他,不怪他,呵呵!
《千年的營造》
跨越多個朝代,經歷千百年的歷史。有盛有衰,但至少有幸保存了下來,還好敦煌身處郊外,不會被戰亂所打擾。所以啊~~~做人也要低調,太鋒芒畢露,必然造滅,哈哈!(開玩笑,開玩笑,嘿嘿)
《藏經洞之謎》
原來在藏經洞之前還有很多珍品,但是因戰亂被毀了。現在世人所看到的,原來是靠僧侶們,民眾們手抄的,小小燭臺(燈光不足),毛筆書寫(很慢的),一頁一頁抄的,實在太牛了!(貌似我現在手抄一頁書,就酸的勒,唉,廢特勒,呵呵)。道真和尚,為了補全和增加經書,到處去乞經。那時好像都是靠步行哦,小小身軀,在浩瀚的沙漠中前行,忒崇高了...後來雕刻印刷的出現,終於不用手抄了,所以現在技術的運用還是很有必要的,呵呵!
很多普通百姓奉上畢生積蓄,為佛,更為了得到內心的幸福和安妥。這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的寄託。這讓我聯想到西藏。聽說西藏的部分喇嘛很壞,他們就利用民眾這種單純的信仰,騙取他們的牛羊,土地。能夠控制人們信仰的人是很恐怖的(好像這個詞不太妥,但該用什麼詞呢,不知道了,呵呵)。法輪功也是如此吧...所以往善的方向,是佛;往惡的方向,那便是魔。
當時因為缺乏紙張,所以嚴格要求節約用紙,正反面書寫,寫錯還要寫個「兌」字才好兌換。反觀我們,唉,就拿我們醫院,我們科來說吧~~~這每天浪費的紙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偏遠地區的孩子還麼有紙來寫,想到這裡,愧疚啊~~~。
《無名的大師》
「工匠莫學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來奴,妻是官家婢。」看到現在,覺得那些工匠,畫匠,木匠好偉大哦~~~風餐露宿,吃不飽,穿不暖,卻為我們留下如此寶貴的財富。史小玉為了能有幸留下自己的壁畫,住在莫高窟長達6年,學習各個朝代的各家畫法。試想哦~~~如果這當中,他放棄了,不等了,那也就沒有《千手觀音》這幅畫作了。「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放棄而失敗。」所以,這6年,是在磨練他的畫技,考驗他的意志,真正的夢想,是不該被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