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受傷只能等死新研究發現螞蟻救助醫治有「求生欲」的巢友
2024-04-05 18:07:09
馬塔貝勒蟻有獨特的機制來應對這種受傷情況。進化好像一直都是為了追求最好效率,它帶給了我們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在真正具有社會性的生物身上,同樣不能例外。螞蟻是人類最親密的夥伴和朋友之一。非洲撒哈拉南部,住有馬塔貝勒蟻,螞蟻是世界上最大的螞蟻之一,演變出對夥伴「救死扶傷」屬性。不需要象別的螞蟻一樣,天天為吃東西而到處奔走,馬塔貝勒蟻嚴格取食白蟻。它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吃白蟻。通常,偵察螞蟻會尋找白蟻的覓食點,找到適當的位置之後,它不碰白蟻,只按最快速度回來,招集它的巢友偷襲。
白蟻雖為食物,但是白蟻兵蟻卻要拼死還擊。馬塔貝勒蟻每天覓食避免不了傷亡。於是,這些螞蟻演化出一套獨特的機制來應對這種受傷情況——極其罕見的救援行動:一隻螞蟻作戰負傷後,它通過下頜腺釋放化學物質「呼叫」它的巢友尋求幫助。
隨後被引來的巢友們將對傷害進行調查,把它帶回巢。接著,在巢中放些食物和水,讓其恢復到原來狀態,並觀察它是否能繼續奔跑下去。經過這一階段,受傷螞蟻32%死亡率下降到幾乎為零。這表明,在受到攻擊後,受傷的螞蟻可以重新恢復到之前狀態。這些傷蟻又能完成群體任務,又加入了攻擊白蟻戰鬥小組。
第二個階段
在巢穴中進行了觀測,這些螞蟻將醫治受傷巢友身上的創傷。巢友們用下頜捕捉受傷螞蟻被傷害的四肢,並與前腿固定連接。如果是嚴重外傷或被其他動物咬傷,則可使用鑷子夾住傷肢並輕輕摩擦。接著就開始「舔」傷幾分鐘。當發現傷口癒合了時,再慢慢地把它放回原處。這類處理多在傷後第1小時進行。當受傷螞蟻被處理以後,立即給它注射一種抗生素或其它藥物,並讓它們休息幾分鐘。在沒有處理的情況下,受傷螞蟻典型死亡率是80%——由感染引起;經治療後死亡率降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