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性價比陷阱 你是精明的消費者嗎?
2024-02-29 13:30:19 1
不知道顯示器前的小夥伴有木有「耳機發燒友」,最近這圈子其實挺火爆,因為頭條大鱷「汪峰汪導師」最近帶領自己的耳機團隊打得風生水起,fiil耳機出人預料的不坑人,這還是讓看客們有些失望的。
(圖題無關 )
好了,前奏結束,今天其實是想跟大家聊聊產品「性價比」這個被玩兒壞的詞彙,所謂性能越高價格反而低的東西,不用我多說,這擱誰誰都喜歡,畢竟咱老百姓賺錢不容易,同樣的品質,當然是越便宜越爽。但大家要注意「同樣的品質」這句話,沒錯,產品的性價比要建立在性能相同或相近的基礎上,如果沒有一個比較的標準,那麼得出的「性價比」是沒有意義的。
性價比陷阱
不知從何時開始,「性價比」這個詞兒就被玩壞了,其實大家想的都是好而便宜,但現實是很多廠商以「性價比」為遮羞布,把本行業內優秀產品上使用的某種業內普及的技術或常用技術參數進行效用上的誇大,例如手機圈的「跑分」,相機圈的「像素」,耳機圈的「頻響曲線」,之後他們就開始宣傳自己在此技術上或者參數上能夠達到甚至超越優秀產品的水準,但售價卻較為便宜。
這個邏輯就是讓消費者把「並沒有那麼重要的事情」看成品評一款產品是否優秀的標準,並在這一標準裡擊敗對手。偶爾再來幾句國貨自強、良心國貨的口號博取消費者情感。沒錯,很多消費者就是這樣以便宜的價格購買了本來就只值那麼多錢的低性能產品,著了性價比陷阱的道兒。
「性價比」有關的宣傳攻勢從來就沒少過,就比如前一段時間發生在耳機領域以及智慧電單車領域的兩個事件。
首先來說說發生在耳機圈的事兒吧!事件起因是微博上@耳機林Sir的一篇《1MORE圈鐵耳機評測》的文章,算是鬧得沸沸揚揚了。然後沒幾天汪峰老師的fiil就開了耳機發布會,也發布了一款圈鐵結合的入耳式耳機產品......
1MORE圈鐵 PK AKG K3003
在耳機領域,來自奧地利的AKG(現隸屬美國哈曼集團)一直是耳機行業的優異品牌,尤其是最近幾年尤為火熱,幾年前憑藉一款售價萬元的入耳式耳機登上行業的風口浪尖,有句話叫高處不勝寒,如同iPhone一樣,各種被拿來PK實屬正常,畢竟行業標杆。
大家注意這裡的關鍵詞「圈鐵」,意思就是這耳機同時使用了動圈單元與動鐵單元,初衷是「1+1>2」,也就是結合兩種單元的優點,但有句話叫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圈鐵結合耳機做起來不難,但要做好卻是很難,一不留神缺點也是「1+1>2」,所以做圈鐵耳機的品牌不少,但優秀的產品卻不多見。
就拿1MORE的圈鐵耳機來說,眾籌的時候是199元,正式開售的時候是299元,1MORE的營銷手段就是玩上面那套性價比陷阱,先是告訴消費者圈鐵結合這技術有多高大上,然後拉個頻響曲線說我們的產品達到了與行業標杆同級別的水準,最後你再看,AKG K3003上市的時候1萬多塊,現在售價也是小6000元,而我們眾籌只要199,開售僅售299元,是不是性價比爆棚,是不是良心大大滴有......
1MORE圈鐵耳機的單元結構
但隨著聽過這款耳機的人越來越多,1MORE圈鐵耳機的真實水平浮出水面,耳機愛好者們普遍認為水平很低,甚至不如它自家僅售69元的小米新活塞,然後還有耳機發燒友拆開了1MORE圈鐵,內部做工離宣傳中的精品差距實在太遠。
這時候有人就出來說了,你看市面上那麼多耳機內部做工都不好,AKG耳機以前還出現過斷頭梁的風波,意思就是我有「性價比」,所以做得差點兒大家該忍忍,但請注意,普遍認知的性價比可不是價格低產品質量差啊!
AKG K3003單元結構
還有人說,AKG K3003成本不過200塊,居然曾經賣到1萬塊,實在是太暴利,太無良了......居然還有人買,人傻錢多嗎?但其實大家琢磨個問題,現在流行的MCM包包在功能性上真的就比街邊100元的包包好嘛?羅浮宮裡的夢娜麗莎不過是一些過時的顏料,老化的木板罷了,但咋就是鎮館之寶呢?市場經濟時代,產品售價還是讓市場來決定的與調控吧!如果我給你200,你能造出一條K3003嘛?
耳機到此結束 智慧電單車的故事 同樣跟「性價比」掛鈎
智能單車,智慧電單車,都有個「智」,都有個「車」,「車」是老物件兒,但有了「智」就成了時下最熱門的品類,有個不同之處是「電」字,因為智能單車簡單理解就是APP+單車,而智慧電單車是APP+助力+單車,所以樂視、700bike、曲奇是智能單車,而雲馬、輕客是智慧電單車,今天要說的主角就是雲馬與輕客。
話說雲馬與輕客都生產智慧電單車,而且兩輛車從外觀上看還有些莫名的相似,但云馬的售價是1999元,而輕客的售價是3580元,這可差著1581元呢,因此不少人會覺得,這明顯是雲馬更有性價比,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智能單車與智慧電單車最大的區別,其實也就是這個「電」字,而這個電,對應的其實就是「電動助力」,正是因為這個「電動助力」,讓電單車從「智能」升級到了「智慧」,讓電單車可以通過判斷騎行者的意圖來給予適當的助力。
雲馬助力車的電動結構
從原理上來說,雲馬電單車是用踏頻傳感器感知騎行者踩踏的速度,踩得越快,輸出的助力也就越大,如果一直是在平直的馬路上騎行,根據騎行者的踏頻來判斷騎行意圖確實不錯,你踏得快說明你想騎的更快嘛!但如果出現上坡咋辦?上坡帶來的影響就是踩踏的頻率變慢,但這時需要的是比平路更大的助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雲馬就加入了3軸陀螺儀,用來識別坡度,也就是當意識到你在上坡,就會加大助力,但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如果遇到坑窪路面,在顛簸過程中,如果以陀螺儀判斷的角度來決定助力的大小,這騎起來豈不是一竄一竄的,這騎行舒適度估計不會好......如果說解決辦法,那就是人為延遲傳感器靈敏度,多反應一會兒。
另外,騎單車最累的還有幾種情況:起步和頂風。在這兩種情況下,騎行者踩踏的頻率不會很快,但是需求的助力其實很大,以踏頻來判斷,雲馬的系統在這兩種情況下給的助力反而少了。而另一方面,在正常騎行或者下坡騎行的過程中,騎行者往往比較輕鬆,其實不需要很大的助力,但是雲馬的系統可是通過踏頻來判斷的,只要你踏,它就給力,這很容易導致騎行者空踩,浪費電力。
而輕客呢,為了解決騎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複雜問題,它裝了三個傳感器,分別是力矩傳感器、踏頻傳感器、車速傳感器。
輕客的電動助力原理
力矩傳感器用來測量騎行者腳踩踏板的力的大小,比如起步的時候,騎行者踩踏踏板,力矩傳感器測量得到騎行者施加的力的大小,系統就會識別出騎行者的起步意圖,然後驅動電機提供起步的動力。如果是上坡或者頂風,騎行者施加的力也會變大,這時候系統也會給予更大的助力。而如果是平坦路面的騎行,當然就是三個傳感器一起發揮作用,力矩傳感器實時測量騎行者的踩踏力度,如果遇到加速、上坡、頂風時就會立即響應增大助力。當然,平坦路面踩踏的力量一般就會小,這時候就是踏頻傳感器與速度傳感器來主導判斷騎行意圖,讓騎行者的整個騎行過程舒適而安全。
寫到這裡,大家再來看雲馬與輕客的性價比問題,直觀來看,雲馬確實便宜,而且外觀都與輕客很像,但所謂智慧電單車,核心就在於它的電動助力系統是否足夠智慧,聰明到能實時測量分析判斷騎行者的騎行意圖,然後給出最為合適的助力,讓整個的騎行過程輕鬆舒適有安全感。
上面兩個例子,其實是兩種「性價比陷阱」,1More的陷阱是把圈鐵結合神化,然後圍著這個概念儘可能爆出一個感人的售價,再搞個其實並不能直觀判斷耳機好壞的頻響曲線拉近與K3003的差距,做個純模仿的包裝盒故意引發耳機圈的關注度,如果不是此次耳機圈反應較大,上來對1More一通爆K,估計不知道多少人就買了「一分錢一分貨」的1More圈鐵。
再看雲馬與輕客的例子,這又是另一種「性價比陷阱」,看上去差不多的東西,價格卻差著不少,如果只是停留在「哦!這兩個車都有電動助力」的階段,而不去探究這助力的水平差異,還真的會覺得雲馬更有性價比。正如我開篇所說,所謂性價比,是要建立在性能相同或相近的基礎上,而對於智慧電單車這種「功能性的產品」,電動助力系統的優劣,才是非常好的的考量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