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陽節就是敬老節為題作文
2024-10-30 19:19:10
一種文化,需要通過一定的民俗時間加以確認和強化。民俗時間的文化確認可以是倫理的與社會秩序的方式,如在某一天,社會成員必須做某些事情,形成規範,如春節拜年,中秋家人團聚,冬至祭祖,以達到對於社會共同體的認同。時間的文化確認,也可以是哲學的,如端午、雙五強陽,應該以陰性水柳等柔性相關行為調和之,達到陰陽平衡,而這種對於世界的態度也是為了人體的平衡,是一種天人合一的觀念的體現。作為文化的時間確認,同樣可以是信仰行為,或因於有功於民的英雄,或因於山水天地自然,或因於祖先靈魂,總之,民俗時間與信仰的關係很大。民俗時間與倫理,與哲學,與信仰的關係不是單一的,而是複合的。在中國,像2月14那樣單一的情人節就從來不存在。中國節日總是以複合的功能形態呈現,帶給民眾豐富的文化享受。當然,在多樣的功能中,有些元素會凸顯出來,人們會以中國某某節來稱呼這些節日,如有稱三月三為中國的情人節者,也有稱七月七為中國的情人節者,就是因為功能凸顯聚焦的結果。
就像九九重陽節本來是一種關於自然人生內涵豐富的重要節日,在201X年6月,中國人大出臺老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將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節」,在臺灣地區,他們在19XX年便將九九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有兩千年的重陽節便法定為老年節,成為敬老的日子,這是當代中國老年問題的嚴峻挑戰的體現,也體現出現代社會追求專門化,追求單一價值的特點。
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沒有規定,在老年節要幹些什麼。傳統的重陽節的民俗活動,看起來不完全是敬老,於是,人們找不到一種行為方式來表達對於老年人的關懷,重陽節顯得有些尷尬。
內涵豐富的重陽節,本身蘊含了敬老的內涵。首先,九九之數,為陽數之最,將臨盛極而衰趨勢,自然是老年的一種寓意,哲學觀念與人生觀念在這裡接軌了。物類循環,榮辱轉換,盛衰交替,不僅是老年人要關注的事,而是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學習體悟的自然規律。中國傳統節日所關懷的是社會成員的整體,而不是單一群體。我們在古老的節日文獻東漢時期
的《四民月令》一書中,看到的九月九日的節日內涵十分豐富:採菊花,收枳實、生薑,治場圃,修倉庫,繕兵器,習武備。以上是生產相關的內容,有實實在在的農事,也有為秋收的準備。這活動挺多的,然後便是「存問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為其防寒,這就是我們說的敬老。這裡是生產行為和敬老行為同時說的,可見不存在單獨的敬老,而是在綜合的行動中敬老,生產習俗和生活習俗並行。
在另外一部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節日文獻《荊楚歲時記》中,我們看到的九月九,首先是民眾到野外飲宴,每家每戶都去,很浪漫。就像我們現在搞野外燒烤,現代人都很喜歡。這種九月九的野地宴會,從漢代就有的。一家人歡天喜地去野餐,應該是最好的敬老吧?這個習俗是不是該保留下來呢?宴會上,飲菊花酒,佩戴茱萸,健康了,長壽了,老人自然是敬奉好了。
除了野宴,飲菊花酒,登高同樣是重陽節最顯著的民俗特徵。登高,一樣是為了健康,所不一樣的是,登高賦詩,或者重陽賦詩,是又一個傳統。李白杜甫都要在重陽節寫詩,很多帝王往往大宴群臣,大家都要獻詩。《水滸傳》寫宋江在重陽節詩興大發,演繹了一大堆故事。收穫菊花、枳實,野餐飲黃花酒,登高,遍插茱萸,賦詩,存孤問寡,古代的重陽節內容這樣的豐富。
古代的重陽節是全民參與的,是民眾整體與健康、團圓相關的節日。王維在九九重陽節的時候,懷念的是兄弟,並不是老父老母,那一刻想到了兄弟的登高,可見這個敬老的意義廣泛,它是全民健康長壽意義上的敬老,是全民浪漫,詩情洋溢的敬老。可見,這個敬老是很有境界的。
今天,我們幾乎找不到重陽酒,重陽糕也是不多見。沒有菊花酒,重陽節在哪裡?沒有登高,健康長壽可以嗎?沒有詩歌,社會是不是缺少點什麼?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認識茱萸,其實,這個重陽節才是最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以,我們要過有傳統民俗內涵的重陽節,要過浪漫的,富有詩情,富有運動感的重陽節,這樣就會是有意義的敬老。
[以重陽節就是敬老節為題作文]相關文章:
1.重陽節的作文300字_節日作文
2.重陽節的作文100字_節日作文
3.重陽節的作文1300字_節日作文
4.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_節日作文
5.金色的重陽作文_描寫重陽節1300字
6.孝暖重陽,愛在重陽作文_描寫重陽節2200字
7.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三篇_節日作文
8.關於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三篇_節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