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追求夢想
2024-11-23 01:52:12
追求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定會使踏實的我們的夢想綻放繽紛的花朵。
我非常欽佩兩種昆蟲:一是,標籤著」自取滅亡」撲火的飛蛾;二是,「十七哉長眠待一夏」的蟬。我崇拜她們,心感她們委實已經臻至了追求的極高的境界。讓我且稱之為「永不言敗」和「堅持不懈」!
翻憶她們的歷經也許你會嗅到一股悲愴蒼嗚的憫情,其實全然不是。反而她們活得流光溢彩,如此的精彩紛呈,精妙絕倫:
飛蛾貫徹一生都無比熱烈地追求著自己光明的理想。她永葆激情。從未有外界之迷惘。在每一個星輝月皓的日子裡,她始終笑逐顏開,千百萬分篤定自己的夢想,甚至矢志不渝撲向,足以令她原已參差的生命,從此無情地鉤畫上句號地嫵媚的火苗或滾燙的烈焰,最而她如願以償地」圓夢」了,然後她花綻了,宛若太陽般恆古;
蟬為了追求歌唱的理想。她在陰暗,潮溼的土壤中整整?伏了十七年,然後破土而出,雖然只存活了一個夏天。但是在這個有限的夏天裡,她演繹自己無限的生命華光一一嘶囊響徹著夏天,說句不大恭維話,就是要讓所有人(不管是恨怨喜愁)記住她。事實上她也很漂亮地做到了,她高唱一首《知了》的歌曲,讓人們銘記雋永。於是,每逢夏日酷熱之際,人們紛紛習慣性地動作」抬眼揚眉」、「翹首仰望」……
綜上所述,也許你已經明白了,於夢想我們應付出怎樣的追求?
「永不言敗」、「堅持不懈」!沒錯,要想實現夢想,須持一份永不言敗和堅持不懈的心態。
如果飛蛾畏懼絲絲火花而寡言棄敗?如果蟬耐不住孤苦的地下生活而不能堅持?那麼她們的夢想不會花開,會變質會變味,這樣的追求是何等可怖!可她們毅然一往無前。
料想至此,我在欽佩她們熱烈的追求之餘,又有些駭然一一連昆蟲如飛蛾和蟬亦可以為自己的夢想而偉岸如斯,身為萬物之靈長的我焉可否安傅認輸!
於是,我開始嘗試茁壯自己心中的夢想,努力讓成功潮紅紅的臉兒浮現笑影:我拒絕了給自己的懶惰找理由,開始了今日事今日畢,勤奮學習,經常鍛鍊身體並奮鬥不止。為夢想尊定磐石般的基礎。
著眼現在,像飛蛾、蟬一樣做一切一切自己覺得正確而具有意義的事情吧!因為那興許正是你所神往的夢想。然後在奔跑的同時,別忘了給夢想種一粒「永不言敗」和「堅持不懈」的種子!夢想終會花開。
高中作文:追求夢想【2】人類的使命在於自強不息地追求完美。
「希望通過我不懈的努力,我們也可以爬到塔尖。中國人也可以改變一切。」李娜姐在2011年看著直插蒼穹的艾菲爾鐵塔滿臉憧憬地說。
2014年,從賽季開始到現在,李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好戰績:深圳龍崗國際巡迴賽冠軍、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冠軍、美國巴黎銀行公開賽八強、索尼公開賽亞軍!
李娜的成功,來自她從6歲時就開始的不懈努力和從不間斷的訓練。伴著汗水,淚水……她為了她的世界高排名的夢想而努力、奮鬥!
2002年李娜從國家隊退役兩年,進入華中科大就讀。2004年復出至返國家隊。2009年做出一切都只靠自己的「單飛」決定。2011年拿到法國網球公開賽單打冠軍。有多少人能理解做出「單飛」決定的艱難,要背負多大的勇氣!
2014年2月排名世界第二,創造了亞洲歷史。眾所周知,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隨之的,背後的付出是巨大的。2011年法網前,卡洛斯教練對李娜的訓練真可謂是達到了「魔鬼煉獄」的程度。剛開始三天的訓練,將還不習慣如此劇烈運動的李娜累得經常暈倒或者受傷,她的腦海裡多次浮現了想要放棄的念頭,煎熬的訓練讓她對她的追求之路感到迷惘。2013年澳網決賽中,李娜兩次摔倒,帶著傷堅持完成比賽並且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肯定。李娜自己也說,有時真的想要退役,是團隊的力量,是丈夫不斷的鼓勵,是自己對夢想的追求使自己一次次地堅持了下來。
現在賽場上的李娜姐越來越成熟、自信。落後卻依然不放棄,對主裁誤判後的據理力爭,對比賽霸氣的統治力都讓世人為之驕傲!當然了,一個人既然有支持者,那麼就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反對者。有人批判李娜:冷漠、無情、信口開河,可這正好也是李娜姐的優點,自然,不做作。國際賽場上,她的幽默,自嘲,率真與那自然流暢的英語表達能力令球迷為她瘋狂!
李娜一次又一次地給予自己更高的目標,繼而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追求更完美的自己。她在對陣女子網壇第一人的小威廉士時,戰績是一勝九負,而且是九次連敗。李娜決不甘心,她不僅沒有萎靡不振,反而更加堅定起對網球的信念,激發起她的鬥志。她鍥而不捨,一直在為夢想而努力。我也預祝李娜姐終有一天再次打敗小威廉士,做到最好!
所有人的成功都不能複製,但過程卻基本相同——要有更高的追求,並且為之努力奮鬥,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讓我們向李娜姐致敬!向代表著中國網球的運動員們致敬!向努力追求夢想的人們致敬!
高中作文:追求夢想【3】動聽的旋律,五彩的音符,對!那就是音樂。從小在音樂的環境中長大,享受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的同時,我更享受著音樂給我帶來的美妙和幻想。我一直想握住音樂的手,一直,甚至是一種渴望和迫切想握住你的手,然而卻總有那一段不知寬窄的距離。
當別的孩子還在聽著「外婆橋」的時候,我的身邊已經縈繞著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當別人開始學唱周杰倫的《雙截棍》時,我的身邊卻有著維瓦爾第的《四季》……對於此,難道我還沒有握住你的手嗎?是的,沒有。雖然你離我是那麼的近,甚至唾手可得,但我卻覺得,你的內容是那麼的深邃,你有幾百年的文明,可待我去追隨!
步入童年,我開始了我的琴童生涯,每一天我都在你的懷抱中長大,原以為這樣我握住了你的手,已經完全走進了你的世界,但是,我錯了!和你在一起的時間愈長,卻愈使我感到自己的無知。
在我賞閱了許多的音樂作品後,在我欣賞了海頓的《時鐘》的嚴謹,貝多芬的《命運》的澎湃,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的輕悠與閒適後,我震撼了,我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充實,是肉體上的,精神上卻仍有那一絲的欲望,幻想和看不見的距離。
我一次又一次地品嘗你的韻味,十幾年,幾乎每一張CD都聽過不下十遍,每一次都迫切地伸手想要握住你的手,但每一次卻總有喜悅中的遺憾。這樣的場景在幻想中就猶如宙斯想要抓住上帝的手,卻被那一道鴻溝隔開,可望而不可及。或許,音樂,你就有這樣的一種魅力,讓我充滿幻想,讓我不斷企求,讓我大步前進去追尋。
在我15歲那年,參加了帕爾曼的大師班。這位大師並不如我想像的一般:風度翩翩,矯健的步伐,靈活的舞臺表現力,卻是從小患了小兒麻痺症而導致了雙腿殘疾,下肢癱瘓。這大出我的意料,然而,當他撐起手中的弓,靈活的手指跳動起來時,我發現音樂在他的演繹下有著別樣的風情和感覺。我熟悉的音樂更具生命力和無限的張力了。此時,我明白了,音樂是需要心的演繹,不只是技巧與音符的堆砌,而是生命的華彩,人生的篇章。
我愛音樂,我想握住你的手,或許,我現在握不到,將來也握不到,但是你的奇幻和異彩就在於不斷地追求和體味,這也就是中外音樂家都用一生去追隨你的原因吧。
去夢想,去尋覓,去徵程。
只為了想握住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