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中秋節的高中作文
2024-10-30 04:45:10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讓人難以忘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寫中秋節的高中作文,歡迎閱讀!
寫中秋節的高中作文(一)
清冷的月光射過雲層,一層層地鋪到了地面上,聆聽中秋的月光中秋節的作文。沒有笛聲的婉轉悠揚,沒有蕭瑟的深沉厚重,今夜的月光,一樣醉人。
失去喧囂而沉澱下的寂靜,一曲「只應天上有」的天籟。分明是水做的骨肉,卻多了一絲堅定,思念的堅定。中秋的夜,耳邊全是月光細細碎碎的訴說,宛如一位寂寞思親的女子。
聽到月光的訴說了嗎?悠遠,清脆,涵蓋千古,如蓮花的開落。孤獨哀傷,不銷殘酒的深睡之後,雲鬢散亂,獨倚望江樓。卻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中江水拍岸,清越的水聲是她的滿腹愁腸。
她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憂傷,她有「風聲蕭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繁華,她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她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是她的豪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她的哀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她的感傷,「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是她飽含深情的祝福,作文素材《聆聽中秋的月光中秋節的作文》。
月光無言,卻如一個個生動的音符。如鳥語蟬鳴,如風聲鶴唳,細細聆聽,如打開一份苦澀而又甜蜜的心情,一種使人沉醉的心痛。
滿地清幽的月光,一地盛開的繁華。如瓊樓玉宇,卻有幾分不勝寒的感傷。同是一樣的月光,卻「幾家歡喜幾家愁」;卻有「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如夢傷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思念寄託。
月光無言,理好雲鬢的女子,起身離去。只留一壺濁酒,敬與中秋。倒上滿滿一碗月光,留醉與哀思。酒灑地面,三分月光,七分豪情,繡口一吐,便是半個天地。
寫中秋節的高中作文(二)
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要邊吃月餅邊賞月,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寫中秋節的高中作文]相關文章:
1.小學生中秋作文500字_描寫中秋節
2.小學生中秋作文600字_描寫中秋節
3.難忘的中秋節作文700字_節日作文
4.難忘的中秋節作文900字3篇_節日作文
5.【精選】難忘的中秋節作文900字3篇_節日作文
6.我的中秋節作文1000字五篇_節日作文
7.我的中秋節作文1000字四篇_節日作文
8.八月十五望明月作文_描寫中秋節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