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夜半猶啼血
2024-11-19 14:33:11
王召快步跑下城樓,飛奔至帥府臨時營帳,不等通稟便直接闖入營帳。
「啟稟杜將軍,敵軍援軍已到,城池快要守不住了!」
杜將軍沒有回話,王召抬起頭,見將軍正在桌案上作畫,王召向前跪爬半步。
「杜將軍,請快下令吧!」
杜文龍畫筆不停,用緩慢的如同一輪皓月划過夜空的話語道:「我等已守城幾日了?」
王召拱手道:「回稟將軍,我等已死守城池五個多月了,已從深冬死守至陽春了。」
杜文龍這才從容的放下畫筆,從桌案上取出一方私印,重重的按在畫卷上。
「好!好!好!」
三聲好字,等來杜將軍一聲長嘆,「聖上,微臣已經盡力了。」
杜文龍低頭瞧了眼王召,淡然道:「王副將,你起來吧。」
王召起身,杜文龍舉起畫卷,輕輕抖了抖,對王召言道:「你跟了我多久了?」
王召拱手道:「啟稟將軍,六年了!」
杜文龍道:「這六年裡,我也待你親如兄弟,不知你可願答應我三件請求?」
王召突然二次拜倒,「將軍有事儘管吩咐,末將萬死不辭。」
杜文龍放下畫卷,大步跨過桌案,雙手攙起王召,和藹道:「王召,你快起來,你忘了咱們可是同鄉了。」
王召再次起身,眼中已滿是淚水,「將軍,你是不是也沒辦法了?咱們是不是要撤軍了?」
杜文龍別過頭去,不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淚,「撤軍?撤到哪裡去呢?這裡是咱們的地界,為什麼要逃呢?」
王召死死抓住杜文龍胳膊,「將軍,朝廷已經逃過江去了,咱們還在這裡死守,有意義嗎?」
杜文龍一把甩開王召,厲聲道:「放肆!」
將軍隨即轉過身來,雙手抓住對方肩膀,「王召,你可知道,十年前,我和你一樣只是一員副將,僥倖得到相爺的賞識。」
「當年他親手交給我燕雲十六州地圖,希望我能夠有朝一日收復失地,當時我拜在了恩師名下。誰曾想,我好不容易當上將軍職位,結果前線接連敗退,最後落得國破城亡,相爺被人斷指、割舌、剜眼,最後在金殿捧住而亡。」
王召悲泣道,「將軍可說的是丞相李秋水?」
杜文龍雙手撐住桌案,無力道:「你可知道,當日恩師贈袍之時,我曾經在恩師面前立下毒誓——管轄潞州府便要死守潞州城,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將軍!」王召喉頭突然哽住,「末將願與將軍共存亡!」
「不!」杜文龍斷然劫道:「你不能死在此地,你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杜文龍說完,立刻走到牆邊,去下牆上懸掛的寶劍,遞給王召道:「王副將,此劍是我早年平亂之時天子欽賜寶劍,你要在此發誓,答應我三件事,我便將此劍和我身上戰袍轉贈給你。」
王召單膝跪地,三指當空毅然道:「將軍請講!」
杜文龍道:「第一,你攜此劍著我袍,以我之名召集天下有志之士,暗中擾亂敵兵後方,等到大軍一到,兩軍結合趕走敵軍收復河山,你可答應?」
王召道:「王召發誓,願承將軍衣缽!」
杜文龍道:「第二,若此城覆滅,我已召集了一百名精兵,你要帶領他們保護城中百姓逃出此城……」
王召道:「王召發誓,定要保護城中百姓安全!」
杜文龍道:「第三,我妻兒老小尚在城中,望你保證保我兒長大成人,也叫他投軍報國。」
王召道:「王召發誓,定將少將軍視為己出,願以性命相報!」
「王召,逃出此城,你便是杜文龍,杜文龍,接劍!」
王召起身緊緊握住寶劍,杜文龍解下戰袍疊的整整齊齊放到王召手中,「你換上平民衣服,到城南接上犬子,然後保著鄉民離去吧!」
……
城門外三聲炮響,一白袍小將,跨白馬提銀槍搶先一步衝入潞州城,不料城頭一隻冷箭當胸射來,小將躲閃不及,正當挨上這一箭時,突然自空中飛來一隻飛鳥準確的銜住箭杆,在小將身邊環繞一圈再次飛走。
城頭上四處插上「杜」字大旗,大將軍杜文龍將知府的宅院作為臨時行館。
然而杜文龍並未住進行館,而是徑直奔向城北忠義廟,廟中一尊石像,石像手中落著一隻杜鵑。
「爹爹!」
那白袍小將隨後趕到,對杜文龍道:「在行館等您沒來,卻為何出現在這兒?」
杜文龍長嘆一聲,牽著小將的手一同跪下,對身旁一隨行的老者問道:「老先生,您來講講這廟裡石像的身份吧。」
老者遵命道:「這石像是潞州守城副將王召將軍石像,當時番邦來犯,潞州城破之日,王將軍守城而亡,卻身中數十箭而不倒。當時敵國主將欽佩其忠義,率眾跪拜王將軍肉身,將軍驟然化為杜鵑,終日在潞州城中徘徊不去。敵軍主將連夜建造忠義廟,並根據王將軍本人鑄造石像,這杜鵑,便每年來到廟內,整夜不住哀鳴。」
白袍小將突然指著石像上的杜鵑叫道:「爹,就是那隻杜鵑,是它銜住射來的弓矢救了孩兒一命。」
杜文龍霍然起身,朗聲道:「孩子,那石像真身便是你的親爹,那幻化為杜鵑的神鳥便是真正的杜文龍,十多年來,我與杜將軍換了身份,實則那戰死城中的才是杜文龍;忍辱偷生的才是王召!」
說罷,命人取來畫卷,展開擺在供桌前。
此時杜鵑飛起,在王召周圍徘徊鳴叫數聲,王召拔出當日杜文龍賜予的寶劍,對白袍小將道:「等我死後,這寶劍、戰袍還有那桌上的畫卷,一併還將與你!」
說罷,王召拔劍自刎,從此那杜鵑飛去,潞州城中再也不曾夜半聽到杜鵑哀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