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輝煌讀後感1000字
2024-11-21 22:41:11
第一篇打開這本沉甸甸的書,一個偉大的時代畫卷便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了---歷史烽煙中、崢嶸歲月裡,無數革命先輩、共產黨人在探求救國救民、民族獨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捨生忘死。在經歷了無數的困苦和磨難、挫折與失敗後依然勇往直前、百折不饒、永不放棄……讀完此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從苦難到輝煌,中國歷史經歷了百年曆程。歷史告訴我們,革命道路不是從輝煌走向輝煌,從勝利走向勝利,它是一個從失敗走向勝利,從苦難走向輝煌的一個歷程。歷史經驗證明,發展的道路從來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充滿坎坷,需要我們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邊摸索邊前進,強者是從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自己追求的事業的。
《苦難輝煌》這本書,詳細、生動、真實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前後的歷史。記錄了眾多我們敬仰和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朱德、陳毅、李立三、張國燾、蔣介石等等。同時也描寫了許許多多迄今默默無聞的英雄們。作者以真實的筆觸,生動地描繪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偉人其實也是凡人,他們也不會天生正確,也會犯錯誤,也會打敗仗。是什麼力量支持著他們在革命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卻永不放棄,最終走向勝利?---是信仰的無窮力量!因為他們始終相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
金一南教授說:當一個民族走向強大的時候,絕不僅僅是物質的強大,絕不僅僅是腰包裡塞滿了錢,你就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信仰珍貴的年代,有什麼能讓我們感動?有什麼值得我們崇敬?有什麼能讓我們追隨?答案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再沒有拋頭顱灑熱血的機會,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工作當中,做平凡的英雄。在現在這個信息科技的時代,什麼都可以複製,連成功都是可以複製的,但是革命先輩的精神是不能複製的,革命時代雖然過去了,但革命精神不能丟。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須識時勢。縱觀百年歷史,你會發現,歷史給了國民黨很多機會,他沒抓住,歷史給了共產黨很少機會,但他抓住了。有誰會相信,當初只剩幾千人的隊伍會創造出一個新中國呢!回顧中國百年曆程,這是部動蕩不已的歷史,你可以說他不富足、不充裕、不美滿,但你必定驚嘆它的光榮與夢想,它的熱血與獻身!
作為我們這一代出生在和平年代,生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的年輕人,我們缺乏的是什麼?就是信仰!信仰是什麼?契科夫說:當喉嚨發乾時,會有連大海也可以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當初無數革命先輩能捨生忘死,拋頭顱灑熱血,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犧牲,就是信仰的無窮力量。作為今天的80後90後,就如生長在溫室中的花草,沒有經歷過陽光、風雨的洗禮,是多麼的脆弱不堪。在如今這個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依然應當堅信中國共產黨,堅持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大中國正在世界的東方崛起,是我們這代人到了該吃點苦頭的時候了。我們作為後來人,正在續寫歷史,我們要義無反顧地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於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和創造者。在政治上要追求進步;在工作中要敬業愛崗;在學習上要積極進取;在生活中要奉獻愛心,要讓信仰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第二篇近日在緊張忙碌之餘,抓緊時間閱讀了金一南教授寫的《苦難輝煌》,選擇讀這本書是一直以來心中縈繞的一個疑問,作為一個黨員,接觸的黨的知識和歷史機會還是很多的,但原來我都覺得那是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在建黨28年得到人民的支持、取得政權,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帶著這個疑問,這兩年閱讀了多本圖書,前不久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書摘》雜誌上看到《苦難輝煌》中一段節選,說的是攻佔中央蘇區紅色首府瑞金的國民黨東路第十師、第三十六師,指揮官都是前共產黨員。十師師長李默庵,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兩人都是黃埔一期,都加入過共產黨,後來又離開黨加入了國民黨,最後成為共產黨的敵人。一個閃念讓我選擇了在建黨九十年之際閱讀這本書,算是我了解黨歷史的一個方式,也是自己紀念建黨的一個具體表現!
《苦難輝煌》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經歷無數苦難走向輝煌的艱辛歷程,6月28日國航黨委邀請到作者金一南教授來國航講黨課,圍繞《苦難輝煌》他精彩的演講,再次深深勾起我對書中內容的記憶,如果共產黨創始人「南陳北李」知道共產黨28年後取得的輝煌,他們還會因為其他公務而不參加「一大」嗎?如果鮑羅廷知道扶植蔣介石會讓幾百萬人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他還會選擇蔣來擔當中國革命的領軍人嗎?如果沒有陳獨秀、李立三、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堅持走自己道路的執著,我們不知還要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繼續奮鬥多少年?如果沒有朱德天心圩沉著鎮定地說:「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黑暗是暫時的,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中國紅軍這隻堅強的武裝力量也許就蕩然無存了!如果沒有偉大的長徵,革命的火花也許早已被撲滅;如果沒有艱苦的長徵,共產黨人和紅軍也不會如此成熟和壯大!如果沒有周恩來在長徵前和毛主席的徹夜長談,也許毛主席就留在了蘇區戰鬥象許多留下來的同志一樣犧牲,這將是革命多麼巨大的損失!歷史有它的方向,但是無數巧合又讓這個方向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偏移!
在艱難的長徵中,沒有簡單的橘林會議,也許就沒有後來的遵義會議,但是遵義會議後四渡赤水中毛主席是承認過自己打過敗仗的,並不是歌詞中唱到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歷史從來都不是電視畫面中南湖紅船上霞光萬道,遵義會議後紅軍的一帆風順,歷史就是讓中國共產黨人在無數次失敗中清醒,在歷盡坎坷中找到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毛主席為首的領導集體在這個過程中無比堅定的信念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才讓中國革命在黑暗中看到到了勝利的曙光,鄧小平強調指出「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這是一群精英的歷史選擇,是順應歷史和人民需要的選擇!閱讀全書也讓我為那個疑問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是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是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因為他是為廣大人民的利益經受住了苦難的煎熬,並在灑滿烈士鮮血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才迎來的中國共產黨的輝煌和人民的解放!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金一南教授特別在最後強調,我們黨的勝利依靠人民的支持,我們黨的發展也同樣需要堅持群眾路線,絕對不能脫離群眾,劉少奇說:「我們黨必須和廣大群眾保持密切聯繫,如果和群眾聯繫不好,就要發生危險,就會像安泰一樣被人扼死。共產黨人也會被人扼死的哩!黨什麼也不怕,就怕這一項!」(安泰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他的力量來自撫育他成長的母親——「地神」,當他接觸地面時,力大無窮,而脫離地面時,力量就消失了。有一次,敵人利用這個弱點設法把他誘到半空中,使他脫離了地面,終於把他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