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美德小故事作文
2024-10-31 16:00:10
篇一:家庭美德故事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則關於淡水資源缺乏的資料:我國的水資源稀缺,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少,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國家防汛指揮部工程師介紹: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是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列為世界上最貧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我國水資源稀缺在北方地區表現得尤其嚴重。北方水資源只佔全國的90%,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南方地區的三分之一。而北京市這樣的大型城市則面臨著水資源極其匱乏的嚴重局面,以至於將要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生活,並且對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形成瓶頸作用,北京市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只相當於全國人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的三十二分之一,節約用水是擺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看了這些資料,讓我們全家都大為震驚,決定保護珍貴的水資源,下面就是我家的一些節水小故事。
故事一:時刻牢記要節水。
有一次,我在洗手的過程中,一直把水籠頭開著,爸爸發現後對我說:「上次的資料看了你忘記了嗎?水資源寶貴啊」說著他就把水籠頭關了。他又接著說:「我後我們家要爭當『節水先鋒家庭』!我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我聽了拍手贊成,並為剛才的行為感到慚愧。於是,我立即回到房間,寫了張紙條——「請隨手關上水籠頭!」貼在了水池上方的牆上。有親戚來我家作客時,他們看到了那張紙條,都誇我是個具體環保意識的新時代少年。
故事二:廢水三重奏
媽媽的節水法寶是廢水三重奏,媽媽用洗衣服的水來拖地,再用拖完地的水衝廁所。別看媽媽這三招最簡單,但卻是我家的眾多節水方法中最管用的一招,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並且媽媽是第一個使用妙招的人。節水,從媽媽開始,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
故事三:飯後洗碗有妙招
以前媽媽洗碗總是對著水籠頭直接衝刷,自從看了那則報導以後,我就成了小小節水監督員,這個現象被我發現後,我就做起了試驗,最後我發現用盆接水洗比直接對著水籠頭衝要節約很多水。於是,在我的提醒之下,我們家洗碗的方式就變了。
有了這些前奏,我們家便在節水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全家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很多的節水方法,現在已有好多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如果你也有好的節水妙招,不妨拿出來和我切磋切磋啊,為保護水資源共同努力!
篇二:家庭美德小故事
三年級的時候,周瑞有了一本書叫《小狗錢錢》裡面教理才的小故事,周蕊看了以後,也想學理財。
理財要從小事做起呀。有一天,周蕊自己的作業登記本太破了,想扔了,我一看還有一半沒用呢!我對周蕊說:你不是想賺錢嗎?賺錢要從勤儉節約開始,你看你的作業登記本還有一般沒有用呢,將封面粘一粘,就可以再用了。她點了點頭。
有一次周蕊的外婆看到周蕊有兩對拖鞋,其中有一點有點舊了,就把它扔進了垃圾桶。周蕊看到了,大叫:外婆!這對鞋還可以穿的,不能浪費!:外婆聽後笑了,馬上撿起了那對鞋。
現在周蕊每年的利是錢存入基金,開始學習理財。
篇三:家庭美德故事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愛護幼年子女和全社會的少年兒童,關心下一代,這是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推崇的一項家庭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重要規範。
我家在湯莊有一幢房子,120平方米,有6間屋子。起初只有爸爸,媽媽還有我一起住。可住了一陣子,72歲的婆婆得了糖尿病住進了醫院裡,此後,媽媽就在醫院裡「住」下了,婆婆的生活起居都由媽媽負責。早上,媽媽早早的起來了,她先把病房打掃了一遍,然後去買了些早餐,最後叫醒婆婆,等婆婆刷好牙,洗好臉之後,媽媽就給她梳頭髮。到了中午有時醫院裡要檢查,媽媽就在檢查的門口等婆婆,有時醫院裡沒有事情,媽媽就陪著婆婆到醫院裡的花園裡去轉轉。1個月過去了,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和媽媽的細心照顧,婆婆出院了。媽媽由於不放心婆婆,就讓婆婆搬過來了一起住。婆婆的房間住在我房間的隔壁。我時不時就偷偷跑去婆婆房間和她一起睡,早上,有時忘了溜回去,被媽媽看見,她又氣又覺得好笑說:「這麼大了,還要和婆婆一起睡呀。」每當我放學回來,我就講笑話給婆婆聽,婆婆說:「你是我的開心果。」房子裡洋溢著我和婆婆一老一少的歡聲笑語。
尊老的基本要求就是贍養。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為了撫養和教育子女,父母都是傾注全部心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做子女的當知報答,而且無論如何也是報答不盡的,況且我們每個人也都會老,「贍養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所以贍養老人是子女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也是社會主義的家庭美德的起碼要求。但是,也有極少數家庭,子孫錦衣玉食,老人無人贍養,有的還硬把繁重的家務加到老人身上,有的甚至想方設法索要老人的錢財,並且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與前者相比,就顯得太「缺德」了。有的家庭儘管在物質生活上承擔了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對長輩缺乏愛心,冷冰冰地擠出點錢便一了百了,不聞不問,使父母「端著碗不覺飯香,用到錢心感隱痛。」
篇四:家庭美德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裡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篇五:家庭美德故事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這裡孩子學到了生活的知識,學到了做人的道理。首先學的就是孝敬長輩,一輩又一輩的人不用多說教,用實際行動給下輩的人做著有效的教導。
我們的爺爺奶奶工作忙,媽媽星期天打掃衛生時,總對我們說:爺爺奶奶總給你們買好東西吃啊玩啊,你們也該報答他們的啊。怎麼報答呢?當然可以用行動啊。於是媽媽就帶領我們一起把爺爺奶奶的房間打掃擦拭乾淨。奶奶回來看了很高興,表揚我們,我們的勁頭就更大了,就去問媽媽:「媽媽,除了打掃房間還能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呢?」媽媽說:「哦,這個嘛……那就去幫爺爺奶奶晾衣服、疊衣服吧。」我們兩個樂呵呵地搶著去幹開了。這慢慢養成了習慣,每個星期回家我們都幫著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體諒父母長輩,幫襯著做一些事情,哪怕是幫他們盛一碗飯,這也是我們的一份孝心啊。
我們的隔壁住著爸爸的爺爺奶奶我們的太公太婆,兩位老人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我們的四爺爺五爺爺一下班就去幫著老人收拾田地,收拾屋子,我們的小叔叔也常常攙扶著老太公上街逛逛或者去浴室泡澡。後來太公股骨頭壞死,兒孫們著急地把老人送到醫院去動手術,村上很多人說老人都八十五六了還去花那冤枉錢幹啥?手術後,太公不能總在床上躺著啊,於是爺爺給老人找了保姆,爸爸給老人買了輪椅,這樣太公也能天天出來曬曬太陽散散心。平常奶奶做了什麼好吃的就叫我們端一份去給太公太婆,媽媽買了糕點、時鮮水果等總要我們拿一些給他們。逢年過節的,老人的家裡讓營養品堆得像個雜貨店了。一大家子人,只要有空了就趕忙去看兩位老人,問問老人還缺點什麼,想吃點什麼。兩位老人的臉樂得像是盛開的菊花。
「百善孝為先」、「孝居百行之先」,不能做一個孝順的人,就不能做好一個「人」,不能孝敬長輩,就不能做好任何的事。
[家庭美德小故事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