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為何靈長動物中人類的睡眠時間是最短的? (據國外媒體報導)

2024-04-14 22:18:19

北京時間5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乾燥無雨的夜晚,納米比亞原住民「桑人」常常在群星的照耀下入睡。他們沒有電燈,也不會熬夜追劇。但他們第二天早上醒來時,睡眠時間卻並不比現代都市人要長。
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分校的進化人類學家戴維·薩姆森指出,研究顯示,生活在非工業化社會中的人的平均睡眠時長不超過7小時。與其它靈長類動物相比,這個數字著實令人吃驚。人類的睡眠時長比任何猿類、猴類或狐猴都要短。黑猩猩每天要睡9.5小時,絹毛猴約13小時。而夜猴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屬於夜行動物,但它們醒著的時間其實並沒有多少,因為它們每天的睡眠時間長達17個小時。
薩姆森將這種差異稱作「人類睡眠」。他指出:「我們的睡眠時間怎麼會是所有靈長類動物中最短的呢?」睡眠對我們的記憶力、免疫功能等方面至關重要。科學家根據體重、大腦體積和飲食習慣等因素建立的一套靈長動物睡眠預測模型顯示,人類每天的睡眠時間應當達到9.5小時才對。「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薩姆森指出。
薩姆森等人針對靈長類動物和非工業社會人群展開的研究顯示,從很多方面來看,人類的睡眠都顯得不同尋常。我們睡覺的時間不僅比其它靈長類動物短,而且夜間屬於快速眼動睡眠的時間更長。人類形成這些奇特的睡眠習性的原因尚待討論,但也許可以從我們的進化歷程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從棚屋到蝸牛殼
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曾在樹上生活起居,甚至也在樹上睡覺。如今的黑猩猩等類人猿依然以樹為床。它們會彎折樹枝、做成碗狀,再鋪上長滿樹葉的細枝條。(大猩猩等猿類有時也會在地面上搭床。)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祖先逐漸從樹上過渡到了地面上,也逐漸養成了在地面上睡覺的習慣。這意味著放棄在樹上睡覺的所有好處,比如避免獅子等猛獸的襲擊等等。
從人類祖先的化石中看不出它們的睡眠情況。因此為了解古人類是如何睡覺的,人類學家只能從與古代最接近的環境入手——現代的非工業社會。
「能與這些部落共事是我們的榮幸,也是一次絕佳的機會。」薩姆森表示。他曾與坦尚尼亞的採獵民族哈扎人、以及馬達加斯加、瓜地馬拉等地的多個部落一同開展過研究工作。受試者們通常要佩戴一款名叫Actiwatch的睡眠檢測儀,配有光線傳感器,用於記錄他們的睡眠規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進化生態學家與人類學家甘迪·耶迪什也曾與哈扎人、玻利維亞的提斯曼人、以及納米比亞的桑人相處過一段時間。在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對這三個種族的睡眠進行了評估,發現其平均睡眠時間僅為5.7至7.1小時。
這樣看來,人類經過進化,所需的睡眠時長的確比我們的靈長類近親要短。薩姆森在2018年開展的一項研究中指出,人類是通過縮短非快速眼動睡眠時長實現這一點的。大部分快速眼動睡眠都與生動的夢境相關。這就意味著,假如其它靈長類動物也會做夢的話,那麼我們每晚花在做夢上的時長佔比也許是最大的,睡覺的時間也較為不固定。
為弄清人類睡眠的進化史,薩姆森在2021年發表在《人類學年鑑》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社會睡眠假說」。他認為人類睡眠的進化歷程主要圍繞「安全」這一主題,尤其是群居生活的安全問題。薩姆森認為,人類之所以進化出了時長較短、時間較為靈活、且快速眼動睡眠佔比更高的睡眠模式,也許與人類開始在地面上睡覺後遭遇的威脅有關。他還指出,群聚而眠是增加睡眠期間安全性的另一要點。
「我們應當將早期人類的營地想像成蝸牛的殼。」薩姆森指出。人類也許會聚集在一起生活、共用簡單的棚屋,還會點燃火堆,在取暖的同時驅除蟲蟻。有些人睡覺,其他人則負責放哨。
「有了這層『殼』的保護,你隨時可以回到安全區內、小小地睡上一覺。」薩姆森設想道。不過在這一方面,薩姆森和耶迪什有著不同的看法。薩姆森稱,哈扎人和馬達加斯加的一個種族經常小睡;但耶迪什則指出,根據他在這一領域的經驗,打盹其實很少見。)
薩姆森還認為,這些睡眠「保護殼」對古代人類走出非洲、進駐更寒冷地區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他認為睡眠在人類的進化歷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我們真的如此特殊嗎?
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進化生態學家伊莎貝拉·卡佩裡尼指出,這種想法是有道理的。她和同事們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平均而言,被捕食的風險越大,哺乳動物睡得就越少。
但卡佩裡尼並不確定,人類的睡眠比起其它靈長類動物真的有看上去那麼特殊。她指出,目前關於靈長類動物睡眠的數據全都來自人工飼養動物。「我們對這些動物在野生環境中的睡眠習性還不甚明了。」
由於壓力影響,動物園或實驗室中的動物睡眠時間也許比自然狀態下要短。但卡佩裡尼指出,由於它們終日無所事事,睡眠時間也可能反而更長。而且實驗室中的標準環境為12小時明、12小時暗,與動物在自然界中的體驗也大相逕庭。
在馬克斯·普朗克鳥類學研究所專攻鳥類睡眠的神經科學家尼爾斯·拉滕伯格也贊同薩姆森的看法,認為人類睡眠的進化歷程非常有趣。但他也指出:「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其它靈長類動物睡眠時間的測定是否準確。」
我們的確有理由懷疑這一點。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中,拉滕伯格和同事們在三隻野生樹懶身上連接了腦電波檢測儀,發現它們每天要睡9.5小時。而在之前一項針對人工飼養樹懶的研究中,記錄下的樹懶睡眠時間竟長達16小時。
如果能從野生動物身上獲取更多數據,睡眠研究人員將受益良多。「但這麼做存在很大的技術挑戰。」拉滕伯格指出,「雖然樹懶在研究過程中表現得比較馴服,但我感覺,靈長類動物估計會很想把檢測儀器摘下來。」
等科學家對野生靈長類動物的睡眠習性有了進一步了解之後,也許人類的睡眠時長就不顯得那麼短了。「每次我們聲稱人類有多麼多麼特殊,一旦掌握了更多數據之後,我們就會意識到,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特殊。」
火邊談話
耶迪什專門研究小規模社會中的睡眠情況,曾與薩姆森在研究中合作過。「按他的描述,我也認為群居而眠是解決夜間安全問題的一種方法。」耶迪什指出,「但我認為這並非唯一的解決方案。」
他注意到,提斯曼人的房屋裡有時會建牆,這樣即使無人放哨,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早晨還有些人會告訴耶迪什,昨晚他們具體聽到了哪些動物的叫聲。大多數人在夜間聽到聲響後都會醒來,這樣又增加了一層安全保障。
耶迪什指出,無論是否面臨猛獸的威脅,抱團睡覺都是這些小規模社會自然衍生出的做法。「在我看來,這類社會中的人幾乎永遠沒有獨處的時候。」
耶迪什描述了和提斯曼人共同度過的一個典型的夜晚:在完成了白天的各種工作之後,人們做好了飯,紛紛來到篝火邊。他們先是互相分享食物,然後在夜幕下的篝火邊消磨時光、遲遲不散。最終,孩子們和他們的母親先去睡覺,其他人則繼續留在火邊,聊聊天、講講故事。
因此耶迪什提出,古代人類也許願意「犧牲」一些睡眠時間、用於在篝火邊交換信息和文化。「這樣一來,夜晚的時間便也能有所收穫了。」我們的祖先也許主動壓縮了自己的睡眠時間,因為他們在夜間有比休息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睡眠不足
當然,「我們睡多久」和「我們想睡多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薩姆森等人曾問過哈扎人,他們對自己的睡眠有何感受。結果37人中,有35人表示自己睡得「剛剛好」。他們每晚的平均睡眠時間約為6.25小時。但他們醒得很頻繁,所以睡在床上的時間實際超過了9小時。
相比之下,2016年對近500位芝加哥居民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他們在床上的時間基本全都在睡覺,總睡眠時間和哈扎人基本相同。但在2020年針對美國成年人的一項調查中,8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每周至少有一天感覺沒休息好。

原因出在哪裡呢?薩姆森和耶迪什指出,我們的睡眠問題也許與壓力或混亂的晝夜節律有關。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現在都是獨自睡覺,與人類睡眠的進化歷程不符。在每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我們其實都在經歷進化與現實之間的偏差。「如今我們幾乎都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這也許也影響到了我們的睡眠。」
薩姆森指出,如果能更好地理解人類睡眠的進化史,也許能幫助人們改善睡眠,或者讓人們對自己已有的睡眠感到知足。
「很多發達國家的人都覺得自己的睡眠有問題。」但失眠也許意味著高度警覺的能力,在進化上反而是種巨大優勢。
耶迪什指出,在這些小型社會中研究睡眠「徹底」改變了他自己看待睡眠問題的視角。「西方世界對睡眠看得太小心、太重視,與這些環境中的人截然不同。這裡的人們並不強求睡滿多少小時,只是睡覺罷了。」
同类文章
大半夜去酒店 為啥前臺總說沒有空房間?(半夜酒店)

大半夜去酒店 為啥前臺總說沒有空房間?(半夜酒店)

大半夜裡去住酒店,前臺擔心會有不好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經歷,就是自己在外面喝完酒或者是出去玩兒之後到了12點,1點這樣去酒店裡面開房間。可是到了酒店之後,酒店的前臺總是會說已經沒有房間了,不過一般那麼大的酒店,不管是什麼房間總是會有的,為什麼這些前排的小姐姐們總是會說已經沒有了房間,難道
韓國明明是發達國家 為啥老人都要跨國養老(跨國養老)

韓國明明是發達國家 為啥老人都要跨國養老(跨國養老)

韓國老年人的養老壓力很大。韓國雖然版圖不大,但是他們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還是比較發達的也是在整個亞洲為數不太多的發達國家,當我們說到韓國的時候,總是會想起韓國的財閥以及韓國的整容美女等等,不過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韓國的一些新聞,在前段時間就出現這麼一個新聞,大量韓國人移居到了中國。 韓國人養老 這
偏遠山莊出現的爬行村 村子裡的人都靠爬行(爬行村)

偏遠山莊出現的爬行村 村子裡的人都靠爬行(爬行村)

衣索比亞一個村莊的人們出門全靠爬行。現在有一些公園的老大也在,早上起來健身的時候都會用爬行的方式,這樣是可以活動自己的全身以及間拉伸頸椎,對於身體有一定的好處,不過要是日常出門的話,還是會正常的走路。但是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村落,村子裡的人出門走路全部都是靠著爬行,而這個村子也被我們稱之為爬行村。
大陸人去香港 為啥總會被認出來?(香港生活)

大陸人去香港 為啥總會被認出來?(香港生活)

大陸人一般都不會說普通話,而不是說粵語。自從開年以來,旅遊業的發展是非常快的,香港作為我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雖然是我國的領土,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想要去,因為香港的很多東西和我們大陸還是不一樣的,不過當大陸人去了香港之後,可以被當地人很輕鬆的發現我們就是大陸人。 語言差異 在香港大家說的都是粵語,粵
日本人的地下影院 居然不是用來看電影(地下影院)

日本人的地下影院 居然不是用來看電影(地下影院)

日本人到地下影院就是找一個睡覺或者獨處的地方。看電影已經成為了當代人們消遣的一個方式,短短的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看到那其他人的故事相信還是挺讓人驚訝的,現在的電影院也是建造的越來越豪華。溫馨舒適的座椅,而且比較大的屏幕都已經成為了標誌,不過在日本則是有一種十分奇怪的影院,叫做地下影院。 地下影院 既
背雙肩包的遊客 為啥在日本不被歡迎?(雙肩包旅遊)

背雙肩包的遊客 為啥在日本不被歡迎?(雙肩包旅遊)

日本人重視空間規劃,背的雙肩包會佔空間。生活水平提高,而且疫情在宣布結束之後,人們也慢慢的開始喜歡上了旅遊,尤其是出國旅遊已經吸引了很多的人。而日本作為離我國不遠的一個國家,也是吸引了不少的人前去旅遊。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本身的國土面積就不大,奈何人口也不少,這就導致了當地的而人口密度比較高
日本人的習慣 外國遊客很難接受(日本習慣)

日本人的習慣 外國遊客很難接受(日本習慣)

日本人脫鞋坐在地上,讓外國人無法理解。雖然日本和我國有著世世代代的仇恨,不過現在依然會有一些人喜歡去日本旅遊,當然日本也是一個比較有文化歷史的國家,而且國家的建設等各方面也很不錯,確實值得喜歡旅遊的人去看一看,而日本的文化雖然出自於我國,可是在這麼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日本人也衍生出來了一些自己的文化
3萬多人住在水上 他們的生活如何?(水上生活)

3萬多人住在水上 他們的生活如何?(水上生活)

生活在水上的人,每天都靠船出行以捕魚為生。每個國家或者說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非常獨特的生活方式。光說我國南方和北方的生活就截然不同,更不要說在世界上還有很多比較奇怪的地理結構可能不熟悉這種地理結構的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生存下去,但是長期居住在這裡的人肯定已經熟悉了這裡的生存環境,比如說世界上有一個建
十分危險的村莊 十個人進去九個人出不來(危險村莊)

十分危險的村莊 十個人進去九個人出不來(危險村莊)

諸葛八卦村人們進去有可能會迷路。要是說到十個人進去就個人出不來的村莊,大家可能會想到這個村莊是不是有什麼奇怪的事情,或者說是鬧鬼,但是在我國浙江金華有一個叫做諸葛八卦村的地方,在這裡同樣也是十個人進去,九個人都出不來,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諸葛八卦村 據說居住在中國八卦村裡的人都是諸葛亮的後代,而
400年沒有下雨的城市 海洋和沙漠共存(奇怪城市)

400年沒有下雨的城市 海洋和沙漠共存(奇怪城市)

伊基克是一個沙漠與海洋共存的城市。在大家的印象當中,海洋和沙漠本身就是兩個極端,因為沙漠之所以是沙漠,就是因為它缺水,要是靠近海洋的話肯定就完全不缺水了,一般來說廠裡確實是這樣,但是在這個無奇不有的世界,也總是會有一些例外,南美洲就有一個城市,一邊是海洋,而另外一邊就是沙漠,雖然沙漠的區域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