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橋的故事的作文
2024-05-10 10:27:06 1
導語:每座橋都有它的故事,你是否有知道那座橋的故事呢,今天小編帶你走進橋的故事。
第一篇:獨木橋的故事
一大早,雲兒在天上綻開了笑窩,太陽露著紅撲撲的臉蛋兒出來了。小兔一骨碌從床上起來。吃完早飯,小兔就帶著高興的心情走向河對岸的學校。
可剛踩上小橋,就聽到「喀嚓」的一聲。小兔連忙縮回腳。小兔立在岸邊,發愁了。它想:完了,獨木橋斷了,今天去學校肯定要遲到了。怎麼辦?我們的老師可是很嚴厲的呀!小兔越想越害怕,就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哭了起來。正在這時,小猴也向這裡走來了。它看見小兔哭得這麼傷心,就問:「小兔,你為什麼哭呀?」小兔帶著哭腔說:「獨木橋斷了,我不能去學校了。」小猴搔搔頭,想了一個辦法,它對小兔說:「有了,我去找根木頭,把橋修一修。」剛說完,小猴飛快地向前跑去。過了一會兒,小猴回來了,只見它大汗淋漓地扛來一根木頭。經過小猴的一番努力,小橋的病終於被小猴治好了。小兔蹦蹦跳跳地上了新木橋。
它感激:「謝謝你,小猴,你真是個好心人。」
第二篇:石橋的故事
從18世紀到21世紀,我屹立在這裡,風風雨雨——
我是一座橋,一座山區人自己建造的橋。
沒錯,我是一座石橋,一座很長的石橋,只是用山上十幾塊長長的石板作成的橋。但我的身體很堅固,我是山區人心血和汗水凝成的,有了我,小朋友上學的路程就減少了幾十倍。奉獻我一生!
我是一座橋,連著學校和山區的一座石橋,我要用盡全力幫助山區人民,幫助山區孩子。三三兩兩的孩子們,背著學生的書包,歡快地走過去,撒下了一路歡聲笑語。來吧,孩子們,我老了,確實老了,但我依然會挺起胸膛,親吻你們那一雙雙沾滿泥巴的小腳。
如今那清澈的河水已開始渾濁,小魚小蝦也不知躲到哪兒去了,河底的淤泥已露出水面。這條與我相依為命的河,就要離我而去了嗎?那我呢?要被拆除了嗎?不,只要我還存在一天,我就要伸出長長的手臂,接過求學的孩子,送到河對岸,送到希望的方向。
第三篇:古橋的故事
三百年前,彭縣縣令接到快馬來報,黃州境內瘟疫泛濫,染病者三月之內咳血而死,要縣令嚴防任何來自黃州者入城,縣令即刻下令,全城戒嚴,嚴禁來自黃州者入城。三百年後,彭村的吳四娘接到電話,兒子說染了肺病要回家調養。歷史的軌道平行延伸,前後追逐;歷史也以同樣的方式甦醒,今昔審視著。縣官坐立難安,惟一的兄長居於黃州,若他們來求救,要不要開門呢?吳四娘心裡咯噔一下,問兒子是不是得了電視上說的那個傳染病,兒子沒說什麼,咳了幾聲就掛了。
幾天後,縣令走向城門,吳四娘走向村口。「叔父,求您讓我進去吧,爹娘都死了,我是拼死才逃出來的呀,叔父,您不能見死不救呀!」橋這邊縣官的侄子哭求著。「媽,我回來了,」吳四娘的兒子走向村口。歷史帶著厚重的顏色重合在一起,沿著時間的橋流淌開來。「可我已經下了禁令,我得對百姓負責呀!」縣官老淚縱橫,自己膝下無子,對這個唯一的侄子向來疼愛,而如今……「兒子,聽媽說句話,吳四娘身後的村民圍成一個圈,你千萬別進村,你看這些村民,他們從小看你長大,你忍心把病傳給他們嗎?」「叔父讓我進去呀,您不能見死不救啊,死也要死在親人身邊呀!」橋這頭縣官的侄子哭救著。「媽,您不能見死不救呀!死也不能死在外頭啊!」橋那頭的吳四娘的兒子在哭求。情感和理智站在橋的兩邊,亙古的風吹過,歷史在繼續。
門這邊縣官不停地踱著步,做著他這一生最艱難的選擇。終於,理智讓了步,讓情感走過了橋。在夕陽金色的光芒裡,縣官下令打開城門。村這邊,吳四娘含淚從村民手上接過掃把。「兒子,你看見橋這邊的石碑了嗎?媽不能讓悲劇從演。只要媽在一天,就絕不會讓你走過這座橋!兒子,媽已經給防疫站的人打過電話,他們馬上就來。」橋邊的石碑上,刻著曾經的歷史:「嘉慶八年,黃州瘟疫泛濫,本縣縣官內侄自黃州來,縣官開門迎侄,數日之內,全縣死絕」。
歷史以它熟悉的方式重合,卻最終折向兩個方向。亙古的風帶著古老的氣息,吹過橋,撫摸著石碑上模糊的文字,沿著歷史的軌道講述著在這座古老的橋上發生的關於理智與情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