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最早是誰提出來的:孔子(出自《論語·述而》)
2024-05-15 15:20:11 1
古代有許多聖賢人物,他們說出了許多的至理名言,給大家指引人生的方向,使得大家對其感到欽佩,因此被稱為「聖人」,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古代一位聖賢說出來的,那麼三人行必有我師最早是誰提出來的呢?接下來就跟著探秘志的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人行必有我師最早是誰提出來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是三個人走在一起,其實必定有一個人是我的老師,主要是指別人的言行必然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是一種虛心求教的行為。那麼三人行必有我師最早是誰提出來的呢?其實這是著名的聖人孔子提出來的,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要學習別人值得學習的地方,看到別人的缺點也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孔子簡介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是魯國陬邑人,他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有弟子三千,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左右,晚年的時候修訂了六經,而在孔子去世之後,他的弟子將其日常言行記錄下來編撰成《論語》一書,這本書也被封為儒家經典,孔子在世的時候就被認為是最博學的學者,直到如今他仍然被人們尊重,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哪裡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論語·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是《論語》的篇章之一,《論語》中一共有38章,其中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內容,也提出了孔子的教學思想和學習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