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單元作文
2024-04-28 09:35:05 1
1.欲速則不達
據說一所重點中學的初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家長向學校反映作業太多,孩子整天熬夜,都成了近視眼,五年級語文單元作文。但學校卻認為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學知識的黃金時期,應該學習,而且還說,說這些話家長的孩子學習不刻苦,無主動性,成績又不好,只能通過多做練習才行。而我認為,學校的初衷雖然是良好的,但他們卻真的沒有想到「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學生時期,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但學習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做保證,學生怎麼去很好地學習呢?就說眼睛吧,讓「孩子整天熬夜,都成了近視眼」,怎麼讓他們看清黑板上老師的講解,怎麼讓他們掌握應該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呢?
就算這些家長的孩子學習不刻苦,無主動性,成績又不好,但用讓他們多做些練習的辦法就能克服他們的這些缺點嗎?我想絕對沒有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一位哲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說,這些家長的孩子之所以這樣,主要原因是缺乏對學習的興趣。沒有了興趣,你怎麼讓他們在學習上刻苦,主動性強,成績還好呢?作為學校,本來最主要的應該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多做紮實細緻的工作,而這所重點中學的初中不但沒有做這一方面的工作,而且還用讓學生多做練習的辦法無形之中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是讓人痛心啊!
我只想奉勸這所重點中學的初中,快快停止你們錯誤的做法吧!因為——「欲速則不達」!
2.孔子辦學
話說大教育家孔子活到了20世紀90年代,仍幹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這一方面是為了發揮餘熱,另一方面也是為生計考慮。
晚年的孔子混得並不瀟灑。儘管他曾出過國、講過學、著過書而且知名度也頗高,但終因不懂英語、不懂俄語、不懂日語,外語職稱考試總是過不得關,所以在大學裡總是評不上教授、副教授,最後只好灰溜溜地退了休。
孔子退休以後,閉門思量多日,最後回到故鄉,重操舊業辦私學,既託親朋好友,又到銀行貸款,最後湊了數百萬元,創辦了孔氏中學。學校掛牌那天,當地政界要員和其他社會名流都紛紛登門祝賀,當地報紙還發了頭版頭條。由於孔子的號召力很大,生源不錯,聘來的教師水平也高,再加上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孔氏中學的教育質量不錯,升學率也一年高過一年。每到招生時節,更是門庭若市,熱鬧非凡。
歷史的車輪轉到了20世紀末的某一天,主管單位來電話,召孔子赴教育局開會,傳達上級指示私立學校也要實施素質教育,不能再搞「應試教育」,私立學校也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不能再搞題海戰術。
由於這次會議很重要,縣裡的一位領導也到會講了話。這位有些盛氣凌人的年輕領導說,「『減負』是一件大事,不能麻痺大意,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都要抓好這項工作。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過去,孔夫子在《論語》一開篇就強調『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有道理的。學習確實需要反覆溫習,反覆溫習的目的是為了有所得,是為了溫故而知新。但如果不加限制地一味讓學生『習』下去、『溫』下去,那不是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嗎?所以,我今天鄭重建議,『習』的次數能不能限定在五六次?你們一定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升學率,一手抓『減負』。縣裡統一規定,小學生作業量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如果誰加重課業負擔讓學生喝了農藥上了吊,教師開除,校長撤職,學校關門,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說實話,孔子還在大學任教時,就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有所耳聞。自己回鄉創辦私立學校以後,也一再告誡任課教師不要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要在事半功倍上下工夫,他甚至不再在公開場合宣傳自己的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名言,五年級作文大全《五年級語文單元作文》。
可孔子的話現在不管用,孔氏中學的教師搞的是聘任制,後來還順應時代潮流實行學生選老師。家長一門心思想的是送子女考中專,考大學,考研,出國留學。誰能幫助子女考試取得好成績,誰就是受學生愛戴、家長擁護、社會尊重的好老師。要是哪個老師搞改革、搞「減負」,把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減下去了,家長們一千個不贊成、一萬個不答應,甚至會群起攻之,強烈要求學校讓這位教師「下崗」。所以,孔氏中學的教師暗地裡都較著勁,紛紛使出看家本領抓升學率。膽大的教師甚至公開對孔子說:「孔校長,您還是先把教育質量抓上去再說吧。孔氏中學要是一年到頭考不了幾個中專生和大學生,誰還到您這裡來上學呀?」孔子想想也有道理,升學競爭太激烈了,不重視升學率也不行啊,所以也就睜了一隻眼閉了一隻眼,沒有太把「減負」這事當回事了。
這回孔子可不敢大意了,從教育局一回來,就立即召開了全校教師大會,如此這般地傳達了上級指示,並把有關文件照本宣科地高聲誦讀了一遍,最後明確表態,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與上級對著幹,一定要把學生的負擔減下來,誰要是在這個問題上出了事,就「格殺勿論」,絕不心慈手軟。
孔校長表了「硬」態,那些招聘來的教師自然不敢公開反對。有些暗地裡炒股的青年教師放聲高呼:「嗚呼,咱們解放了!」從此,孔氏中學早晨聽不到讀書聲,下午難見教師的影,晚上也不開日光燈了。
學生的負擔是減下去了,家長的意見卻多起來了。有位也是縣領導的家長甚至當面質問孔子:「在升學率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的時候,你『減』什麼『負』呀?你的孔氏中學辦不辦得下去是小事,孩子們的前途可是大事。老孔啊,你得想個萬全之策埃」
這萬全之策孔子是想不出來的。他唯一想做的是,一手抓「減負」,一手抓教育質量的提高,但這談何容易埃就拿因材施教來說吧,這的確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好辦法。可是,過去孔子搞的是小班教學,搞了幾十年教育,才帶了3000個弟-子,也只出了70個賢人。可如今孔氏中學一年就要招進3000個學生,而教師才100來人,哪有時間、精力和能力去因材施教啊!再說,不搞因材施教,孔氏中學一年也要考1000多個大學生呢。
家長的意見越來越大,使出來的對策也越來越多:有路子的家長讓子女轉了學:有票子的家長為子女請了家教;有房子的家長把房子租出去給人家辦補習班,讓自己的子女做旁聽:既沒有路子,也沒有票子,又沒有房子的家長,乾脆讓子女輟了學。
孔氏中學的學生在一天天減少,孔氏中學的老師也在一天天減少。那些有本事抓升學率的老師已被那些暗地裡不搞「減負」的學校高薪聘走了,留下來的不是退休返聘的,就是臨近退休的,或者是翅膀不硬的。
歷史的車輪又轉了兩年,孔氏中學不得不關門大吉。有趣的是,當地那家曾在頭版頭條報導孔氏中學開辦這一消息的報紙,這回還是用頭版頭條發了孔氏中學關門的消息,並且有意在三版頭條刊登了孔子撰寫的論文《論「減負」的七大關係》。
在這篇長達5000字的論文中,孔子認為,在新形勢下,要科學而有效地落實「減負」精神,必須處理好「減負」與質量的關係,學生負擔要減輕,教育質量要提高,必須處理好「減負」與職責的關係,學生的負擔要減輕,教師的責任要增強,素質要提高;必須正確處理過重負擔和合理負擔的關係,過重的負擔一定要減下去,合理的負擔一點也不能減;必須正確處理減輕課業負擔和減輕心理負擔的關係,過重的課業負擔一定要減下去,過重的心理負擔更要減下去;必須正確處理「減負」與考試檢測的關係,學生負擔要減輕,考試標準要革新;必須正確處理「減負」與傳統教育思想的關係,「減負」是現代改革的潮流,但對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內核,比如勤學苦練、溫故知新不能全盤否定;必須正確處理家庭、學校、社會的關係,實行綜合治理,堅決杜絕學校「減負」、家長「增負」的現象。
孔氏中學停辦或者說是倒閉後的半年裡,人們很難見到孔子的蹤影。有人說孔子在臥床養病,有人說孔子在寫回憶錄《孔氏中學》,也有人說孔子被另外一家不搞「減負」的私立學校聘走了,還有人說孔子正在申辦一所新的私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