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讀書的看法作文:開卷不一定有益
2024-05-01 06:45:05 2
「開卷有益」的由來是宋太祖說過:「只要是讀書,總會有好處的」。自此,「開卷有益」便成為一個成語。
大家也許想問,為什麼要講這個呢?道理很簡單,關鍵在於總字。。這說的是總會有好處,而不是只會有好處。所以說,「開卷有益」需要論證的是讀書是有益處而不是讀書無害。(千萬別被反方纏到這。不然一定會輸。原因看完後面的就會明白)
首先,對於好書是有益處的,這點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論證的是:所謂的壞書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處呢?對於讀書的益處來講,大能大到使人大徹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學會幾種寫作方法,幾個詞,甚至認識幾個字。這些都是讀書的益處,沒法否認的。因此就可推出幾點來論證壞書也是有它的一些益處:
第一隻要被稱為壞書的,它必定會影響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請想想,如果那些壞書如果無法與讀者產生一定的共鳴,使人深入其中,那麼哪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如果這書的結構布局,表達方式,構思描寫,語言用詞等都平平無奇,
甚至連一般流水帳似的作文都不如,那麼怎麼會與讀者產生共鳴呢?因此不論它有多壞,在所謂的壞書裡至少能學會一些寫作方法,再不濟也能認識幾個字。這能說它無益嗎?
第二不論是壞書還是好書,它都是根據該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判斷的。也就是說,壞書也是有一定益處。
第三我國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種觀點: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既然壞書有害,那麼就一定有它的益處。
第四也許你想說:假設有種壞書,內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盤錯誤,滿篇病句錯句錯字。。。。。。直到沒有優點可尋。但是你想過嗎,即使存在這種書,有人能看的懂嗎?會去看嗎?既然不會去看,那麼連開卷這個前提都沒了,如何來談開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儘管你可以舉出一堆因看書而墮落,瘋狂,行兇犯法的事例。那這又能說明什麼呢?只能說明是看書的人自己本身心態就不正。那屬於心態問題,不能歸咎於書。難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殺人,能怪那刀不好嗎???
因此,只要是讀書,都是會有益處的,不論大還是小。所以可以推及「開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至於開卷未必有益,是個中性詞,它的一半(有益)是對的,但另一半--開卷無益就存在問題了:無益,並不是有害。就象一輛車在路上行駛,它沒有象飛機一樣飛上藍天,難道就能說它在鑽地嗎?假使論點是開卷有害,那麼根據剛剛的一些論點,自然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說無益~那就是錯誤的了。所以說,在這個問題上,反方的論點就只對了一半。(而且這一半還是正方的論點)。
既然正方的論壇是一定成立,而反方的論點只成立一半,那麼還有什麼辯的理由呢?明顯是正方立於不敗之地!
開卷未必有益:我認為開卷未必有益。誠然,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陶冶性情,修養身心,但「開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漢代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既然是藥,就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良藥,藥到病除;一是毒藥,置人於死地。不是嗎?20年代的德國,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受其不良影響而論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書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一點也不假,現在就有一部分同學迷上了武俠或言情小說,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誕的書籍,而把功課「丟」在一邊,導致學習成績一直往下降,最後造成竹籃打水一場空。試想,「開」這樣的書「卷」,能說是「有益」的嗎?「一本好書勝過珍寶,一本壞書比一個強盜更壞。」因此,開卷是否有益,得先看開什麼卷。
有位哲人曾說過,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時,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見書就讀的人,而是會讀書的人。有的人看書不認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隨便翻翻,有的人去讀不適合自己的書,有的人甚至抱著獵奇的態度去讀書,試問,這樣的「開卷」,又何益之有?
我們常常用「「開卷有益」」來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古語自然有它的積極意義,但若作為「開卷」就「有益」的斷語,卻是不妥當的,所以說開卷未必有益,是利是弊,完全取決於你開的是什麼卷,你怎樣去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