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習慣與性格的作文
2024-05-09 12:27:06 2
導語:習慣決定人生,但一個人的性格也會影響良好習慣的培養。習慣決定性格,性格也會影響命運。
第一篇:性格與習慣
都說習慣決定人生,但是養成一種習慣與告別一種習慣。都絕非易事。因為人們總是依賴那些習以為常的事。殊不知它既能將你帶入天堂,也有可能帶你進入地獄!
好的習慣貴在堅持,壞的習慣源於惰性。是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價值,前途未卜之時,習慣就是你的方向。在成敗的毫釐之間。習慣決定一切!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我們每天大部分的行為都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
拿破崙·希爾說:「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摧毀一個人。」,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在我們眾多的習慣當中,能夠成就一生的自然是那些好習慣,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而那些壞習慣,就像一堵玻璃牆,把我們與成功隔離開來,讓我們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卻總是無法到達。古往今來,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壞習慣含恨,終生,又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壞習慣找不到人生的幸福,更有甚者,因為自己的壞習慣葬送了最彌足珍貴的生命。《三國演義》中的周瑜,縱使有英雄氣概,終究逃不過氣量狹小惡習的懲罰,被諸葛亮三氣之下,一命歸西。
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著,唯一能夠有效改變我們生活的手段便是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改變我們的不良習慣。改變不良習慣,養成好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用毅力、恆心和不斷地自我提醒才能達成。幸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這些能力,只要你肯用心!
做人是一生成敗的重要話題,它又與心態有關,凡是在這兩點上過不了關的人,一定會遭遇大小挫折。這是硬道理,甚至可以說,做人的心態,既影響一生,也決定一生。很多人明白此兩點,但行動起來,就非常困難,以至半途而廢,結果讓人生的可能變成不可能。
做人與心態構成人生的兩面,不善做人者往往心態失常,心態失常者又會導致做人變形。有些人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所接觸的人事,給人退路等於給自己留出路,突破各種壓力,打敗自身固有的弱點.讓自己的人生向敞亮的方向發展,這樣就會越做越好,從小到大,贏得一片人生勝局;有些人則容易失去信心、目標,像無目的地小蟲一樣懦動在自己迷陣中,總會羨慕他人比自己走得遠、飛得高,結果自己永遠是無所進展。兩種人,兩種結果。你怎樣選擇呢?做人的基本規則是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不輕言失敗,因為世上難事,不可盡數,你的困難,也是別人的困難,戰勝因難,是惟一的選擇,這就需要你自己成為一個積極者。試想,你對自己都不積極.怎麼可能有積極的心態呢?天下失敗者都可歸為一種:自己放棄自己,自己毀掉自己。在今天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沒有做人的積極心態,要談立足幾乎是天方夜譚.如果讓積極的心態糾纏自己,只能讓自己越來越灰色。改變自己一生的法則,往往不在於能力大小、環境好壞、機遇多少,而在於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做人、做事,找準自己的強項與弱點,揚長避短,善待自己,就會找到自己腳下的出路。
良好的心態、習慣、性格是成功人生的三大法寶。一個人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立足,求得發展,與自身的性格、心態和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好心態讓你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好習慣養成好性格,好性格帶來好命運。
第二篇:性格與習慣
美國的凱斯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對於渴望成功的青少年來說,不良的習慣就可能讓你失去機會,讓你與成功擦身而過。相對來說,一個良好的習慣能夠讓你在乘風破浪時增加競爭力,使你變得更出色,幫你贏得更多的機會。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什麼樣的壞習慣是我們應該個付的呢?我們應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控制自己對於不順心的問題的反應,學會改變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挑戰。
學會今日事,今日畢。拖延是成功的大敵。成功的機會轉瞬即逝,而拖延會竊取你的時間,使你變為它的『奴隸』。不要讓拖延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不要為自己尋找藉口,諸如「這事兒不能怪我」這類話語,說出來了就等於是在逃避,是在尋找藉口開脫自己。而我們要找的是解決的方法。
抱怨會使人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人在看到不滿的條件後,就會習慣性的開始抱怨,但無論怎樣抱怨,事情依舊沒有改觀。所以我們要努力去生活、去奮鬥、去挑戰。
有一本書曾經說過:「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90%的行為都是在原來的動作上不斷重複,僅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序化的慣性。這些行為不用思考,自動運作。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就是習慣的力量。可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能主宰人的一生。」
所以,如果讓不良的習慣支配一生的話,定然會離成功越來越遠。因此,一定要摒棄不良習慣,養成能夠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
第三篇:性格與習慣
在老師和父母的眼裡,我聰明、頭腦靈活。但也有個缺點,那就是不細心,經常丟三落四。對我這個缺點,媽媽不知說了多少次,可是她說歸說,我就是沒想過要改。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大毛病,東西丟了再買就是了。而且我還自我安慰說:「誰能沒個毛病呢,只要大事上細心就行了。」
媽媽生氣地說:「你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啥時壞了大事就知道了。」
我吐了吐舌頭,轉眼就把媽媽的教訓忘到了腦後,依然做自己的「馬大哈」。
沒想到,還真讓媽媽說著了,我的這個毛病終於壞了大事——
去年的中考,我竟然忘了帶準考證,直到被監考老師堵在了考場門外,才發現這是個嚴重得不能再嚴重的錯誤,豆大的汗珠和著淚水滴嗒而下。等到媽媽拼了老命地將準考證送過來,我急得都快暈過去了。儘管監考老師一再安慰我,但剛才的「心驚肉跳」還是影響了我第一科的發揮。最後,終於因為第一科考得太差,影響到總分,我夢想多年的重點高中與我擦肩而過。分數出來後,老師同學都替我惋惜。我像被雪打的茄子一樣,任憑媽媽怎麼數落,都不能吱聲了。
不得已,我回到了原來的學校復讀。老師給我講了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陳景潤曾經不太關注語文,因為他是搞數學的。所以他寫的論文,總是達不以發表的標準,連他的著名的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論文也被推遲了很多年才能發表。在被推遲發表的那幾年裡,幸虧他研究的課題沒有別的數學家推出來,否則,他多年的心血將會因為語文的缺陷而白費。從此,我對「馬大哈」的毛病有了徹底清醒的認識。原來,一個人的習慣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啊。在重新複習的整整一年裡,無論做什麼事,我都告誡自己要認真,要細心。
如今,我終於改掉了馬大哈的毛病,養成了認真細緻的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