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優秀徵文:尋訪紅色足跡
2024-05-08 00:24:06 1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要為祖國做出貢獻,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尋訪紅色足跡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尋訪紅色足跡作文1】
今天,秋高氣爽,天高雲淡,趁著好天氣,我們來到了徂徠山遊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極了!忽然,一座雄偉壯觀的紀念碑展現在我們面前,走近一看,原來是徂徠山起義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它是1987年為紀念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50周年,建的高23米的紀念碑,徐向前題寫「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武中奇題寫隸書碑文。
看著這座碑,讓我心潮澎湃,想起當年的徂徠山起義!1938年1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組織發動泰安、新泰、萊蕪、泗水等地群眾和平津淪陷區的流亡學生,在此誓師,宣布抗日武裝起義,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四支隊。洪濤任隊長,趙傑任副隊長,黎玉任政治委員。隊伍以徂徠山為根據地,轉戰於魯中南地區,經過短期訓練後,1月中旬,部隊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莊向新泰進發。途中,得知敵人要從大汶口去新泰便決定伏擊敵人以打擊敵人、鍛鍊部隊。部隊從二、三中隊中挑選了部分精幹人員和武器,由趙傑、封振武率領,26日拂曉隱蔽進入設伏陣地寺嶺村。下午15時,日軍的一支馬車運輸隊由大汶口方向進入了伏擊圈。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戰士們向敵人猛烈開火,排子槍、手榴彈,打得敵人人仰馬翻,打響了四支隊抗日的第一槍。但是戰鬥中,三中隊班長楊桂芳在抽出大刀要衝上去砍鬼子機槍時不幸被敵人的槍彈擊中胸口兒壯烈犧牲,成為四支隊創建以來的第一位烈士。
徂徠山起義是山東省委直接發動領導的一次起義,發揮了山東抗戰的源頭作用、山東抗日隊伍的種子作用,在山東首次打出了八路軍的旗號,打響了山東省委獨立領導山東抗戰的第一槍,揭開了山東省黨組織獨立自主領導抗戰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間,全省共爆發了十餘起較有影響力的抗日武裝起義,而泰安地區這兩場起義為今後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看著長埋在大山裡的這些英雄,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一些真的是來之不易,是先烈們為國捐軀,不怕犧牲,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要為祖國做出貢獻,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尋訪紅色足跡作文2】
傳承中華美德,尋訪紅色足跡,實現中華復興與民族富強。
題記
20xx年9月3日10點整70發禮炮響徹了整個首都的天空,振奮了所有中華人民的心,震撼了整個世界!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紀念日!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隨著莊嚴而高昂的國歌聲,讓我們回憶起那一段紅色的歷史,那是一段可怕的回憶,悲慘的回憶啊!無數祖國同胞為了現在美好的生活而戰死沙場,無數無辜的人民死在敵人的槍擊下,無數英雄好漢與敵人拼死爭鬥換來了如今美好的家園,請與我一起走進身邊的紅色歷史。
今年8月上旬我來到了江陰的鵝鼻嘴公園,一隻碩大的船隻停留在一個三叉路口,看似它僅僅是一艘普普通通的農家漁船,它身後卻藏有紅色的記憶渡江戰役第一船。那是一個歷經血腥風雨的年代,這艘船在敵人的炮臺下,來回運送戰士了六次,減少了不少的傷亡。
深入公園,可以見到黃山炮臺的遺址,它是,光緒年間,為防外艦入侵,特在此增築炮臺,使它成為中外聞名的江陰要塞。前進的徵途上,血色記憶中的不畏艱難;時時刻刻在激勵著我們不斷向前,再向前。
8月底我來到了我們的首都北京,「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前山只等閒?」是啊,整整二萬五千裡的長徵。也許這僅僅是一個數字,大家並沒有在意,但當你走上長城,你知道,你錯了!遠遠望去,長城綠樹環繞,蜿蜒曲折,猶如一條巨龍,矗立於世界的東方,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國人的驕傲!當你踏上長城,就相當於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陡峭而崎嶇的臺階,近一百三十度都陡坡,當我登上第一座烽火臺時卻已是氣喘籲籲,舉目遠望長城氣魄宏偉,雄偉壯觀,分外妖嬈,一種民族感油然而生:長城的修建工程有多浩大;長城上的戰爭有多殘酷;長城上曾經躺下了多少祖國英雄好漢!
眼前浮現出一幅幅悲壯的紅色場面,想起了陸遊的悲壯詞句:「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金戈鐵馬,往事如雲。
黃昏時刻來到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坦克、步槍、飛機、炮彈、衛星……每一樣武器都是當時革命人士智慧的結晶,每一樣武器都有一段紅色的歷史。抬頭望向天空,火紅的落日就像當年人們鬥志昂揚的心。那是勇敢、頑強、堅定,排除一切障礙的心!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的頑強,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回到濰坊,我來到了濰坊的烈士陵園,方形烈士碑亭高10米,飛簷翹角,熠熠生輝。一點兒也不遜於天安門廣場前的革命英雄紀念碑,高26米的紀念碑矗立廣場中央,碑體正面「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貼金大字出自毛澤東主席的手體。烈士陵園的各處建築都深深的反應出戰士們的偉大,與人民的團結!
紅色文化是黨史,中國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傳統的生動體現。尋訪紅色文化的過程,既是觀光賞景的過程,更
是學習歷史、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的過程。
讓我們一起傳承中華美德,尋訪紅色足跡,實現中華復興與民族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