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年前地球遭撞擊 生命起源與之有關(行星撞擊)
2024-05-14 06:47:07
科學家認為30億年前地球遭到了撞擊,或許因此給地球生命的出現提供了可能。浩瀚的中極易發生星球碰撞這類事情,地球作為中的星體也不例外,八大行星就是在這個碰撞的過程中最終形成的。當時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數量有很多,只不過後來行星在相互撞擊之下,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八大行星。科學家認為我們現在看到的行星,極有可能是由其他行星合體形成的,他們提出了這樣的說法之後,也在努力尋找這方面的證據。科學家發現了小行星帶,認為這裡的小行星都是之前的星球殘骸,只不過經過了長時間的運轉,才最終來到了小行星帶。
自從行星撞擊以後,形成的各大行星擁有了自己固定的運行軌道,這樣行星能夠在自己的軌道運行,而不會再次繼續撞擊。當然,這種情況只針對於大部分行星,也有一些小行星仍然會發生撞擊,離開自己的軌道以後,就有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科學家研究了行星撞擊地球的歷史,認為曾經有兩枚星球對地球進行過撞擊,其中一枚小行星6500年前造成第五次生物大滅絕,而1.2萬年前對地球的傷害相對小一些。
除了這兩枚星球曾經對地球造成撞擊以外,科學家猜測大約30億年前,也有一枚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這枚小行星的直徑是非常大的。儘管一些科學家認為當時地球上並沒有存在生命,不會給地球帶來太大的影響,可是也有一些科學家卻認為,這枚小行星的存在或許促進了地球生命的出現。現在我們看到地球上存在多種多樣的生物,或許正是之前受到了那枚小行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