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共築中國夢
2024-02-14 01:58:15 1
實現中國夢,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它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面,小編為您分享高中作文:共築中國夢,歡迎閱讀!
高中作文:共築中國夢【1】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把每個人的夢匯聚起來就組成了我們國家的夢,中華民族的夢,因此每個人的夢與國家民族的興衰榮辱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有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我們才能幸福和諧的生活。
現在是「法治」社會、文明時代,「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刻規範著我們的行為。我們只有學法、懂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話,對於法律,我們必須了解它、學習它、遵守它。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規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行為準則」。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範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範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臺,「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範人的行為的社會準則。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導: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I衛它!
只要我們心藏法制,我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不會感情用事,我們就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我們會維護國家和人民以至社會,當我們的行為都很好,很規範了,我們的國家就會和平,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裡,快樂和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我最大的驕傲是身為一名中國人,最大的自豪是外國人叫我「Chinese」,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中國,最不想放棄的稱謂是中國公民。我想你們大家應該也是如此,在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所以讓我們一起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高中作文:共築中國夢【2】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踏著追尋「中國夢」的步伐,又迎一年清明時。在春意盎然的清明時節,紅花崗區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為宗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為主題,以感恩清明、綠色清明、人文清明為主線,通過開展「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傳承民俗風·歌頌中國夢」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全區人民全面唱響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國夢」時代主旋律。
感恩清明——憶先烈·承遺志
「清明春草綠,明志慰英靈。」淅瀝的春雨如泣如訴,恰如對英烈的思念。4月3日,在遵義市紅花崗區紅軍烈士陵園,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文明辦主辦,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遵義市文明辦、中共紅花崗區委宣傳部、紅花崗區文明辦承辦的「我們的節日·清明——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活動隆重舉行。
清明時分的紅軍烈士陵園氣氛莊嚴肅穆,陵園四周有序擺滿社會各界敬獻的花圈、花籃。前來參加此次祭奠活動的有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志願者代表、群眾代表、學生代表……,大家表情嚴肅認真。一段革命舞蹈《殘陽如血》拉開祭奠活動帷幕,祭紅儀式程序緊湊,秩序井然,莊嚴肅穆,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凝神佇立在烈士紀念碑前默哀致敬,深切緬懷為革命事業和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祭紅儀式過後,唱紅、頌紅文藝表演也相繼拉開序幕,表演緊緊圍繞「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主題,令在場人員熱血沸騰,情緒高漲。稚嫩童聲獻辭《紅軍山上的豐碑》感心動耳、盪氣迴腸;情景劇《烈士墓前》情深意長、令人動容;中華傳統經典傳唱《尚讀》悠揚婉轉、沁人心脾;成人宣誓儀式慷慨激昂、催人奮進。「前進,前進,向前進,排山倒海不可阻擋;前進,前進,向前進,走向復興創造輝煌。」當陵園上空響起齊唱《走向復興》的歌聲時,整個英烈祭奠活動掀起高潮。此時,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剛毅與堅強,心中激蕩著熾熱的愛國之情,更加堅定信心,負重圖強,憧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用祭紅、唱紅、頌紅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追憶先烈的豐功偉績,充分展示了紅花崗兒女對革命先烈的崇敬、追思和緬懷,以及繼承革命傳統,以紅軍精神、長徵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為激勵,推動紅花崗區「全力追趕,力爭超越,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堅定決心。
綠色清明——寄追思·彰文明
據統計,我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用於祭祀焚燒的紙張就達千噸以上,「白色浪費」觸目驚心,造成的環境汙染更是背離傳統文化、褻瀆先人、毒化社會風氣,與現代社會文明背道而馳。
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英靈。紅花崗區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多彩貴州·文明紅花崗」行動開展,積極倡導廣大市民登錄中央文明網、央視網、中國未成年人網、校外教育網、未來網、中國家庭教育網等網站「網上祭英烈」連結,在網上敬獻鮮花祭拜,撰寫感言體會,表達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進一步樹立文明祭祀新理念、新風尚,過一個節儉環保、綠色低碳的清明節。
在學校,利用計算機網絡課、班會課、活動課等時間,以「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為主題,組織廣大青少年登陸中央文明網「網上祭英烈」專題頁面,以網上祭奠、網上獻花、網上留言等形式,祭奠先烈,緬懷仁者,感恩志士,追思民族氣節,增強愛黨愛國意識,激發愛黨愛國情感。通過「網上祭英烈」活動,引導和號召廣大青少年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學習、成長成材。
在社區,通過遠程教育平臺,組織社區黨員和普通居民參與以「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為主題的網上祭奠活動。隨著清明將至,連日來,居民絡繹不絕,社區還特意安排網絡技術人員對居民進行解疑、協助和指導。在網絡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居民通過網上的一鞠躬、獻一束花、發表一篇感言,表達了自己對已故親人和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和崇敬之意。
在社會,宣傳、文化、團委等部門積極發動和組織廣大網民、志願者進行網上祭奠,發表祭奠感言等,用文明、環保新型祭奠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網上祭英烈」活動既有創意,又富深意,貼近時代,貼近網民,儘管是虛擬的空間,但是人們能將真情流露出來,傳遞出去,就可以達到自我精神的激勵與安慰,引得社會各界以及廣大網民、志願者踴躍參與。
截至目前,全區已有20多萬人次參加了「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活動,獻花、留言達30多萬條,目前活動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人文清明——傳文化·揚精神
清明節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思念牆、追思卡、經典誦讀、放飛心願風箏、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我們欣喜地看到,清明節的傳統文化,正通過這種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群眾的方式在紅花崗區廣泛傳承和創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節,天沉沉,雨濛濛,飄落髮絲間晶瑩的水珠」……清明前夕,紅花崗區各中小學、幼兒園以「傳承民俗風·歌頌中國夢」為主題,開展了「清明經典集中誦讀」活動。古典詩詞的委婉意蘊、現代詩歌的磅礴大氣,真切表達廣大青少年對先輩的緬懷和追思之情,進一步感悟節日的文化內涵,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城區各大市民廣場競相上演各種清明民俗活動,市民通過放風箏,將自己對已故親人和革命先烈的哀思書寫到風箏的翼面上,放飛風箏,放飛思念,抒發情感;賞析清明節詩文祭文,引導市民群眾慎終懷遠、緬懷先輩的高尚情結;插柳戴柳,以此祈盼家人健康、平安吉祥。「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清明節同樣是親近自然、感物惜春的時刻。廣大市民群眾紛紛在清明時節走出家門,賞心悅目於花開滿枝、絢爛翻騰之間,流連忘返在花團錦簇、生趣活潑之中,盡情領略尋春、訪春、踏青、遊園的無限樂趣。這些活動不拘一格、層次多樣,使清明成為一個更充實、更鮮明的綜合體,賦予了清明節更多的人文情懷,揉入了普通市民群眾對故人、對先烈的種種情思。據不完全統計,清明節期間有近10萬市民參與到了各種民俗活動。
清明節是中國民眾共享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弘揚清明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可以增加民眾的文化認同意識,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