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元領袖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是怎麼死的?
2024-02-01 11:39:15
張士誠是元末抗元的起義領袖之一,後與朱元璋、陳友諒三分天下,最後被朱元璋打敗。
元英宗至治元年,張士誠在東臺白駒場的一個貧苦「亭民」(義亭附近的居民)家庭出生,下面還有三個弟弟,分別是張士義、張士德和張士信。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為了滿足政府開銷,彌補國家財政空缺,統治者大量增發鹽引,不斷提高鹽價,鹽業成為國家財政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張士誠所在的地區,是一個著名的鹽產區。儘管鹽價不斷飆升,但是像他們這樣的普通百姓,生活依然十分貧苦,甚至衣食無著。
張士誠為了貼補家用,十歲的時候就開始跟隨鄉親一起到白駒場的官鹽船上「操舟運鹽」,依靠賣苦力換取微薄收入。張士誠雖然年輕,卻時常扶助鄉親,漸漸的受到鹽民的信任和擁護。
依靠苦力換取錢財,既辛苦又收入微薄,成年後的張士誠漸漸的起了別的心思。他與幾個同鄉之人,做起了販賣私鹽的生意。在為官府運鹽的同時,悄悄夾帶一些私鹽,等到了地方賣給當地的富戶。
心善的富戶會給一點辛苦錢給張士誠他們,若是心狠之人則以舉報官府為要挾,不僅不給張士誠鹽錢,而且對他們是非打即罵。張士誠因為身份低微,而且販賣私鹽是要掉腦袋的行當,只能忍氣吞聲。這還不算,白駒場當地有個叫邱義的鹽警,對手下鹽民十分苛刻。不僅剋扣工錢,而且還要求鹽民們每月給他上貢。
一系列的事情疊加起來,使得鹽民們的生活十分絕望。張士誠既然敢販賣私鹽,自然也是個膽大的。後來實在不滿現狀,最後便於元順帝至正十三年與十七名膽大的鹽民,積極籌備武裝暴動。
他們趁著天黑,悄悄摸進邱義的家中,將人打死。隨後十多人又衝進富戶家中,打開倉庫,將糧食和錢財分發給當地的老百姓,接著一把火把房屋燒了個乾淨。
張士誠後來被眾人推舉為首領,攻下泰州、興化,並且在興化集結了一萬多人。雖然期間多次被招降,但是後來都又反逃出去。就是憑藉這些手段,張士誠拿下高郵,自稱「誠王」,國號「大周」,年號「天佑」。
元至正十四年,樹大招風的張士誠,引來大元朝的丞相脫脫率百萬大軍來攻。百萬大軍將高郵團團圍住,眼看張士誠就要沒命了,卻不料老天爺竟然放了他一命。還沒有等攻下高郵,脫脫就被奸臣陷害。元順帝一紙詔書把他就地解職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賜死。趁著百萬大軍群龍無首,張士誠當即率一對士兵,逃出高郵。
元至正十六年,張士誠再次起勢,攻下平江、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當時朱元璋攻下集慶,兩方勢力比鄰。朱元璋給張士誠送去書信,表示同為起義軍,不要受小人讒言,挑起邊境之爭。哪知道張士誠收了信之後,毫無反應,還將朱元璋派去的使者扣押。最後兩方發生爭鬥,張士誠一部大敗。這個時候他才寫信給朱元璋議和,表示將每年送給明軍糧食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金三百斤。後來張士誠受到元朝招安,勢力達到頂峰,越發驕橫,而這也是他走向末路的前奏。
元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張士誠又自立為吳王,尊他的母親曹氏為王太妃。佔據吳州之後,張士誠犯了許多人都會犯的錯誤。他從此沉迷於奢侈的生活中,喜好歌功頌德,最終失去了進取之心。當陳友諒寫來書信,表示希望兩人結盟,共同應對越發強大的朱元璋一部之時。張士誠表面答應了陳友諒的請求,實際上卻在陳友諒被明軍圍攻之時,袖手旁觀。
陳友諒一部被滅,明軍騰出手來,迅速對張士誠一部進行進攻。在強大的明軍面前,張士誠一部大敗。張士誠後來被俘虜,押解明朝都城應天府,斬首示眾,享年4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