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從善戰到文弱:驍勇善戰的吳越先民去哪兒了?

2023-04-01 22:10:51 2

  從善戰到文弱:驍勇善戰的吳越先民去哪兒了?不知道沒關係,趣歷史小編告訴你。

  曾幾何時,吳越先民以強悍的戰鬥力為諸夏各地人士多忌憚。但在漫長的歷史變遷過後,這種尚武之風卻悄然消逝。以至於幾百年後的來者,都感覺自己面對的不是同一群人。

  那麼,勇善戰的吳越先民究竟都去哪了?

  越國時代

  鼎盛時期的吳國 是吳越人的尚武巔峰階段

  在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後,吳人王室成員被殺或者北上流亡。後來的吳姓主要來源,就是這些亡國的吳人宗室。但吳國的平民因為從一開始就與越人風俗相近,所以在底層沒有什麼變化。兩邊的人口交換和通婚開始頻繁起來。

  但從考古遺存來看,吳文化遺存和越文化遺存都變得有限。這說明吳國在滅亡後,原來的先民就開始了流散。一個重要的去向就是前往越國的新領地,參與越王的北上稱霸。

  勾踐的成功 恰恰是吳越尚武之風衰退的開始

  剛剛取代夫差的勾踐,也並沒有馬上享受杭嘉湖平原的青山秀水和美景。在協調了與楚國和魯國的外交關係後,沿著海岸線和淮泗流域擴張,北渡淮河與齊晉會盟於徐州。在越國以琅琊為國都的39年中,先後討伐齊魯,滅亡了鄫國、滕國、郯國,並削弱了莒國。

  隨著越國的重心北上,國都靠近了齊國的領土,在吳國故地反而沒有出現具有越文化特色的原始瓷、越式青銅器等文化產物。倒是連雲港地區在戰國初期出現了很多越國的石室土墩墓。

  越國將大部分資源和精力都用於北方爭霸

  楚國時代

  越國的擴張 最後遭到楚人的釜底抽薪

  同時,當年險些被吳國掐死的楚國也緩過氣來。就和過去對吳國一樣,來自楚國的貴族人才範蠡、文種,還有流亡的晉國貴族後裔計然,成為了吳越爭霸的新一輪操盤手。楚國對於文化根基薄弱的吳越,依舊有著輸出人才的巨大優勢。

  越國滅吳後,楚國就與越國瓜分了一部分吳國故地。隨後,楚國於公元前447年滅亡蔡國,江淮之間的地方為楚國佔據。到了公元前306年,楚王出兵擊敗越王姒無疆,整個越國被打得四分五裂。楚國趁機進佔吳國故地,留下越國諸王子們紛紛自立,被楚人稱為諸越。

  楚國到先秦時代結束 都維持著對吳越的整體優勢

  隨著楚國在西面逐漸喪失了漢中、巴蜀,乃至江漢平原上的鄢郢之地,大批楚人貴族開始集體東遷。楚國的大封君--春申君,就將自己的宮殿遷移到了吳國故都,並利用起之前吳國的舊宮室。

  從文化遺存來看,吳越人的活動開始明顯減少。顯然,平原地帶都被楚人佔據。越人一部分逃入深山,一部分人南遷。後來漢代的東海王和閩越王,都是越王勾踐的後裔。

  楚人在秦的壓迫下 逐漸東移

  秦漢之交

  不斷東進的秦軍 最後還是沒有放過楚國

  在楚國徵服吳越不足百年之時,越國故地就被秦國徵服。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攻破了楚國末代國都壽春,徵服了江南地。隨後降服了百越之君。

  公元前217年,東甌和閩越又被秦軍徵服。隨之而來的,是秦始皇主導的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移民。地方豪傑和六國核心王室向關中移民,大批楚人被派到漁陽和北地戍守邊疆,而三晉之人被用來徵伐南粵和閩越。

  進入嶺南的秦軍 也經常和越人作戰

  對於吳越,秦朝也組織了大規模的人口置換和強制移民。大批越人被暴秦強制移民到了浙西、皖南和贛東北的山區。這是秦漢時代,朝廷主導下的第一次大規模移民。

  與此同時,30000戶中原人被秦遷移到杭嘉湖和寧紹平原充實人口。這些新移民佔據了農耕條件最好的地區,而真正的吳越人則躲到了山區,對抗成為編戶齊民的命運。

  吳越先民實際上也成為了掀翻暴秦的主力

  到了秦末,隨著陳勝吳廣的起義,秦人眼裡的南方蠻夷越人紛紛起兵響應反秦號召造反。在張楚、項氏和劉氏三個楚人軍事集團中,都活躍著數量不等的吳越將士。

  項羽的起義的區域靠近古代吳越,麾下的核心--江東子弟就成分比較複雜。既有楚國遺民和被強制遷徙到吳越的中原人,也有之前的吳越人加入。正是這些人的班底,成為了在巨鹿之戰中破秦主力的精銳。直到後來的吳楚七國之亂中,名將周亞夫也評論道:吳兵甚銳,難以爭鋒!

  七國之亂的主力軍裡也有不少吳越人

  漢朝時的不同路線

  西漢初年的異姓王中 還有吳越人成為長沙王

  比如吳國公子延陵季子的後代吳芮,就被封為長沙王。他本身就屬於吳越人,封地遠離中原的戰略要地,有制衡南粵的作用。所以吳芮成為了唯一善終的漢初異姓王。

  此外,還有連敖被封為端侯,封於山東菏澤。齊信侯搖吾餘被封於灤縣。這些人也將越人祠帶到了北方。在河東和板浦地區都有越人社群分布,還有一部分進入關中,專門為長安提供越騎部隊。他們還參與了漢朝的邊疆戰爭。以至於到了唐代,敦煌地區的民間信仰中,還有來自于越騎的「越騎神。」

  吳越騎兵在漢朝也很有地位

  到了漢武帝時代,由於怨恨東甌國刺殺了流亡的吳王劉濞,所以閩越出兵圍攻東甌。加上增援的漢軍沒有趕到,最後東甌選擇舉國內遷,被漢軍安置在了江淮之地的廬江郡。

  當時越人的另一個政權是東越國。東越國在前119年自立稱帝,被越鯀王居股和閩越諸將殺死後降漢。在封賞了一批越人軍功貴族後,漢武帝考慮到閩越和東越彪悍,於是將東越地區的人口向內地移民,讓他們遷入合肥壽春這樣的楚文化區。所以在整個漢代,這些地區的風俗和越人的其實有不少相通之處。這也是越人歷史上的第三次大移民。

  西漢時的東越和閩越算是吳越人的自留地

  三國時代

  黃巾軍造成了新的人口遷徙

  漢末的黃巾軍之亂爆發後,江南雖然還沒有被充分開發,卻因為遠離戰亂核心而吸引了大批北人南下。

  公元195年,孫策集團就選擇南下江東,佔領了吳、會稽等五郡。這個集團中除家族骨幹之外,程普、黃蓋、周瑜和呂蒙等主力都是北人。在《三國志》的東吳名臣60人中,也有約半數是北人。期間,有大批普通北人也進入吳地。他們也成為了後來的吳中大姓。

  東吳集團的骨幹大都是北人

  南朝的門閥士族大致可以分為郡姓、僑姓、虜姓和吳姓。吳姓當中又有陸顧朱張四大姓,和其他的一些主要姓氏。其中只有吳郡顧氏是土著,屬于越王勾踐分封在顧邑的王族分支後裔。其餘的大姓都是各地的北人後裔。

  經歷了三次大移民後,浙、皖、閩、贛山區的越人部落,還在頑強保留著先秦時代的祖先習慣。在三國時代,從山越的地理分布上看,丹陽、吳、會稽、鄱陽、豫章、廬陵、臨川、建安、新都、東陽、東安等郡都曾有過山越起事。其中新都、丹陽、鄱陽、會稽為甚。也就是說,現在的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安徽的山嶽地帶都有山越出沒。他們中既有越人後裔,也有逃離編戶齊民的北人。

  山越在東吳境內分布非常廣泛

  這些人椎髻鳥語,終歲不出山林。不僅好武習戰,而且高上力氣,經常以宗部為組織住在一起。雖然他們也能資質鑄造銅鐵,但是水平略次於北人水平。

  在三國的東吳時代,這些山越都是東吳諸將補充兵源的重要途徑,幾乎每個東吳主要將領都有從山越那裡獲得兵卒和部曲的情況。祖郎、嚴白虎、費棧、黃亂、金奇、彭綺等被《三國志》記錄的有名有姓的山越強宗驍帥,就有十數人之多,甚至東吳名將太史慈也曾在山越中棲身。

  山越人在東吳軍隊中扮演著重要地位

  經過孫吳數十年的徵討招撫與蠶食鯨吞,江南絕大部分山越被迫走出深山,遷徙至平地。一部分人口用以補充兵源,一部分成為農戶種田,為吳國政權繳納田租賦稅。雖然陸戰中曹魏的騎兵戰力強大,但是面對山越人組成的水師和步兵,比如丹陽刀盾手時,依舊感嘆:江南精兵,北土所難,欲以十卒當東一人。

  後來的晉武帝司馬炎在詢問為什麼東吳久久不能平定的時,得到的回答是:吳人輕銳,吳阻長江,舊俗稱悍!這樣的記載,以及山越人的善戰,和先秦時代的是一脈相承的。

  沒有吳越水軍 就沒有赤壁之戰的成功

  即使北人因永嘉之亂而大批南遷,但吳越本地人依舊是「水耕火薅,食魚與稻,以漁獵為業,信鬼神,好淫......視死如歸,戰而貴詐」。每年的五月五日都還有鬥力之戲,用來習武練兵。

  但隨著世家大族的南遷,他們提倡的風尚裡崇尚安逸虛靜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嗜殺文化的大肆盛行。比如王導的長子崇文好禮,次子王恬喜歡習武。結果王導看到長子就開心,看到王恬就憤怒。無論是淝水之戰,還是劉裕的北伐,都是以流亡北人組織的北府軍為主力。在鎮壓孫恩的天師道造反的過程中,劉裕還評價吳人不能習武作戰,讓他們上前肯定會誤了北人的大事,不如讓在陣後壓陣助威。

  南朝士族大開文弱怯懦之風

  到了齊梁時代,吳越人的善戰本性已經全無。東晉開始時,吳越之地還能獨立組織本地防務甚至北伐中原。但很快就需要北來的流民保衛疆土,這一局面在後來幾乎沒有扭轉過來。

  無論是北魏南下,還是侯景之亂,吳人的脆弱在北人騎兵看來簡直不堪一擊。所以隋朝在平定了江南之後,還北人追憶先秦和兩漢三國時的吳人如何驍勇善戰。他們分析得出結論,是士族遷入吳越後,引發了當地風俗的變化。使得人民變得質樸節儉,信奉禮儀和道教。

  從南朝開始 吳越逐漸依賴北人武裝保護

  跌入低谷

  唐朝的經濟中心南移 徹底強化了吳越人的文弱

  此後,歷了唐代的繁榮,吳越爭霸已經成為了遙遠的先秦傳說,和文人眼裡的錦繡之地簡直是兩個世界。安史之亂後的經濟中心南移,更加速了吳越戰鬥力的不復存在。

  到了明清兩朝,雖然個別地區民風依舊彪悍,但吳越先民的血脈和文化已經被極大地衝淡。從先秦的專諸刺王僚、吳王的北上爭霸和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到明清時代的姑蘇文盛出狀元。吳越的善戰古風已經成為了歷史遺蹟。以至於魏源在《海國圖志》裡評論道:求精兵於杭嘉蘇,是求魚於山也。

  明清的江南 徹底成為了純經濟區域

  總而言之,吳國滅亡之後,出現了下層吳越人合流。而越國被楚國滅亡後,楚人進入杭嘉湖和寧紹平原,越人退入山地或者更遠的南方。到了兩漢和東吳時代,一批批新來的北方移民不斷地累積疊加,而先秦吳越人的部分後裔山越,則在東吳的統治下被逐漸徵服或者編戶齊民化。民風的改變,除了貴族對生活方式的提倡,也和經濟的發達不無關係。

  最後的結果是吳越從能獨立北伐中原,從能組織七國之亂對抗關中的集權秩序,到徹底失去自我保護能力,需要北人流亡者來庇護,實在是令人感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