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美國電影文化,論述美國電影文化特徵
2023-04-01 21:23:14 1
淺析美國電影文化,論述美國電影文化特徵
文化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它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歷史現象。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價值觀念區分不同的文化。雖然基督精神,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是構成美國文化的三大重要支柱,但三者之中,個人主義確是最能直接、真實、準確地涵蓋美國思想。美國是世界上最注重個人主義色彩的國家,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不列顛百科全書》(2007)將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定義為是一種價值體系,一種人性理論,也是對某些政治、經濟、社會和宗教的一種總的態度、傾向和信念。個人主義的主要內容包括:尊重個人空間,強調個人利益和個人奮鬥,尊重人權。強調人是價值的主體,相信每個人都具有價值,高度重視個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和自我發展。個人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思想和現實根源,滲透到美國政治、經濟、文化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美國的文化思想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美國夢(American Dream),廣義上指美國的平等、自由、民主;狹義上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理想。美國夢試圖讓人們相信,在美國這個國度,任何人都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和均等的機會,造物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Even a cowboy can be 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奮鬥,有朝一日定能實現自我價值。美國夢是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的縮影。
美國人為何如此推崇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價值觀是諸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其一,美國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培育個人主義價值觀提供了豐沃的土壤;其二,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對人的肯定,清教徒運動都是個人主義價值觀形成發展的重要思想保證;其三,三權分立制度的建立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形成發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其四,美國沒有封建思想傳統,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對個人主義的形成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其五,西進運動雖然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但客觀上對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電影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文化重要的載體,是流動在膠片上的社會文化。電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民眾的文化價值觀和普遍心理,好萊塢電影就是美國文化價值觀和民眾心理的折射。好萊塢眾多的影片都描繪了美國人備受推崇的個人主義或個人奮鬥的故事。本文試圖從不同的電影類型角度出發,探討好萊塢電影中的美國文化價值的輸出,希望對今後的中西方跨文化交際研究提供可資借鑑的經驗。
一、劇情片
劇情片通常指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真實存在但往往不被大多數人所注意的事件而改編的故事性電影,其節奏往往比較緩慢,但是情節相對緊湊,往往是一種社會現象和一定人群的生活狀態的寫照,容易使觀看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奧斯卡獎是劇情片的天下,在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中,有不少是展現美國夢,反映美國主流價值觀的電影,它們也都是勵志電影的典範,激勵了許多人在生活的磨難中勇敢前行。在這些電影中,無論是史詩電影中的英雄,還是當代美國社會流變中不屈的凡人,都令觀眾難以忘懷。
電影《阿甘正傳》中,男主角阿甘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但在珍妮和媽媽的愛護下,阿甘憑著上帝賜予的飛毛腿開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奮鬥,阿甘成為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桌球外交使者、億萬富翁。幾乎人人都會那句臺詞: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會品嘗到什麼滋味。《阿甘正傳》的成功,很大程度因為它完美詮釋了美國人備受推崇的美國夢。一個智商不高的男人,卻Stupid is just as stupid does 傻人做傻事,傻人有傻福,成功遊弋於各個美國重要歷史事件當中,成為美國精神的代言人。同時也讓所有信仰美國夢的人相信,You are the best.You are your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你是最好的,你是你自己最重要的資本。
電影《洛奇》系列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的故事,為之後諸多運動勵志題材的電影做了良好的示範。費城一位過氣拳擊手,憑藉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事業與愛情的成功。洛奇是美國夢的成功實踐者,無論輸贏,人生只是一種堅持:對生命的堅持、對信仰的堅持、對愛的堅持。Now if you know what youre worth,then go out and get what youre worth.But you will be willing to take the hits,要是你明白自身價值何在,就去爭取實現你的價值。但是你要有足夠的勇氣迎接為此需要承受的一切打擊。影片傳播的仍是那個美國人最愛的道理,付出終有回報,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1994年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費城》無疑帶給我們對個人主義的另一種思考。影片講述的是男主人公安德魯,一位因同性戀而感染愛滋病的患者,為維護自己的權利而訴諸法律並最終獲勝的故事。這是一部反映愛滋病、同性戀、人權、自尊的嚴肅題材影片,它向世人提出了關乎道德與人權的問題,愛滋病患者不應受到任何的歧視,應該同其他病患者一樣,享有公平的對待和平等的尊嚴,正如美國《獨立宣言》(1776)宣稱的那樣:人生而平等,人人都享有上帝賦予的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