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殺敵最多
2023-04-01 18:22:45 1
戰國是一個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戰國時代,因戰役的頻繁,優秀的將領如過江之鯽,多不勝數。其間以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最為有名,他們各具特色,你最佩服的是誰呢?
1、白起:殺敵最多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秦昭王時的大將,一生巨細七十餘戰,殺敵百萬,從無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十夫長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是秦國的鎮國重器。
白起擔任秦國上將軍三十餘年,指揮無數場戰役,可以說是攻必取,戰必克,無人可擋。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斬首二十四萬。秦昭王十五年,他率軍攻魏,奪取了魏城六十一座,為秦的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秦昭王二十二年,白起授命攻楚,在丹陽、藍田等地大破楚軍,之後十年中,他屢次攻擊楚國,每次必勝,前後斬首數十萬。最終攻入郢都,火燒楚國歷代祖先的陵墓,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秦昭王三十四年,大破趙魏聯軍,殺敵十三萬。昭王四十三年,攻韓,斬首五萬。長平之戰,破趙國舉國精銳,坑殺趙軍四十餘萬,從此之後山東六國,再無力抗秦。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武士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可見白起殺敵之多,震古爍今。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役發展的水,長平之戰,更是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惋惜一代名將,最終因帝王猜忌而被迫自殺,可嘆惋惜啊。
2、王翦:政治才智最高
王翦是繼白起之後,秦國又一名將,輔佐秦始皇帝平定六國,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攻下趙都邯鄲,俘虜趙王,滅趙國。一年後,率軍破燕,攻取了燕都城薊。
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率領秦國舉國之兵伐楚,採用疲兵之計,大破楚軍,殺項燕,虜楚王,平定楚國。隨後又南徵百越,取得勝利,因功晉封武成侯。可以說秦始皇滅六國中,軍功最大的就是王翦,簡直一切的硬仗都是王翦打的。
王翦不僅在軍事上有所成果,還會揣度帝王之心,政治才智極高。滅楚時,他為了釋秦皇之猜疑,就屢次請求賜良田美宅,以表示自己沒有野心。攻滅六國後,王翦知難而退,不再參加朝政,得以善終,是四大名將中結局最好的。
3、廉頗:大器晚成,活得最久
戰國時期人們說起廉頗,都稱呼為老廉頗,為什麼這樣稱呼呢?廉頗是軍中老卒,一直到趙武靈王晚期才開端在趙軍中鋒芒畢露,成為趙國大將時已經年過六旬,典型的大器晚成。
趙惠文王時,廉頗率兵討伐齊,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被封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廉較為趙軍主帥,以堅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戎行,儘管廉頗無法打敗秦軍,但秦軍也無法攻破趙營,兩軍相持不下。
長平之戰後,趙王再次啟用廉頗,成功帶領趙軍殘餘兵力守住邯鄲。後來燕軍趁趙國長平之敗,出動軍隊伐趙,廉頗擊退燕軍,斬殺燕軍主帥,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而受任為相,封信平君。
趙悼襄王時期,他被趙國棄之不用,出走魏國。後來趙王想再次啟用廉頗,惋惜被奸臣郭開所阻。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成為廉頗最終的寫照,一代名將,最終客死他鄉。從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被封為上卿開端算起,他在趙軍中為主帥的時間就超過四十年,八十餘歲,尚在軍中領兵,可見廉頗非常長壽,是戰國四大名將中活得最久的。
4、李牧:最具指揮藝術的將領
李牧是趙國晚期的頂梁柱,李牧死,趙國亡。李牧長時間駐紮趙國北地,防守匈奴,採用惑敵之計,使用步卒合圍全殲匈奴十餘萬馬隊,大破匈奴,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創始中國戰役史中以步卒大兵團全殲馬隊大兵團的典型戰例。
後來趙王啟用李牧抗秦,李牧屢次打退秦軍的進攻,趙王遷時,以李牧為大將軍,在肥之戰中,帶兵打敗秦將桓齮,簡直全殲秦軍,創始大兵團圍殲戰的範例。後來嬴政再次派兩路秦軍攻趙,李牧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再次大破秦軍。凡是李牧在場,秦軍始終無法在戰場上得到一點便宜。
後來趙王相信秦國間諜的流言,冤殺李牧,趙國自毀長城,李牧死,趙國就被秦國攻滅了。李牧用兵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是戰國四大名將中最具指揮藝術的將領,每次敗敵,簡直都是以弱勝強,這一點與白起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