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日本歷史(日本歷史大約有幾年?)

2023-04-01 18:41:27 1

日本歷史大約有幾年?

大約有2000年。

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曆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徵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鎌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

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

明治年間(1868年―1912年)稱為明治時代。

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國政府。舊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變成西南戰爭,後來漸漸恢復秩序。 

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一方面,新政府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一方面,又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富國強兵)為國策推進,急速地發展成近代國家。

此外,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為衝繩縣。日本又在1894年甲午戰爭及1904年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 通過《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割佔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含釣魚島),強佔東北南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日本歷史

日本歷史的起源

從體質結構來看,諸種見解大致可分三類:

1、「人種更替說」,認為在日本列島曾發生一次乃至兩次人種更替。如在19世紀80年代,解削學家小金井良精認為,在繩紋時代生活於日本列島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繩紋時代後他們被大陸來的其他人種驅趕往北方。

2、「混血說」,認為「原日本人」(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在繩紋時代之後,與大陸或南洋諸島移居來的其他人種混血,逐漸形成現代日本人。醫學家清野謙次首先提出「混血說」,直至20世紀30年代,仍為學界主流。

3、「演變說」,認為繩紋時代的日本人由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其體質逐漸演變,成為彌生時代人、古墳時代人乃至現代日本人。它更為重視人種的繼承性,既不贊同「人種更替說」。二戰後,東京大學人類學研究室的長谷部言人和鈴木尚教授持此說,至今對學界仍有影響。

擴展資料:

1、從各時代日本人的體質結構來看,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是毫無疑義的。考古學已證明在10萬年乃至20萬年以前(即舊石器時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島生息。但是,由於尚無這一時期的人類骨化石的發現,因而無從了解其體質特徵。

2、目前,在日本列島發現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豐橋市牛川町發現的「牛川人」,約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具有「佔人」的特徵。除「牛川人」外,在日本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聖嶽人」,其生活時代均不超過3萬年前。

3、它們的體質特徵是身材較矮。例如,在衝繩島發現的「港川人」,距今約18000年,男性身高約155釐米.女性約144釐米。與中國大陸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較,他們更類似於在中國廣西發現的身材較矮的「柳江人」。

4、可以認為,在冰河期海面較低而出現陸橋時,「古蒙古利亞人」(廣泛分布於東南亞)之一部,從中國大陸南部移居到衝繩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們便是繩紋時代日本人的母體。

參考資料:日本 (日本國)

日本發展歷史

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大致分成四個階段:戰後復興期、高速成長期、過渡期和穩步成長期。

1.戰後復興期

戰爭結束後的日本經濟處於極度混亂和疲乏狀態, 工礦業生產水平只相當於1941年時的七分之一,嚴重的糧食危機和通貨膨脹遍及全國。當時支配日本的聯合國軍,以經濟的民主化和非軍事化為目標,重點實施了解散財閥、分散少數企業對經濟的控制權和確立勞動權等三項政策。

在經濟環境有所改善後,美國開始將重點轉向幫助日本重建經濟。韓戰爆發後,在日美軍的「特需」大大激發了日本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活動,日本工業的潛在力量得到恢復和發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已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

2.高速成長期(1955~1973年)

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由戰後復興期進入高速成長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約二十年的高速成長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外部經濟環境方面, 進入60年代以後,日本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關貿總協定的要求,逐步放寬了貿易和外匯管制。

1964年,日本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第八位條約國,即對貿易活動原則上不實行外匯管制。隨後,日本又開始著手資本流動的自由化,企業開始相互兼併。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消費品物價持續上漲和環境汙染等問題開始困擾日本經濟和日本國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經濟的國際環境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3.過渡期(1973~1985年)

1971年末,日元在維持了約20年的固定匯率之後第一次上調了16.8%, 從1美元兌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兌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貶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兌260日元。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原油價格爆漲了4倍, 各種初級產品的價格也隨之上揚。

日元升值和國際商品價格上漲二重因素對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的日本經濟是個沉重打擊。1978年秋,日本經濟出現了復甦的徵兆。雖然在1979年又發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經濟滑坡、物價上漲的情況又有所發生,但由於較好地總結了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教訓,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機帶來的不良影響,經濟沒有出現大的滑坡。

80年代前半期,在經濟低速增長的前提下,日本開始建立健全財政制度、擴充社會資本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經濟政策的導向也由追求高速發展轉向追求經濟活動質量的提高。到1985年底,日本的經常項目收支達492億美元。

4.穩步成長期(1985~)

在日本經濟實力穩步增長的同時,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實力則在相對下降。西方其它工業國要求日本分擔其國際義務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1985年9月,西方7國財長作出了協調外匯市場的決定,日元因此而急速上升;1986年4月,「前川報告」(前川為當時的日本銀行總裁,又任產業結構審議會委員長,該委員會向內閣提交的關於日本產業結構調整的報告一般稱為「前川報告」) 出臺。

指出:為了適應全球經濟和發展的需要,日本自身必須調整結構,以縮小貿易順差。「前川報告」的要點有:①擴大內需;②改變經濟結構,擴大對外直接投資;③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④推進日元的穩定化和國際化;⑤促進對外技術和經濟合作。「前川報告」對80年代後半期的日本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

日本戰後近五年內就投資668億美元來對日本自衛隊進行武裝,日本的自衛隊現在已經逐漸成為世界第三強大的軍隊。這對於想控制亞洲主導權的日本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條件。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原因:

第一,日本進行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係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第二,美國扶植日本;第三,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第四,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第五,美國的扶植政策。

擴展資料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徵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鎌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

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

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參考資料:日本歷史-百度百科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