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恐龍壽命長短,它們到底能活多久?
2023-03-31 12:42:34 1
恐龍時代對人類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科學家們對這個時期也非常好奇,已經發掘出許多恐龍化石。眾所周知,在二疊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大規模滅絕事件,殺死了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物種。後來,生活環境開始慢慢反彈,最後生物物種又開始繁盛起來。恐龍起源於白堊紀,從2.35億年前(三疊紀)到6500萬年前。由於白堊紀晚期的大規模滅絕事件,恐龍也滅絕了當然,每個人對恐龍存在的時間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你知道恐龍活了多久嗎?很難從恐龍化石的遺蹟判斷它們活了多久。基於爬行動物緩慢生長的「傳統」估計,加上恐龍的巨大體型,導致科學家得出結論,它可能會持續數百年。然而,今天的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長得更快,很像鳥類和哺乳動物。像其他脊椎動物一樣,恐龍骨骼是通過在骨骼外部添加新的骨骼材料來生長的。由於溫度或食物的年際變化,骨骼的生長會周期性地減慢,一層薄薄的無血管骨骼會形成一個環狀或「生長線」,就像樹幹一樣。這些環可以在偏振光源下通過取骨薄片來觀察。此時,可以給出恐龍死亡的估計年齡。
199恐龍骨骼中的生長線最早是在1983年研究晚侏羅世蜥腳類恐龍骨骼時發現的。這種骨頭被稱為Bothroospondylus,可能來自一個多世紀前發現的食草腕龍家族。這項研究導致了對其年齡估計的修正。現在據估計,它在43歲時死亡,而在成年時,它只有全長15-20米的一半。當然,除了對這一生長線的研究,科學家們還對恐龍的壽命做了某些推測。例如,科學家根據當前的壽命進行推測。例如,現存最長的生物之一——巨型烏龜的壽命可達150年以上。鱷魚可以活大約60-70年。一些恐龍的直系後代壽命超過100年。根據它們的大小,將它們與已知活的動物的壽命進行比較。一般來說,較大的動物比較小的動物壽命更長。使用這種方法,像雷龍和梁龍這樣的大型蜥腳類動物可以存活大約100年。較小的恐龍可能壽命較短。科學家估計恐龍的壽命大約是75-300年。
表示人們可能有不同的意見。大型動物的壽命肯定會更長嗎?當然,情況不一定如此,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較大的動物生活在更受保護的環境中,較少因外部原因而意外死亡,因此自然選擇有利於延緩衰老。例如,大象或鯨魚(除非被獵殺)可能會因「自然衰老」而死亡:因此,自然選擇一直在努力延長它們的壽命。體型大本身就能防止天敵行為複雜的大型複雜生物需要較長的發育時間,因此大型動物的發育速度較慢。其次,由於外部死亡率低,自然選擇可能有利於減緩大型動物的衰老,而最自然的方法是抑制生長/繁殖的促進方法,如MTOR。這將自動減緩增長:減緩老齡化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減緩增長。換句話說,發育遲緩已經成為一種緩慢的準衰老過程和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考慮到這兩個原因,在緩慢的發育和較低的意外死亡率之間有一個正反饋循環,從而確保大型動物的長壽。
不僅與現有壽命相比,而且從代謝和生長方式方面推測。最初,恐龍不被認為是改變溫度的動物。現在許多人認為恐龍可能屬於溫度變化和恆溫之間的過渡物種,恐龍的代謝模式可能介於兩者之間。從發現的恐龍化石中,我們知道一些恐龍可以在10年內長成成年恐龍。它的代謝模式也可能類似於溫血動物。它的生長率相對較高,新陳代謝也相對較快。例如,原角龍從孵化到成年需要26-38年,而有些恐龍從孵化到成年需要100年以上。例如腕龍,它們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體型相對較大,而且它們的代謝模式偏向於冷血動物,因此它們的壽命也接近300歲。
,當然,恐龍的壽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首先,有成千上萬種不同大小、棲息地、生活方式、新陳代謝等的恐龍。他們的生活可能會非常不同,就像今天的動物一樣。現代動物的壽命從幾年到一個多世紀不等。其次,確定「平均」壽命需要很大的樣本量,這是很難獲得的。在
下面是一些我們確實知道的事情:像霸王龍這樣的獸腳類恐龍在大約20歲時就達到了成年體型著名的霸王龍標本「蘇」去世時還不到30歲。這對霸王龍來說是不是太老了?它能再活10年或20年嗎?我們不確定
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恐龍一些恐龍,包括許多較小的恐龍,似乎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就達到了全尺寸,而對大型蜥腳類動物的估計表明,一些恐龍可能需要30-40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
從我們擁有的化石來看,大多數恐龍似乎在完全成熟之前就已經死亡了。這並不奇怪。今天大多數動物還沒有完全長大就死去了。如果大多數恐龍英年早逝,平均壽命實際上很短,成年恐龍的壽命超過了平均壽命。儘管在恐龍時代研究恐龍確實很困難,但科學家們從未放棄。我相信將來我們會對恐龍有更詳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