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從我做起作文【精選】
2024-10-09 22:38:11
第一篇:
電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讓電燈發出亮光,讓電扇轉動起來,讓電視機播放出精彩的節目,讓空調給我們製冷或者制熱,使室內溫度變得舒適,讓電腦運作,幫助我們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知識……但平時有的同學沒能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費。
一天,老師在科學課上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科學用電的知識,還讓我們利用課餘時間,留意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科學用電的好辦法。回家後,我向爸爸請教。爸爸告訴我:「其實,家庭裡科學用電的方法多著呢。例如:冰箱要及時清理食物,儘量少存放東西,減少打開冰箱門的次數和時間;夏天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節得太低,一般與室外溫差四到六度比較合適;如果換下來的髒衣服太少時,就不要用洗衣機洗,可以用手來洗……總之,只要你平時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節約能源的小竅門。」最後,爸爸還語重心長地說:「韜韜,你要記住: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你要從小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
是呀,我們要珍惜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大家都來節約用電,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
第二篇: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浪費的現象,比如很多人家裡用的都是白熾燈泡,這種燈泡既費電,壽命又短,如果把家裡的白熾燈泡換成節能燈,既省電,壽命又長,而且10瓦的節能燈亮度相當於60瓦的白熾燈泡,不是更好嗎?聽電視上說,團中央開了一次會就節約了110萬張紙,如果按每張5分錢來計算的話,把這些紙轉化成人民幣就有5萬多元,那得使多少上不起學的孩子上學啊!可見,節約是多麼重要啊!
我們小學生平時也有浪費的現象,比如,我們平時用的鉛筆,才用一多半就扔掉了,如果我們把這些鉛筆頭劈開,裝到自動筆裡,仍然可以再用。或將這些鉛筆攢起來,捐給希望小學,讓那些貧困的孩子用,不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還有,我們平時穿的衣服,平均幾個月就買一次,其實只要還能穿就不要買。即便是穿小了,也可以送給自己的弟弟妹妹穿。再比如:我們平時用的本子,一半還未用完就換一個,很是浪費。我們這一代的學生,一定要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生活上樹立節約的意識,節約每一滴水,莫浪費每一粒糧食,少吃零食,不亂花錢,學習上不亂用紙張,不亂扔筆頭,做一個愛節約的好學生。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為了構建節約型社會,為了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節約吧!因為它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價值。
第三篇: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盡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裡,更顯得意義深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著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不只是小事,現在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節約成了小氣被人笑話,更有些時候,節儉卻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反差很大。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白天亮著的電燈;衛生間水龍頭譁譁流水、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其實稍加注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我想,在家裡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關水;為什麼我們卻忽略了這些細節?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節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