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和諧社會的樂章【精選】
2024-09-16 06:48:10
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諧、社會和諧。和諧社會更是人們渴望的,如今倡導的「和諧社會」,其中的「和諧」二字不只是指社會的一種狀態,更重要的是,讓人們能從「和諧」這一角度對社會發展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生活在「和諧社會」的人最能體會「和諧社會」的幸福,經歷過社會衝突的人更懂得「和諧社會」的可貴。我們一直在為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其實「和諧社會」與「小康社會」是一鳥兩翅的關係。「小康社會」主要是指經濟上的目標,而「和諧社會」是指除了經濟以外的社會目標。經濟與社會是互為前提的。我們都喜歡講「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是完全正確的。不過,這只是問題的一面。請看世界上有多少「手中有糧」的人心中仍然很慌啊!這個簡單的事實告訴我們,如果經濟與社會之間發展不協調,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是不行的。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用現代人的經濟眼光看,落後得很哩!為什麼令人羨慕?還不是因為歷朝歷代的人都羨慕那既穩定而又「怡然自樂」的和諧嗎?社會是經濟發展的環境,社會是經濟發展的導向,社會是經濟發展的動力。環境有好壞,導向有正誤,動力有大小,只有和諧社會才是好環境,才是正導向,才是真實的動力,持久的動力。「小康」包含著「和諧」,「小康社會」期待「和諧社會」的到來。
我們都渴望「社會穩定」,應當看到「和諧社會」與社會穩定是前後相繼的關係,社會不穩定談不上和諧。在實現了社會穩定以後,緊接著就應當向「和諧社會」邁進,「和諧社會」是「社會穩定」的更高階段。穩定是有多種類型的。死水一潭,固然穩定得連一點漣漪都沒有,可那畢竟是死水,容易腐臭。高壓下的穩定是表面的、短暫的,不是真正的穩定;和諧的穩定是內在的、持續的,是真正的穩定。和諧也有多種,靜態的和諧固然可貴,動態的和諧更加難得。從古希臘到黑格爾都闡述過「對立的東西產生和諧,而不是相同的東西產生和諧」。和諧不是原地臥倒,不是固步自封。動態的和諧才是美,才是藝術。動態的和諧使人心情舒暢,能調動全社會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和諧」與「穩定」,一動一靜,動靜結合,動靜相間,社會波浪式發展,螺旋式上升。
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僅僅需要雄厚的物質保證,還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社會理想追求。唯有塑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政治環境,和平下的社會才能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走向深入,才能實現無數中華兒女的強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