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們來了 網際網路公司們會顫抖嗎!
2024-09-17 14:07:11 1
在「網際網路+」風頭無限的時候,「+」號之後的角色現在似乎開始反擊了。近日,公牛集團董事長阮立平對外公布了全新的「數碼精品戰略」,公牛近年來動作連連,包括成立了數碼產品事業部,建成數碼精品工廠,此次又宣布進軍數碼配件市場,引發了業界不小的關注。
由於公牛已經在電工產品領域經營了21年,盤子有數十億,轉換器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更是全球先進,對數碼配件廠商們而言,這絕對是一頭來勢洶洶的「公牛」!不過這些年來公牛一直都活得挺好,此時為什麼突然跨界進入數碼配件市場?它又能掀起怎樣的風浪?相關的網際網路企業恐怕不得不小心審視。
「網際網路+」侵襲製造業,公牛開始行動
公牛集團董事長阮立平對外公布了「數碼精品戰略」具體內容
2015年公牛的銷售總額為56億元,體量足以證明這個電工產品業「隱形冠軍」的實力。即使這兩年國內外經濟大勢不好,裝修市場、家庭消費等都萎靡不振,公牛產品的銷售增速也仍保持在20%以上,據了解,它的一些產品還常常斷貨供不應求,這頭「牛」的勁道可見一斑。但即便如此,公牛內部還是感到,「變化」來了!
可以說,公牛遇到的問題可能目前很多傳統企業正在面對。當下一個被普遍認同的觀點是:網際網路已經重塑了消費領域,現在正在重構製造行業。優異層面上,工信部在力推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企業層面上,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早已表示所有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都應該向網際網路經濟、體驗經濟轉型;網際網路公司更是在「跨界」出擊,包括小米生產電飯煲,樂視推出網際網路電視等案例這兩年層出不窮,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已是勢不可擋。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樂於標新立異的網際網路企業似乎總是佔據風口浪尖,傳統企業怎樣應對是一個大問題。對此,阮立平表示,公牛對「網際網路+」進行了專門研究,認為「本質上網際網路主要還是信息工具,但是網際網路大潮過來,你不利用這個工具肯定不行,關鍵是怎麼應用,應用到什麼地方」。
公牛式「網際網路+」:「質造」才是關鍵環節
從2017年04月14日起,國內轉換器行業的第3次國標切換就要正式實施了,新國標對於插座產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新國標插座的塑料阻燃性能要提高15%、每個插孔都要增加兒童保護門以防兒童觸電等,整個國內插座產業即將面臨新一輪升級。而公牛已經在10月率先上市了符合新國標標準的無線插座,早已提前布局。國內轉換器行業的前兩次國標切換,公牛都是重要推手,本次更是主要起草單位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公牛在行業裡的領導地位。
公牛檢測中心在對新國標插座進行各項嚴密的測試
阮立平表示,公牛是一個「全產業鏈的公司,全價值鏈的公司」,即從策劃端到產品、製造、營銷、品牌,從頭到尾全部有。雖然公牛也要向「網際網路+」靠攏,但需要加強網際網路化的部分只是在其中一些環節,比如在產品策劃階段,可通過網際網路渠道引入用戶意見;在品牌宣傳階段,即改變過去的傳統作風,學會使用網際網路方法推廣市場。而對於做產品的企業來說,最關鍵的環節還是「質造」,它是公牛的制勝點所在,並且網際網路品牌還無法替代。
轉換器雖然看似是小生意,但公牛對於產品設計、品質的把控卻從沒放鬆過,阮立平本人是按鈕式開關插座的發明人,至今國內市場上90%的產品還在用他的設計;同時公牛曾首推防雷轉換器、抗電湧插座;今年公牛的防雨插座還獲得國際IF工業設計大獎;目前僅轉換器事業部就擁有200多項專利……最重要的是, 從插頭、電線、外殼和開關,到內部銅片甚至螺絲,一個插座需要的所有零部件都是由公牛自主生產製造。
轉型做數碼配件產品,對公牛來說,本身的製造實力可以自然地延伸過去,原有的基礎正好都有用。同時,目前公牛正嘗試以製作旗艦級手機的標準來建造新的生產流水線,並在去年成立了產品研究院進行深度研發,目標是做成數碼配件裡最好的產品、最牛的品牌。在公牛的數碼精品工廠就可以看到,每一個下線產品必須通過ATE檢測、老化箱檢測等29道檢測流程才能出廠,細節把控超出想像,完全可以給人「上檔次」的印象。另據了解,防過充USB插座和自動防過充USB充電器,都是公牛在行業裡第一個推出來的;對於抗折斷數據線,公牛也有深入的研發過程——它的抗折斷性能甚至超過了蘋果原裝數據線,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些都能讓人感受到,「質造」能力帶給了公牛怎樣的底氣來做公牛式的「網際網路+」。
工匠精神+網際網路思維
對於數碼配件市場,公牛方面預計其整體規模可達200億元。阮立平透露,公牛的規劃是三年內將數碼產品事業部做大,長遠目標則是做到行業內的絕對第一,市場份額要比第二名高出兩、三倍。
作為一個工程師出身的老闆,阮立平這話不是吹牛。事實上,工業產業中的材料技術、工程技術、基礎技術的研發,乃至生產工藝和流程設計,可不是寫代碼那麼簡單,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實踐檢驗才能形成。公牛專注於電工產品領域21年,在自己最擅長的行業領域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精耕細作的結果絕非別人可以輕易獲得。
公牛此前之所以拒絕給小米做OEM事項,是因為公司內部有一個原則:如果從合作夥伴這裡學不到東西的話,就不會給它做代工。來找公牛的外企不少,但是公牛隻為全球地區排名最領先的公司做OEM,不追求規模,就是因為做這些業務不為賺錢,只為學習和成長。這種態度應該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的,但所謂「工匠精神」,就是從這種專注和較真裡成長起來,並最終讓企業壯大、根基深厚。
公牛堅持工匠精神,每個下線產品要經過29道檢測流程才能出廠
現在,面對「網際網路+」的大環境,目前公牛已經開始通過網際網路渠道獲取極客發燒友對於產品的體驗,滿足他們的嚴苛要求,改進產品。並將建立一套新的營銷體系以及新的宣傳推廣模式。包括通過運用社交媒體的應用改進消費者溝通方式,更好地了解年輕群體的喜好,更加重視口碑營銷等等。產品銷售上則將愈加重視實地的體驗以及購買的便利性,會根據「更接近消費者」這一原則建設渠道。在該變通的地方引入網際網路思維,公牛的目標是在數碼配件行業尚無特別強大品牌的現狀下,儘早構建優勢,成為這個領域最終的決勝者。
公牛的啟示:「網際網路+」走向哪裡
網際網路不能顛覆「實物生產」,不能顛覆「規模經濟」,不能顛覆「品質第一」,也不能顛覆「人的需求」。
這是一位評論人士對於「網際網路不能顛覆什麼」的評判。其實現在的網際網路業界已經越來越清醒,比如對於O2O,大家都意識到線下與線上的結合,線下更為關鍵。而相對於服務業,那些傳統的重資產企業應該更難以「顛覆」,實體產業與網際網路的融合恐怕也不會那麼容易按照網際網路企業的意願去走。
從公牛的動作和思路中不難察覺,被「網際網路+」浸淫了幾年之後,很多傳統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掌握向網際網路靠攏的主動權。尤其是那些實力雄厚的重資產企業,它們對自己的本行很放心,同時在研究原本不熟悉的網際網路,並得到了自己的應對策略。現在這些企業似乎不再對網際網路企業曾經產生的光環高山仰止,而是要把網際網路作為工具收為己用。反而是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對實體製造業了解並不透徹,行動卻過於急躁,猶如「亂入」,如此一旦遭遇傳統企業們的「覺醒反擊」,可能扛不住幾個回合。
公牛們的「反擊」已經展開,重資產的傳統企業對決輕資產的網際網路企業,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著實值得我們關注。其實,無論兩方勝負如何,這種跨界的嘗試都是有益的。特別是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升級,令人更為期待,畢竟製造是基礎,這一基礎實現了跨越,意義是不一樣的。因此公牛的創新嘗試不止於給自己打開一塊新市場,其「樣板」的價值可能更大,公牛若實現了突破,可能一定程度上彰顯出重資產企業的潛力提升空間有多大,而那樣的未來,一定是讓人激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