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魯迅的讚美作文
2024-05-20 07:34:06 1
導語: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劃亮了充塞天地之間的黑暗和寂靜。在他身後,有我們整個民族的血汙、苦難、彷徨與覺醒,這是對魯迅的讚美。也是對魯迅的肯定。歡迎閱讀。
第一篇:對魯迅的讚美
紹興,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從古至今,歷代名人輩出,如南宋著名詩人陸遊、明代著名書畫家徐渭、巾幗英雄秋瑾等等。他們的出現,如同黑夜中閃閃爍爍的星星,打亮了中華歷史的長河,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魯迅——可是人人皆知的偉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為周樹人,是當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小時候的魯迅非常喜歡到鄉下去,因為在那裡,他不用再讀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而是可以和農民的孩子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玩耍:到河裡划船、釣魚、捉蝦;去欣賞帶著點點漁火的水上夜景;或是去田野裡捉蟋蟀、逗蛐蛐……每逢村裡演社戲的時候,他就和夥伴們划船來到戲臺前,看武術演員翻跟頭,不亦樂乎。少年時的魯迅雖然貪玩,但是他善於從玩中思考,得到書中學不到的知識,而且還和鄉下的孩子們建立下了深厚的友誼,了解了鄉下農民吃苦耐勞的性格。
青年魯迅非常熱愛讀書,幾乎每天都要與書「打交道」,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常常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花在讀書學習上,使自己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成分。
成年後,魯迅先生深愛寫作,為了拯救支離破碎的中國,他棄醫從文,先後發表了《吶喊》、《彷徨》、《野草》、《阿Q正傳》等作品,深受讀者喜愛,成為了不朽之作。其中,《熱風》中有這樣一段話:「願中國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會螢火蟲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明日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照亮他人,連我也在內。」這段話深刻地表達出了魯迅對中國青年的期望。同時也教導我們,要幫助他人,無私奉獻,使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當今社會,魯迅已成為了紹興的標誌性人物之一,許多外來遊客因魯迅的出生地山美•水美•人美而前來參觀、遊覽。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魯迅爺爺將成為我心中永遠抹不掉的榜樣,他能促使我好好學習,永不後退!
第二篇:對魯迅的讚美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劃亮了充塞天地之間的黑暗和寂靜。在他身後,有我們整個民族的血汙、苦難、彷徨與覺醒……
——題記
也許,我們對魯迅的了解大多在於他的作品,他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為革命獻身偉大品質和崇高精神。一向「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國歷史上高大形象,在人們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跡。
巴金爺爺曾經讚美魯迅「你象一個普照一切的太陽,連我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輝,你象一顆永不殞落的巨星,在暗夜裡我也見到你的光芒。中國青年不會辜負你的愛和你的期望,我也不應當辜負你。你會活下去,活在我們的心裡,活在中國青年的心裡,活在全中國人的心裡。」
魯迅總是活在他自己著作裡的。他寫下了很多深刻的話,也說了些過激的話。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聖人」,而且一輩子也沒有承認誰是「聖人」。他的祖上也「曾闊過」,到他卻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戶兒」;父親久病,作為長子的他經常奔走於當鋪與藥鋪,受盡白眼;他曾因溜進百草園翻何首烏,捉斑蝥,被先生責罰;他留過學,學過醫,成績平平,棄醫從文;他思想活躍,先是進化論,繼之超人哲學,後來社會主義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國近代思想快速發展的痕跡。但他自己的世界觀,影響幾代中國人。他「吶喊」過,想憑一己之力,喚醒沉睡的同胞,搗毀令人窒息的「鐵屋子」;他也「彷徨」過,孤獨地在故紙堆裡抄寫古碑;他更妥協過,接受了母親「贈送」給他的「禮物」;他絕對疲憊過,「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總之,他同普通人一樣,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對,他自己也曾說「矯枉必須過正」;他深情祝福中國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也無法「忘卻」!
不久,我學習了魯迅先生寫的《藤野先生》,從文中我懂得了魯迅先生立志救國,年輕時到日本仙臺學醫,想以學醫來救國救民,但自從在學堂看了電影後,看見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那些中國人看見自己的同伴被槍斃,還拍手歡呼的情景,魯迅先生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受傷,對反動派長期統治下的人們精神麻木的痛恨。他發現,無論他的醫術怎樣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體,只能使國民變得強壯,但是並不能喚醒中國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給俄國人看客。因此魯迅先生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他毅然選擇了放棄醫學,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為中國的光明繼續奮鬥,從此走上了文學道路。
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勢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動蘊含著中國將要成為自由,獨立的國家,他為了中國,為了民族,為了新中國的到來,她真是費盡了心血。今天,新中國終於成立了,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可惜,他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我們更應該汲取魯迅精神力量的領域,繼續向魯迅思想前進,迎接更多的挑戰,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