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南美洲有什麼動物?盤點南美洲的十大代表動物(附圖)

2024-06-24 02:47:50 44

導語:南美洲作為世界上陸地面積排名第四的大洲,整個南美洲大陸都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動物群,其中南美洲的十大代表動物分別是長鼻浣熊,貘,凱門鱷,美洲駝,安第斯神鷲,水虎魚,南露脊海豚,水豚,水蚺,加拉帕戈斯象龜,之前小編為大家講解過,想了解更多的跟著探秘志一起往下看吧!

南美洲的十大代表動物

1、長鼻浣熊

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尤其是墨西哥和秘魯。它們通常長127釐米,重約11公斤,身體的顏色是紅色或黃褐色,在某些情況下被發現是黑色的。作為一種社會生物,它生活在大群體中。然而,雄性只在繁殖季節接近雌性,並通過咕嚕或呼吸交流。

2、貘

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地區,特別是在秘魯的安第斯山脈。它們平均長約6英尺,高3英尺,體重約300公斤。皮毛一般是黑色或灰色的,它們有粗粗的尾巴、有蹄的腳趾和白尖的耳朵。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下度過的,通常會遊泳讓自己冷靜下來。

3、凱門鱷

主要居住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區的凱門鱷,其中一些是在巴西和墨西哥發現的,住在河邊。它們平均長約3英尺,它們在狩獵時保持警惕。

4、美洲駝

它們在安第斯山脈的野外以及美洲許多地區以馴養家畜的形式被發現,它們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野外,並在玻利維亞發現了大量物種。身高大約是5.9英尺,重量可以達到200公斤,它們聰明、學習快、好奇、喜歡社交,並使用哼唱作為一種交流形式。

5、安第斯神鷲

被發現在安第斯山,據說是南美洲最大的飛鳥。這些鳥類棲息的地區在委內瑞拉、秘魯以及智利,主要分布在海拔約5000米的開闊草原上。體重約為15公斤,身體長4英尺,翼展約10英尺,它們通過啄食和各種聲音進行交流。

6、水虎魚

一種雜食性魚類,生活在南美河流的淡水中。它們的長度可以從26釐米到43釐米不等,有鋒利的牙齒,人們普遍認為,水虎魚實際上是相當害羞的,通常對人類不太好鬥。

7、南露脊海豚

這種海洋哺乳動物主要見於南極洲,但為了繁殖,它將訪問巴西,、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等地區,背部區域很寬,沒有背鰭,皮膚深灰色或黑色,眼睛上方有一張拱形的嘴。它們被人類所吸引,活躍在水中,每隔三年就回到它們的出生地。

8、水豚

世界上最大的齧齒動物,在南美洲的熱帶草原和茂密的森林中發現。這種動物身體沉重,呈桶狀,皮毛呈紅褐色。它們的長度約為4英尺,尾巴長62釐米,體重66公斤。它們有一種獨特的氣味,通過呼嚕聲和口哨來進行交流。一般白天打盹,晚上吃草。

9、水蚺

發現於南美洲的熱帶地區,平均身長可達3至4.5米,它們是綠色的,黑色斑點覆蓋在表面,頭很窄,它們是一種夜間活動的爬行動物,因為它們大多是在夜間發現的。

10、加拉帕戈斯象龜

作為,它們的體重可以達到500磅,可以長到驚人的五英尺高。在潮溼的高地上發現的烏龜往往體型更大,有圓頂殼和短頸。

同类文章
弓形蟲是何方神聖?被弓形蟲感染後人更願意從事高風險性活動

弓形蟲是何方神聖?被弓形蟲感染後人更願意從事高風險性活動

弓形蟲是一種體型非常小的生物,小到我們的肉眼根本發現不了它,只能藉助顯微鏡才能發現它們的存在。人們不小心被弓形蟲感染之後,就會改變之前的處事態度,很有可能會激發體內的冒險意識,從而變得更願意從事高風險性活動。  全世界大概有1/4的人有可能會感染弓形蟲,感染之後會表現出類似感冒的症狀,並不會給人的
飛鴿只要稍加訓練,就能完成送信工作,原來它們有這兩大器官

飛鴿只要稍加訓練,就能完成送信工作,原來它們有這兩大器官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飛鴿傳書,能夠替代現在的通信工作,可是卻不知道鴿子是如何完成送信工作的。原來只要對鴿子稍加訓練,就能讓它們去送信,之所以只有鴿子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鴿子有著強大的神經系統和感官器官。 鴿子與其他生物相比,能夠在人類的訓練下為人類服務,除了我們知道的送信工作以外,其實鴿子還可以做其
霸王龍為什麼是恐龍的代名詞?來看看這些數據你就知道了

霸王龍為什麼是恐龍的代名詞?來看看這些數據你就知道了

霸王龍是個六邊形戰士據科學家們分析猜測,恐龍這一巨型物種是距今約2.3億年間才有的。它們是從一群獨特的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在約3000萬年內拼命繁衍,終於成為地球第一代霸主。但在白堊紀結束後,恐龍便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而目前人類接觸的不過是其化石而已,想必許多人都印象深刻。 相信我們最為熟悉的要數霸王
難以想像鳥類居然是由它進化而來的!專家認為其骨骼簡直太完美了

難以想像鳥類居然是由它進化而來的!專家認為其骨骼簡直太完美了

動物的進化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從來沒有想過經歷漫長的進化之後,動物竟然還能以這樣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鳥類之所以能夠進化出飛翔的本領,科學家認為跟它們的骨骼有很重要的關係,不是完美的骨骼,根本無法承載飛行。 我們都知道鳥類的飛行跟身體結構有關,一些體型比較大的鳥類,它們經歷了漫長的進化之後,飛行的本
陽光真的能消滅細菌嗎?科學家研究後,給出這樣的答案

陽光真的能消滅細菌嗎?科學家研究後,給出這樣的答案

採光影響消除細菌無論是租還是買,看房時都會先看它能否得到陽光。通常無日光的住宅是許多人所不齒的,這是因為有的人相信風水,覺得此地陰氣過重,有的人則覺得是沒有陽光,使得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就可以繁殖。民間歷來有陽光能消滅室內細菌之說,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是否如此。 《自然》雜誌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這句話流
這種章魚的外形很像小豬,而且還會散發光芒,形成原因至今是個謎

這種章魚的外形很像小豬,而且還會散發光芒,形成原因至今是個謎

在我們的印象裡,章魚和小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沒想到海洋中卻有一種章魚的外形很像小豬,它的身體看起來像半透明一樣的,隱隱約約還能看到器官。小豬章魚的眼部下方還會散發光芒,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形成原因至今是個謎。 小豬章魚的體長差不多在4釐米左右,雖然是一種看起來並不大的生物,但是它們在海底的活動
這種神秘動物外形似貓似蛇,體長達1.8米,口吐毒氣可致人死亡

這種神秘動物外形似貓似蛇,體長達1.8米,口吐毒氣可致人死亡

基因突變的塔佐蠕蟲地球上生物種類繁多,物種間也被劃分為多個門類,比如哺乳動物中就有貓科和犬科,自然也是多種多樣,但貓科動物中也被劃分為貓,獅,虎,豹等,說起這類生物,實際上想要表達的是地球上存在著多種生物。 但這比我們人類已知的要多得多。科學家們曾經宣布人類迄今發現的種類只有全部種類的10萬之一,這
這種生物雖然十分低等,但在遠古時期的海洋中,它曾稱霸一方

這種生物雖然十分低等,但在遠古時期的海洋中,它曾稱霸一方

三葉草的特殊本領在遠古時期的歷史階段中,地球絕大部分為海洋,陸地面積比重較小,所以只在海洋中出現了部分動物。這些生物並不是現在所看到的魚,它們只是些低等生物。它們多數身體構造非常單一,通常具有硬殼。在這些生物中,有一種大家都很熟悉,那便是三葉蟲。  海洋中的生命通常都是由簡單出發,再逐步向複雜演變。
這種海洋生物十分獨特,外表看似弱小不堪,但實際上身懷絕技

這種海洋生物十分獨特,外表看似弱小不堪,但實際上身懷絕技

海參的生存之道海洋世界色彩斑斕,但又暗藏殺機,一旦某種生物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被其他生物獵殺殆盡。所以能存活於海洋中的生物無不有其防禦本領,海參退敵絕招更是匪夷所思。  海參可以說是諸多海洋生物當中相對較弱的一種,既不具備像章魚一樣兇狠的脾氣,又不具備水母的一招一式的致命本領。海參體表就像是我們每天食
這種動物的數量從6.5千萬隻縮減至21隻,科學家:竟是人類毀了它

這種動物的數量從6.5千萬隻縮減至21隻,科學家:竟是人類毀了它

我們都知道動物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而當合適的環境發生改變時,就需要遷徙到其他更合適的地方。人類也是如此,人類的遷移也影響了動物的生存環境,原本美洲野牛的數量有6.5千萬隻,後來在人類的影響下竟然縮減至21隻。 人類的移民也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要知道整體大規模的移民,不僅僅影響當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