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素質教育主題發言稿
2024-01-17 22:20:16 1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小編收集了有關素質教育發言稿,歡迎閱讀。
有關素質教育發言稿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人文素質教育
以前,並不很了解什麼是人文素質教育,經過學習,了解到素質教育對大學生還是對以後的人生重要意義。
人文素質教育是指通過人文知識傳授、環境薰陶以及自身的實踐,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轉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相對穩定的內存品質,通過知識的傳授,環境的薰陶、自身的實踐來轉化、推動。父母親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父母親的教育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我們,家庭的環境、學校的環境及身邊周圍的環境也在大大的影響我們,可是,並不所有的父母親、環境都會對我們的成長有利,有的還可能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屏障,無法選擇的東西不能選擇,也不能消極承受,這世上的不公平要靠自己的努力與奮鬥慢慢改變。雖然我家裡沒錢給讀書,那我就借書自學;雖然我家裡不富裕,沒錢給我花,那我就好好學習,學到真本領為人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天生擁有的財富是不公平的,而天生的人格權利是公平的,就是說人人擁有改變往自己的人格、氣質、道德的權利。
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祖國的未來與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有責任感的大學生是能夠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創造責任的大學人生。
有關素質教育發言稿二
假期期間學習了關於素質教育的系列材料,深受教育和啟發,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認識,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
教師是學生教育的啟蒙者,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思想行為的引路人。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一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確立自己「為人師表」的模範形象,用端莊的儀表、大方得體的舉動,和藹和親的態度、平易近人的作風去感化學生,使教師成為學生行為的表率和學習的楷模。孩子離開父母,離開幼兒園到校園學習,生活環境及周圍的事物都與幼兒園有不少的變化,比幼兒園環境嚴肅多了,給學生的感覺陌生了,對他們的情感發起一輪波動。他們很自然地把感情、期望、愛的要求轉移到老師身上。渴望老師象媽媽那樣給他們充足的愛。因此,教師應該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傾注給學生,視他們為自己的親骨肉,滿腔熱情地關懷、全面地照顧、耐心地教育、細緻地疏導,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全面發展。
德為師之本,具備良好的師德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現代教育日新月異,教育在不斷地發展,所以教師的師德會對學生人格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品德感染仍無可替代。這就要求教師有「掏出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師德,才能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灌輸知識給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活潑、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從而「嚴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和任務,達到提高全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目的。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工作,忠於職守。這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條件。一個職業道德優秀的教師,絕對不是一個見異思遷,缺乏敬業精神的人。一定是擁有高尚的敬業、進取精神、能夠為人師表的人。在教學中更要象慈母般熱愛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言傳身教,把深厚的感情傾注到接受教育的學生身上。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首先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師必須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改變陳舊的方式方法,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重新去把握大綱,深鑽新教材,探究新方法組織教學;刻苦學習,深入研究,要理論聯繫實際。細心地觀察學生的各項遊戲活動,規律,熟悉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綜合分析、比較,同時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再進行篩選,制訂一套適用於本校、本班實際的素質教學方案,有目的、有步驟地在教學活動中加以實施,這樣素質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因為「教育兒童的事業是要求對兒童有偉大的愛撫的事業。」抱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去教導、訓練學生,使他們將來成為有用的人,責任是何等艱巨。作為教師還要精通自己所教學科。有豐富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吸收最新的信息,充實教學內容,適應新時代素質教育的需求,把握時代脈搏,在素質教育中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逐步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技能。
二、實施素質教育,關鍵要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首先,要有明確的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規定了教學的方向,而且具有調控教學過程的功能。無論什麼樣的教育,都要依靠目標的達成來實現。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必須將其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意志、情感、習慣、行為教育等,都寫進教學目標,使之有機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融於學生認知結構之中。
有關素質教育發言稿三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實施,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下面結合自己在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談自己在本職工作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摒棄應試教育的種種落後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先進教育觀念,如平等教育觀、新型師生觀、科學人才觀、新型質量觀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如果沒有新觀念新思想的改變,繼續沿用應試教育的各種落後觀念指導現代教學,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素質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吸收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成果。當今社會,信息更新日新月異、一日千裡,素質教育的各種教學改革實踐不斷發展,各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在教學工作中要繼承和發揚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經驗和傳統,研究和借鑑世界各國尤其一些西方國家的先進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認真學習和運用現代科學中有關生命科學、教育科學發展的新成果、科學教育理論,不斷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三、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我國的應試教育只注重採取各種手段提高學生的分數,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造就了許多高分低能的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的道路上來。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和核心。因此,教學過程中要要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徹底改變過去那種「重分數,輕能力」、「一切圍著考試轉」的課堂教學方法,採取形式多樣、內容活潑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往課堂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
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勇於改革,敢於創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份厚重責任,我們沒有推脫的遁詞,也沒有迴避的理由。根據自身工作的特點,我積極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時間,在研究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益,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任務,積極研究落實的各項措施上來。樹立起實施素質教育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觀念,積極投身到當前的各項實際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