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表彰大會講話
2023-12-11 15:49:37
教育涉及千家萬戶,寄託著無數家庭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節表彰大會講話,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節表彰大會講話1】
各位老師、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會議熱烈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表彰對陝西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在此,我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向長期關心支持我省教育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昨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受表彰代表後,專程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師生,與大家共同慶祝教師節,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並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繼續大力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使我國教育越辦越好、越辦越強。講話飽含深情、語重心長,字裡行間流露著崇學厚德、尊師重道的樸素情懷,集中彰顯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和教師隊伍的關懷厚愛。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自覺落實到工作實踐之中。
教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培養一個學生,往往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培養一批學生,可能改變一個地區的面貌;培養一代人,甚至會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進程。所以說,沒有其他任何一種職業能像教師這樣,在幾乎所有人身上都留下深刻烙印,對人類社會進步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古往今來,人們真誠地謳歌教師,把教師比喻為蠟燭、園丁,讚譽為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古自有之的讚頌不勝枚舉,都表達出人們對教育和教授之師的尊崇。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曾專門提議為自己的老師徐特立同志祝壽,他在信中寫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曾宣布「五一勞動節」同時就是「教師節」,但後來因為一些極左思潮的影響,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受到嚴重衝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國家發展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廣大教師也迎來了教育事業的春天。1981年,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勳同志在接見參加全國中小學工會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代表時,對建立教師節的提議給予肯定,並指示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向中央寫報告請示。1984年,萬裡、習仲勳等中央領導同志圈閱了教育部的報告。黨中央研究批准後,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議案,決定將每年9月10日定為教師節。從此,廣大人民教師有了屬於自己的法定節日。
從設立教師節到今天,已經整整過去了30年。這30年,是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30年,也是教師社會地位空前提高的30年。30年來,陝西的教育體系不斷健全,高等院校從45所增、加到80所,中等職業學校從382所增加到520所,中小學規模由校均128人增加到455人。教師隊伍不斷優化,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師資格認定製度全面建立,教師績效工資、職稱評定、全員培訓等制度趨於完善,專任教師人數由28.5萬人增加到41.5萬人,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由8%提高到了70%。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全省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全面落實,率先在西部實現「兩基」目標,各級各類學校師生比由1:19.8優化為1:16,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6年。從教環境不斷改善,《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有效貫徹實施,各級財政教育支出持續加大,全社會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圍更加濃厚。
特別是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以來,我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按照「教育大省的地位不動搖、教育強省的戰略不動搖、教育富民的方針不動搖」的思路,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推動教育強省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我們圓滿完成學前教育3年行動計劃,新建公辦幼兒園1876所,實現了每個鄉鎮都有政府主辦的幼兒園。我們堅持教育公平原則,建設標準化高中310所、省級示範性高中45所,投入176.8億元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對全省1/3中小學校舍進行抗震加固和重建,中小學生均經費分別由600元和400元提高到1000元和800元,保證了所有孩子都能平等地擁有受教育的機會。我們堅持走教育內涵式發展道路,「十二五」累計向「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投入資金20多億元,化解省屬高校債務107億元,省屬大學本科生均經費由4600元提高到1.2萬元,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省上每年拿出3億元資金用於支持民辦高校的科研教學,全省高等教育質量有了新的提升。我們深入實施人人技能工程,大力推廣集團化辦學,擴大免費政策覆蓋範圍,幫助更多青少年掌握了一技之長。可以說,現在陝西教育事業的發展環境和物質條件前所未有,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教師職業的敬業精神和自信心前所未有。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省上下重教興教的結果,更凝結著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30年來,廣大教師牢記職責使命,獻身三尺講臺,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光輝內涵,為國家建設培育了大量優秀人才,為陝西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湧現出了仰孝升、張昭、王敏、趙文忠、王西文、侯伯宇、呼秀珍等一大批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的先進典型。今天受到表彰的教師,既是這個光榮群體的新鮮血液,也是全省廣大教師的傑出代表。大家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恪盡職守的敬業情懷、精湛高超的教學藝術、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值得全體教師和全社會共同學習。希望同志們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為我省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再立新功。
當前,陝西發展仍然處在上升通道,3800萬三秦人民正豪情滿懷地建設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在新的歷史徵程上,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科教興陝和人才強省戰略,奮力推動我省教育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
——我們要堅持「三個不動搖」,推動全省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教育優先,全面落實「三個不動搖」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做到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鼓勵和支持全社會積極參與教育事業,促進教育在全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要堅持育人為本,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各級各類學校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主動為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和機制,讓更多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統籌推進,調整優化城鄉、區域教育資源布局,加強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銜接,抓好繼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構建覆蓋全社會的終身教育體系,為每一個熱愛學習、需要學習的人更好成長、更好工作、更好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辦好三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緊扣促進教育公平這個目標,紮實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學區制、九年一貫對口招生等改革,健全保障機會公平、規則公平、資源配置公平的體制機制,特別要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強化進城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受教育保障措施,並根據城鎮化的要求加大重點鎮以上城市中小學校建設,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都能上好學。要突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個核心,全面實施考試招生制度、課程內容等改革,密切教學、科研、實踐聯繫,探索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和科研機構之間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方式,盡力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平臺,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要抓住理順教育管理體制這個關鍵,深化教育行政管理方式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推進學校分類管理,強化教育督導,規範辦學行為,努力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
——我們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尊師重教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師隊伍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要積極改善教師待遇,尊重教師、關愛教師、厚待教師,深化教師績效工資改革,依法保障和逐步提高教師收入水平,完善教師醫療、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特別要關心基層邊遠鄉村的教師,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為廣大教師紮根一線、安心從教解決好後顧之憂。要重視改善歷史遺留的代課教師生活待遇問題,在落實現行政策基礎上逐年予以提高,同時要嚴肅紀律,堅決杜絕出現新的代課教師現象。要加快提升教師素質,拓寬教師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渠道,完善教師資格準入、日常管理和考核評價等機制,加強對教師的考評和師德的監督,不斷純潔教師隊伍,加大對師範教育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支師德高尚、作風優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要切實維護教師權益,廣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保障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積極為教師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教師工作生活更為體面、更有尊嚴,成為社會上最值得尊重和羨慕的職業。
各位老師、同志們,教師的崗位雖然平凡,卻擔負著啟迪智慧、傳播文明的重任,必須始終牢記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整個社會樹立楷模、當好標杆。藉此機會,我提幾點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要常存大愛之心,做學生信賴的好朋友。「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胸懷大愛是教師最起碼的素質。要堅持有教無類,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從內心深處真正地熱愛學生,關心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名學生。這裡特別強調師生關係不是利益關係,教書授業不是商品交換,為人師表要體現在教師的品格和行為之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親近和社會的認可,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要堅持嚴慈相濟,既用真言、真理、真行教化學生,用真情、真心、真誠感化學生,又嚴格管理和要求學生,加強吃苦精神、自立意識的啟蒙與鍛造,播撒善良、正直、快樂做人的種子,當好學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要甘立樹人之志,做桃李繽紛的好園丁。對教師來說,培養造就人才是最大成就。要牢記職業使命,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以培育人才、繁榮學術、發展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自覺把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教書育人中報效祖國、奉獻社會。要樹立職業理想,滿懷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以三尺講臺服務三秦人民。要堅定職業信念,矢志長期從教、甘於清貧,祛除浮躁、克服困難,最大限度施展智慧和才華,努力做到青春不負、人生無悔。
三要力行篤學之風,做學養深厚的好專家。教師是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崇尚科學精神,養成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不斷提高做好教學科研工作的本領。要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及時掌握國內外教育新動態,始終站在教學前沿探索規律、鑽研業務,踴躍投身於教育改革實踐,積極創新教學觀念、內容和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和創造活力,切實成為精於教學、善於育人的行家能手。
四要涵養為師之德,做立德修身的好榜樣。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既來自學識素養,更來自人格魅力。要把牢正確方向、傳道釋疑解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於在多元文化中明辨是非、汲取智慧,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引領學生。要淡泊名利、甘於寂寞,把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蠟燭精神當作畢生追求,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築業,爭當愛崗敬業、創先爭優的模範。要言傳身教、潤物無聲,樹立高尚道德情操,保持健康生活情趣,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用一身正氣為社會增添正能量。
【教師節表彰大會講話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志們:
中秋佳節剛過,我們又迎來了教師節,中秋節是家人團圓的節日,而教師節是中國人發揚尊師重教光榮傳統,全社會肯定教師所作的重大貢獻,所有人向老師表示崇高敬意的日子。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召開表彰大會,熱烈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首先,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優秀教師、「教育世家」和「從教35年以上教師」表示熱烈祝賀!並通過你們,向全縣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大家辛苦了,全縣人民感謝你們!
今天參加這個會,尤其是剛才聽了幾位同志的發言後,我有三點感觸:一是深受鼓舞。剛才,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宣傳部部長陳基先同志宣讀了先進個人表彰決定,政府副縣長胡三紅同志宣讀了表彰「教育世家」和「從教35年以上教師」的通報,並且為受表彰的個人代表進行了頒獎。我們要向優秀教師學習,你們代表了全縣1400多名教職員工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要向「教育世家」和「從教35年以上教師」表示敬意,你們一輩子和幾代人堅持教書育人,值得全社會尊敬。二是深受感動。剛才,教育局、中源鄉作了發言,講得都很好,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完成贊同。吳運權、塗條效、陳永紅三位老師代表分別作了發言,你們的無悔與堅守,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教師這份天底下最崇高職業平凡中的偉大。教師代表陳瑞梅老師代表全縣教師對踐行《教師職業道德「八不準」》進行了莊嚴承諾,希望所有老師按照說的做。三是深受啟發。廣大教師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當前,靖安各項事業都在快步向前推進,正處在綠色崛起的提升期、跨越發展的爬坡期,需要全縣上下同頻共振、奮力拼搏,當然也包括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共同為靖安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下面,圍繞如何提升靖安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再強調三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一、國之大計、教育為本,辦人民滿意教育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共同擔負起歷史使命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強化「三點共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強國必先強教,教育是根本,人才是支撐。
1、教育是國家、民族之基。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中華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偉大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就是教育的競爭。教育機制落後,培養不出人才,這不僅是教育的危機,更是國家和民族的危機。從古至今我國都非常重視教育,在古代,人有三尊,即「君、父、師」;在《呂氏春秋·尊師》中提到:「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在《師說》中也提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說明我們歷朝歷代都有尊師重教的光榮傳統。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教育,即明確了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的理念。到了1977年8月,文化大革命後,百廢待興,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同志主動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主持召開的第一次大會就是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做出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恢復高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紅利」,這就必須一靠教育、二靠科技,兩者有機結合。民富國強,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教育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根本,教育質量的好壞,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未來。
2、教育是靖安發展力量之源。近年來,靖安的發展速度很快,昌銅高速通車以後,靖安到南昌核心區只有37公裡,和南昌已經同城一體化。最近又有一個很好的消息,南昌經靖安達修水的城際鐵路,已經通過了省發改委的評審,即將納入規劃,未來靖安的區位優勢將更加突顯。但是,我們的底子還很薄,靖安需要出人才,靖安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撐。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靖安籍成功人士,都非常關心靖安的發展,都表示要為家鄉的發展作出努力。靖安的發展還要通過教育,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的問題,這需要一代、甚至兩代人的努力才能見成效。所以,靖安教育的復興,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3、教育是群眾所盼民生之本。不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我們儘可能要公平的教育,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集的意見建議中,有很多是關於教育方面的,其中,反映最強烈和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就是提升教學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的問題。促進教育公平是全世界的問題,從國際上看,美國的教育是不公平的,比如,在美國有32所最好的學校,其中31所是私立學校,需要巨額的學費,只有1所是名牌公立學校。日本的教育情況稍微好一些,有幾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日本的學校實施硬體標準化,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工資最高,老師在城市和社區、農村之間六年輪崗一次。但日本也沒有絕對的公平,比如,上補習班要收取高額的費用。所以,我國的教育體制還是有獨特的優越性,雖然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整體在向前發展。由此可見,發展教育是利當代、謀長遠、惠子孫的大事,必須時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第二,靖安教育有深厚的底蘊。靖安千年古縣,歷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
1、古人先賢給我們樹了榜樣。靖安建縣至今已有10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