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六道輪迴圖詳解(佛教生死輪迴圖)
2023-10-30 22:34:37 2
道教中:"六道輪迴"是什麼意思?
六道輪迴不是道教的,而是佛教中的理念。
六道輪迴圖是佛教宇宙生物圈的概括,所謂六道眾生,生生死死在這六個範疇內輪迴,永無止盡。六道眾生又名「有情世間」。分別為天界 、非天界 、人界、畜牲、餓鬼、地獄等。天界 、非天界 、人界為善趣道,是比較好的投生之處;畜牲、餓鬼、地獄為惡趣道,是下等受罪的投生處。於是輪迴圖裡把一個圓圈分隔為六格,分別表示這六個道的生活情況。
1、天界。生為天界者 ,是為無形體,生活和享受都很美滿,壽數也長,無憂無愁,一生充滿幸福歡樂。可是,當他們的氣數將盡,最終墜毀之時,也是十分痛苦的。
2、非天界 。與天界有相仿的壽數和地位,然而因地位稍次於天界。特別使他們想不通的是,有些高品味的果樹,根子長在非天界,果子結於天界,被天界所享用,於是他們不服氣,往往用斧欲砍斷果樹,與天界爭高下而打仗,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3.人界。人 ,為我們常人,有形體,有智慧,但一生也處於苦海中。其苦有:生、老、病、死、苦、怨恨會,愛別離,求不得等諸類。人在出生的時候要受一次苦,老了要受苦,病了也是受苦,死的時候要受一番苦,還有苦力苦惱的苦;所謂怨憎會者與所僧恨的人聚在一起,受他們的打罵、陷害、偷竊等;所謂愛別離就是與自己心愛者又往往不能相聚,受生離死別之苦;所謂求不得,就是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因條件限制而得不到,使心靈受到傷害。如上種種,在人們的一生中不是時常遇到嗎?
於是人生苦海之說,便立足於上述種種理由。但反過來講,佛教徒認為在大道眾生之中,人生得之不易,是為有形體中最高層次者。所以,告戒人們要珍惜人生,發掘和創造人生存在的價值,做好此生應做的事業。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因有生、老、病、死、苦的感受,是為接受佛家超脫思想的基本體驗,大有一定智慧,能接受各種教育,為超越三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人與天界、非天界不同的是有實際的肉體,是為修行的根基。
人生得之不易,為此,佛教界最反對輕生尋短見之舉。祖釋迦牟尼從天而下降,從人間修行成佛,其所傳之法亦為「世間法」,為人們所學習和接受的教法。
4.畜牲道。故名思義 ,當然是指豬牛羊等家畜及野獸之類的低等動物,投生於此道者,智力低下,生命短暫,互相殘殺,弱肉強食,受人奴役,任人宰割買賣。如此一生,是為惡趣之道。
5、餓鬼道。終身受餓渴的折磨,肚大頸細,口中噴火,能咽下的食品,遠遠不能解肚中之饑渴。每每於荒漠中遠遠看見海水,趕去欲飲過痛快,當到達海邊時 ,此海乃變為一火海 。再往遠處一看,似乎又有清泉,趕至泉邊欲飲,泉水又變為火,無法飲用 ,如是一生奔波 ,受盡饑渴折磨。傳說此類是因前世太過吝嗇,不樂施捨貪婪成性者轉世投生也。
6.地獄。地獄裡所受的罪,那是罄竹難書的了,如有上刀山、下火海、割舌、挖眼之類的各種酷刑,分不同罪孽,受不同的懲罰,在閻王殿上,以秤等量功過,判以罰刑,毫不留情。被打入地獄者,無非是前世作惡多端造下的業果。藏傳佛教與內地佛教,皆從天筮傳入,其內容,自然是基本出入一轍,只不過是所用語言的不同和流傳方式的異同而已,其宗旨,大概不外乎勸人向善,積德修好,造成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社會局面,人與人和睦相處,奉行樂善好施的風尚。人與眾生和睦相處,造成生態平衡。人與大自然和睦相處,維護生存環境的優美。
在輪迴圖正中,畫有一個動物、豬、鳥、蛇一個咬著一個的尾巴的圖,這是表明貪、嗔、痴三毒相互關連,是引導人們走向惡趣的三大毒素。要擺脫三種毒素的唯一辦法就是要學習「三學」,所謂「三學」,就是戒、定、慧。學好戒、定、慧,方能克服三種惡因。 圖中還畫有以鐵鏈把人向下牽扯者,這就是「欲望」,人因為有欲望,執著地追求財富或名利,這「欲望」過份了,就只會將往低處扯。在另一面,則是佛法僧把人的靈魂淨化,向上導引,引至極樂境界。
圖畫外圍面有戀愛、結婚、同床、生小孩等世間瑣事,指明人生一世皆有因有果,而在風塵世間,無限循環。因果學說,是佛教的一種基本哲理,也含有對人類社會現象的折射,在對整個輪迴的解釋中,又濃縮了人類社會諸般現象。
處於雪域高原的藏民族。
佛學困惑(六道輪迴的秩序)
按照佛學的道理來說,幾乎所有人都難以擺脫六道輪迴之苦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放下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的。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成就了,你就明白了。你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這個世界變成什麼?變成六道輪迴了。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試想有誰能真正放下的呢?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裡面的精華,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能關注佛學,說明你是有佛緣的人,我可以在這裡給你回答,也是我們的緣分。
人的能力是無限的,就是因為你有煩惱習氣障礙住了。佛講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講得好!佛在哪裡?佛就是你。鬼神在哪裡?鬼神也是你。你貪瞋痴慢,就是鬼神;你仁義道德,那你就是天神;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舍掉,你就是佛;有妄想,妄想還有,分別、執著沒有了,你就是菩薩了;你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了,你就是阿羅漢;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你是六道凡夫。那六道凡夫為什麼有六道呢?善惡不一樣。所以你的心地善良,你是天人;你的心地很惡,怨恨很深,那你就是地獄,是餓鬼,是畜生。通在哪裡?都是一個人。隨你的念頭、意念,隨你的行為產生變化。之所以能夠暫時處在人道,沒有墮入畜生道,那是因為他前世的福報還沒有消受完畢,如果消受完畢,也一樣要去承受更苦的業障。推薦你去看看淨空法師講的和諧拯救危機,能回答你的很多疑問。還有,一些因果見聞錄不必執著,信佛,就把那些作為對自己的一種警醒吧。
藏傳佛教有獠牙手抱球的是哪位神仙?
你說的是六道輪迴圖,外圈有獠牙的,是無常死主,相當於我們所說的閻羅王。抱的不是球,而是表示眾生在六道中的生死輪迴。
六道輪迴圖的介紹
六道輪迴圖位於寶頂山第3龕,宋代作品。此摩崖造像,頂部為平頂,頂高7.80米,像寬4.80米。龕中刻有一個直徑為2.7米的圓形巨輪,名「六趣輪」。按照佛教的說法,此輪是載人於三界六道中生死運轉的車輪。輪外即業力的主載者「閻羅王」,頭頂「三世佛」,面目醜怪,蓬頭獠牙,腳踏鰲頭,口銜輪沿,雙臂環抱巨輪,以此表示人生之「業力」不可逆轉。
佛教生死輪迴圖中左上角的佛祖坐像代表什麼意思?
萬法唯心所造!六道生死,輪迴鏡像,都是心中念想的化現,念即是因,化境即是果,日思夜夢,夢境是心念所化。故而一切境界影相即是念想妄生。離一切妄想顛倒,則滅諸幻。妄想離已,無有所離。諸幻滅已,無滅幻者。清淨真如自然而是。
五臺山藏傳寺院會見到生死輪迴圈,那是什麼意思?
生死輪迴圈壁畫,常見於藏傳寺院中,壁畫是藏傳佛教藝術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佛教傳入藏區後,藏族藝術家們以極高的藝術水平來製作的具有濃鬱的藝術特色的佛教象徵物。它代著世間所有生靈因受無明(即愚痴或根本煩惱)的支配而禁錮在以六道輪迴所著稱的無盡之死之循環之中。全圖成圓輪,分內外四層。在這一生存圈的中心繪有三種造化物,即一隻鴿、一條蛇、一頭豬分別以示貪慾,瞋恚、愚痴三火(三毒)。這三種造化物相互咬著對方的尾部在圖中心旋轉以示互為促使、影響和轉化。它們可以使眾生成為無明的受害者或者說根本煩惱者。其外層分白黑兩道路線,白色由喜形於色的人所佔滿,都在上升,以示當新生中行善積德時,便會有一種上升——走向善趣。黑色由赤身裸體且愁容滿面心生靈佔滿,都在下降,以示當新生中獲得一種惡業時,每次上升緊接著都會有一次墮落——走向惡趣。眾生根據自己新做的善惡之結果而上升或墜入生死輪迴圈。又其外層由六個部分組成,各道分別指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生、餓鬼六道生靈。有心圖案將前二道集中上下一道,可稱為五趣。其最外層被分為十二段,繪有盲人、陶匠、獼猴、船、空房、接吻、眼中箭、飲酒、採果,孕婦、臨產、老人和死屍。次第以示無明、行、識、名色、六境、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正如藏傳佛教所描述的:無明正如一名瞎子老婦,行正如一名制陶匠,識正如一隻耍桃子的獼猴,名色正如一隻船上的兩個人,六境正如六間空房,觸正如接吻的一對母子,受正如被射的兩隻眼睛,取正如摘水果的猴子,有正如一名懷孕的女子,生正如一次分娩,老死正如背一具屍體。其中無明支、愛支和取支均屬愚痴(無明),識支及有支屬羯磨,其餘的都是羯磨的產物。佛教認為生死輪迴的這種不滿狀態,這一苦厄的、短暫的和缺乏自我的世界是無明的產物,而源自無明的羯磨(業)引生未來六道生靈之身心,它促使一種生靈生死輪迴的持續性。所以,十二因緣相互推動,一種生靈以十二因緣鎖鏈形式持續不斷地從一個生死輪迴周期到另一個周期反覆輾轉,直到自我的幻被驅散和涅槃得到實現為止。整個生存圈被陰間之中閻王支撐以示整個世界被無明控制;閻王用嘴銜生存圈以示所有六道生靈要面對現實這一殘酷的事實——死亡。閻王王冠由五顆死人頭所組成,以示五蘊、五根、五幻想。在生存圈上側佛陀站在八道光之輪,手結契印,表示悟出教義及懂得超脫生死的道理是唯一解脫之道。生存圈題材的壁畫往往筆法細膩精巧,生動活潑,維妙維肖,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豐富的表現手法。使其風格獨特别致,極富表現力,具備了鮮明的藏傳佛畫藝術特色。以複雜的構圖形式,把佛教六道輪迴之現象自然而巧妙地安排在統一畫面中,以生動而正確地表現出來,將佛教的這一抽象奧妙的宇宙概念明朗的具體地展現在眼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