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終於爆發 隱形冠軍的快法則
2024-08-16 12:23:10
當年裴大鵬(現任ShopEx副總裁)等五個華師大的小夥子恐怕也不會想到他們將來會創造一個行業的領軍企業。如同當年在網際網路熱浪中弄潮的年輕人一樣,ShopEx當年的創業團隊也是和馬雲等一樣,從企業黃頁開始,與現在所做的工作唯一一樣的地方,或許就是都從事幕後的工作——一個為企業建立宣傳的窗口,一個是為店商建立銷售的窗口。
如今回憶起ShopEx七年的創業歷程,如今依然在公司創業元老們都感慨不已。面對「ShopEx這些年中哪個階段是最困難的?」的話題,裴大鵬略有所思的表示,「應該是在2003年前後,也就是剛開始的那幾年。畢竟新的事物人們總是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而且關鍵是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遠還沒有開始。」那時支撐ShopEx發展的依然是黃頁的業務,用「傳統業務」養活「新業務」,但是他們依然對店商服務軟體行業充滿信心。
馬雲每次演講時幾乎都要提及對這個時代的感激。的確,中國的這個時代特別是近10年的時光,對於網際網路行業來說值得記憶的片段的確很多:曾經為網際網路的神奇而驚呼過,曾經為網絡的泡沫而悲痛過,曾經會網際網路的娛樂化而尷尬過,也曾經為電子商務的崛起而歡欣鼓舞過。對於ShopEx來說,網際網路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興衰與己榮辱與共。而今,當中國電子商務終於看到爆發跡象時,ShopEx終於有理由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與執著。
「其實,電子商務的真正爆發應該是在2009年。」ShopExCEO李鍾偉表示,「金融危機的到來,讓傳統企業看到了電子商務渠道的價值,在主動與被動之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成為電子商務的參與者,同時也有越來越的網民參與到網上購買的隊伍中。」或許李鍾偉提供的一組關於ShopEx的數據能夠更好地對此加以說明,:「3年前在做ShopEx軟體時,平均一天能夠獲得200多個客戶。年營業額最好的時候400萬左右,2007年所有的付費客人加在一起不超過5萬個,但截至到這個月,ShopEx的客戶當中年營業額超過1個億的應該已經過百家了」。
快公司基因
快速成長的土壤讓企業有了發力的基礎,而自身的快基因,則成為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快速崛起的關鍵。
ShopEx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七年時間裡迅速完成在細分行業的跑馬圈地,其行業選擇的定位和商業模式的構建,無疑成為其「快跑」的基因。管理大師特勞特在其著名的《定位》一書指出,定位決定著企業的生死,也決定著企業能否長大。特別是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中,當行業中依然形成寡頭的競爭格局時,留給後進入者的機會幾乎就已經被壓縮到了極限,此時突圍的路徑就是——側翼戰。所謂側翼戰也就是從一個巨頭企業還沒有進入或者很少有企業進入的某一細分行業切入,迅速搶佔領地,在這個細分的行業中迅速成為老大,儲備起足夠的防禦力量。
ShopEx所做的工作,簡而言之,就是為想在網上開店或者建立網上銷售渠道的個人或者企業,進行網上店鋪的建設,並通過ShopEx、EcShop、ECMall、分銷王、網羅天下等系列軟體,為客戶實現網絡直銷、網絡連鎖、網絡分銷等各種電子商務營銷方式。同時,ShopEx對各種管理軟體,包括各種進銷軟體和財務軟體,以及國內幾乎所有的支付系統以及物流體系都進行了相關研究與對接。ShopEx的功效就在於當企業熱衷於電子商務而又為時間成本和技術成本瘋狂時,可以把用戶的成本降至趨近於零。
ShopEx商業模式的邏輯起點,無疑是掘金於電子商務的長尾中。馬雲曾經表示,未來根本就不會有「電子商務企業」這麼一個說法,因為所有的企業都將會是電子商務渠道的運用者。不過,這畢竟是未來的趨勢而已,現實是很多人看到了這片藍海,但是由於技術和時間的成本,而往往卻步。別人的障礙往往就是你的商機,對於ShopEx來說現實的狀況正是其商業模式起步的前提。
「其實不管是卓越網還是當當網可能都要養上百人的技術團隊,去做各種各樣的功能開發和研究,ShopEx就是基於這樣的結構來講的,既然大家都要開發,開發的產品又有80%是雷同的,那何不把這些系統產品化?而這個產品化的結果,就是ShopEx。」李鍾偉還算了一筆帳,除去開發系統的技術團隊之外,一旦建起電子商務平臺,自然會遇到攻擊、誤操作、數據備份等問題,如果企業再去聘用專門的網管,少說月工資3500元,高一點6000元、8000元也都很正常,一年下來就是5萬~10萬元的成本。「如此看來,對企業而言,自己做電子商務的技術開發是瘋狂的,無論時間成本還是技術成本。但對ShopEx而言,卻又如此簡單,無非就是提供系統化產品給用戶而已。」
有了符合商業邏輯的模式,還要看是否有實現商業模式的能力。ShopEx提出了「五項賦能理論」,認為一個能夠提供全方位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企業,必須具備為客戶的電子商務事業賦予「五項核心能力」的能力,首先,能夠為企業尋找或匹配出合適的業務策略,從戰略上做「正確的事」。其次能夠確保所搭建的網店具有舒適的購物體驗。第三幫企業獲得更多的用戶,以及為企業留住用戶給予持續的支撐。第四要具有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的能力。第五解決企業非常現實的供應鏈和商品管理的能力。艾瑞諮詢公司總裁楊偉慶認為,ShopEx所提出的「五項賦能理論」,是其服務數十萬家企業經驗的積累和對整個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總結,但是遺憾的是,國內大部分軟體企業和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搭建商並不能夠全部給予廣大傳統企業從事電子商務的「五項核心能力」。
快公司的持續性
伴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誕生與發展,ShopEx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累積與蛻變。七年的時間,ShopEx迅速在側翼戰中取得了勝利。裴大鵬表示, 「電子商務整個系統是非常複雜和龐大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根本不可能將全部的工作搞定,它所能做的只是其中的一項而已,或者是支付的工作,或者是網絡品牌運營的工作,或者是倉儲物流的工作,抑或是技術研發和維護的工作。」正是電子商務的龐雜和分工需求,才造就了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的崛起,因為只有參與一個行業的人們越多,這個行業才有可能快速成長並成熟起來。
「我們發現其實企業在進入B2C的時候,也做了很多技術開發的工作,這當中可能有70~80%都是相同的。對於ShopEx來說,我們可以把這部分的工作統一為ShopEx工作,我們在2000年的時候做的B2C商城,我看還不如像我們免費的ShopEx的廠商。我現在可以把這個事情做得比以前好得很多,成本節約很多,未來大家可能都有一些自己個性化的需求,ShopEx一樣可以幫助你做一個這方面的服務。」裴大鵬表示,在接下來的三到五年內,電子商務行業將迎來一個爆發期。艾瑞諮詢的數據表明,2009年電子商務銷售額是2388億,2011年達到5760億,而裴大鵬則認為艾瑞預測相對保守,隨著二三線城市的網購人群的興起,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進入電子商務,可以把線下很多的交易都可以引到線上去,其認為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規模可能就達到 2011年的預估規模,也就是5760億。
國內的電子商務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熟,隨著線下渠道成本的升高、線上渠道效果的提升,電子商務日益成為企業的基礎性應用。如果2010年經濟危機完全淡化,那麼電子商務銷售額翻倍則不是沒有可能,因為既存的網商群體的口碑效應會迅速在商界傳播,而ShopEx提供的系統化網店解決方案,則能快速讓企業實現低成本觸網與營銷,其很有可能在電子商務的爆發中迎來自己的爆發。畢竟如今電子商務的跨界整合越來越明顯,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專注的價值——借力第三方服務、聚焦自己所長、發揮整合價值的最大化。
不久前,ShopEx針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上海所推出「千億計劃」,其核心內容就是讓1000家企業每家獲得億元級的電子商務年銷售額的規模。 2009年,人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的網際網路正在從娛樂化開始向商業化的本質回歸,對於服務電子商務企業的ShopEx來說,這無疑是福音,而推動更多的中小企業掘金電子商務,一起把行業做大,對於ShopEx的持續性成長有著堅實的支撐。而對於「千億計劃」的實現,ShopEx有著充足的信心。首先,ShopEx已經擁有輔佐上百家企業成功實現了電子商務億元級銷售額的案例,比如珂蘭鑽石、亨瑞鑽石、麥包包、綠森數碼等這些純網際網路級的企業等,有現實基礎。其次,ShopEx的系列軟體可以確保與企業的需求同步協作,從簡單的網絡建店模板的免費下載,到企業B2B級的應用分銷王的推出,再到根據電子商務企業的運營需求,推出了訂單處理引擎幫助企業提升效率。而且,ShopEx還與淘寶、百度、Google、新浪、天涯等網絡進行聯盟,幫助企業實現全網營銷,提升獲得用戶的能力。
如今,一直矗立在店商背後的隱形冠軍開始慢慢為人所知,ShopEx的商業模式也已經為業界所認可,在其默默耕耘了七年之後,這支「快跑」的電子商務行業的黑馬正在為更多的網商注入成長的快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