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上央視 或許是下一輪的網際網路金融降維攻擊
2024-09-08 09:42:10 1
網際網路公司愛「上央視」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不少人多半給出的評價是「壕」!但是,京東和阿里都爭著在央視砸下重金推廣「雙十一」,騰訊微信重金上春晚,顯然這並不是什麼單純展示自己「壕」的幼稚行為。
中國網際網路與國外網際網路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國外的網際網路用戶新增模式是點狀擴散式,而中國的網際網路用戶是維度擴散模式,並且每個維度之間的跨越,都需要藉助不一樣的推廣渠道與模式,才能突破各個維度之間的界限。於是,這便有了網際網路圈最喜歡討論的《三體》大詞兒「降維攻擊」。
早年間,申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網際網路:精英與草根》,講述了他兩個在創業的朋友,一個服務於高大上的一線城市用戶,一個則草根落地於東莞的富士康工廠,這篇文章就顯示了中國網際網路的用戶維度的巨大鴻溝。當一線城市的用戶已經習慣於網絡購物、網際網路理財,市場潛力挖掘殆盡之時,廣袤的三、四線城市用戶顯然就成為一塊難啃卻「錢」景看好的肥肉。
不過,如何才能突破玻璃板,走入廣袤的三、四線城市當中呢?卡爾·霍夫蘭在《傳播與說服》一書中曾提及,不同可信度的信源將影響受眾對傳播的感知和評價方式,也影響受眾的意見和態度改變的程度,而找到核心信源就成為了傳播的核心。如此看來,央視當之無愧是網際網路平臺實現降維攻擊的第一信源。
即使在不少人驚呼「電視已死」,微博、微信大行其道的今天,營銷人也不得不承認,在三、四線城市中,央視仍然是傳播到達率最高、傳播影響力最大的平臺,且沒有之一。網際網路品牌想要實現用戶渠道下沉的突破,上央視似乎就成了最優選擇。因此,火熱的網際網路金融與央視的互動自然也越來越密切。
10月26日開始,央視兩大主流頻道旗下的五大王牌欄目《新聞聯播》、《經濟信息聯播》、《經濟半小時》、《交易時間》以及《環球財經連線》的各黃金時段節目前後就會一個渾厚洪亮的男聲:「金信網,引領網際網路金融新生活」。畫面簡單,甚至沒有露出任何產品,不由得令人好奇,花重金卻不賣任何產品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難道真的是「有錢任性」?
當然不可能,沒有一個投資人願意為任性的公司買單。數據顯示,儘管國內P2P行業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可是總體投資人數卻不過區區1000萬。中國擁有1.5億規模的中產階級,這群人正是投資理財的主流人群,而真正接觸到P2P的還是鳳毛麟角。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中產階級,仍然對P2P行業知之甚少。
眾所周知,金信網是一家以P2P網貸為主業的互聯金融公司,此次大手筆投放,其目標顯而易見,正是直指更多三、四線渠道下沉的中產階級用戶。只有當網際網路金融生活方式真正在這類人群中產生影響力,P2P行業的普惠性才能真正意義上得到展現。
金信網大力推廣網際網路金融的生活方式而非產品,顯然也是希望能夠將網際網路金融生活方式普及給潛在受眾,讓普通大眾了解這種全新的理財方式究竟能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對於年輕的網際網路金融用戶來說,對他們進行投資者教育比向他們灌輸某某產品更加有意義。
賈伯斯用硬體產品帶動了「蘋果式生活」,無印良品則以大道至簡的設計推動了「無LOGO生活」。在「網際網路金融新生活」的口號之外,金信網其實一直在做的,就是將更多生活場景融入到網際網路金融中去,讓網際網路金融真正與普通人的生活產生有效關聯。
無論是傾力打造移動端理財產品,滿足普通白領「碎片化」理財的需求,還是與滴滴打車、e袋洗等生活020電商品牌跨界合作,金信網一直在做的都是讓理財走進生活的各個消費場景,也更加貼近大眾生活。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同行業仍然在小圈子裡拼規模、拼用戶數的時候,金信網在成立不到2年的時間裡,交易規模已突破100億大關。從1億註冊資本金到1億風險保障金,再到600家線下機構構成的O2O風控閉環,金信網一步一步夯實了平臺基礎,並在產品、營銷層面形成多點突破。
而央視廣告,則是「網際網路金融生活場景化」的有效呈現,突破1000萬的用戶局限,下一個1.4億的用戶規模,或許金信網要走在不少平臺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