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走向自立作文
2024-08-15 21:20:11
導語: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們不能從現在起,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下,自覺地儲備自立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小編收集走向自立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走向自立
俗話說:「自立人生少年始。」所以,我們要從小就學會自立,養成各種好習慣。
就像中外的好孩子的不同理解。中國的好孩子就是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公民。不能有逆反心理,不能什麼事都自己拿主意,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須按照父母鋪下的路走。這些都做到,就算是好孩子了。所以,我們中國培養出來的科學家很少,是因為,沒有從小培養出獨立的創新思維。
外國的好孩子就是從小就要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什麼事自己拿主意,不要總靠父母。所以外國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一句諺語說得好:「自食其力,生活是甘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
想要自食其力,首先就要學會自立。
自立作為成長的過程,是我們生活能力的鍛鍊過程,也是我們養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學會自立,增強自信,提高法律意識;逐步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善於與他人溝通和交往,和諧相處;積極融入社會,關愛社會,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能夠自立自強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自己做作業、複習功課,不用父母督促、陪伴;自己上學;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在家中打掃衛生、飯後洗碗;獨自乘火車去外地;父母外出時,料理自己的生活;父母病了,陪他們去醫院,還要在家照顧他們。
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們不能從現在起,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下,自覺地儲備自立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培養自立精神,就難以在未來的社會中自立。
第二篇:走向自立
在發達國家的家庭裡,父母都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要求孩子們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惟其如此孩子長大後才能自立。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修理摩託車,到外面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出外謀生。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美國前總統裡根的兒子失業後,不依靠父親的權勢,而是自己謀生,自己找工作。
在瑞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初中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學習。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鍊勞動能力,尋求獨立謀生之路;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起一個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就給她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的背一個小背包。要問為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上學後,許多學生要在業餘時間參加勞動掙錢。大學中勤工儉學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他們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第三篇:走向自立
奔流的長河是一道風景。它發源於林間汩汩的清溪,又豪邁地朝著浩瀚的海洋跋涉。它在旅途中變得強壯,呼嘯著穿過峭壁,壯闊地流紅坦蕩的平原,心平氣和地一瀉千裡,它能夠釋放出讓我們驚嘆的偉大力量,逕自去實現一個更遠大的理想。
寧靜的幽蘭是一道風景。它從峭壁的石縫裡萌發出來,把單薄的形體和清淡的香氣獻給了空寂的山谷,它是花中的隱逸者,它在遠離了塵囂的世界裡獨自生長,獨自開放,獨自思索著生命的奧秘,獨自沉澱著自己飄蕩的種種思緒。它被人們奉為「君子」,是因為它耐得住寂寞,也因為一種特立獨行的勇氣——不論有沒有注視的目光,都開放出最柔美的花朵,釋放出最清馨的氣味。
正午的太陽是一道風景。你看它,奮力地發著光、放著熱,看不出絲毫疲憊。沒有霞光的映襯,沒有雲彩的蔭蔽,它獨自懸在中天之上,把壓抑在胸中的無限能量播散到大地的任何一隅。我們不敢直視正午的太陽,我們敬畏它,是因為它擁有獨自衝破全世界黑暗的豪氣。
我崇敬高山的偉岸,感嘆長河的不息,仰慕幽蘭的氣節,敬佩太陽的豪氣,縱然我不能搖身變作彼樣的風景,我依舊擁有它們追求獨立的心,我依舊以自己的節拍,邁開了走向獨立的步伐。我想,在走向獨立的路上,我該是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了。
我想追求高山所追求的天空,達到長河所到達的海洋,擁有幽蘭所擁有的氣節,獲取太陽所獲取的豪氣。於是我振臂高呼:「我要獨立!」走向獨立,我是不系之舟!走向獨立,我是不羈之馬!走向獨立,我是不群的鷹隼!
在走向獨立的道路上,我為我勇敢的抉擇而驕傲,縱然市肆的喧囂不絕於耳,城市的繁華引人流連;縱然有路人的談話令我好奇,有街巷的軼事使我側目,我將不會駐足,我要大步流星走向獨立。
因為我知道:走向獨立,我就是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