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青春不忘初心徵文精選
2024-08-26 21:33:10
青春雖美,但轉瞬即逝。當我們正值青春時,要好好得對待它,才能讓它為我們的生命錦上添花。小編收集了律動青春不忘初心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律動青春不忘初心
青春是人生最美的樂曲,它給我們的生命添上了一抹亮色。青春是一首歌,一首你我都愛的歌,他的詞激發我們的鬥志,他的曲指引我們夢的方向,他教會我們以挑戰的姿態迎接一切。
青春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聽!那是屬於青春的旋律。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站在家門口,躬著身子和一隻小貓嬉戲。嘴裡不停的發出一些發音不準的英語單詞。奶奶已經老了,走不動了,可她還在學習,青春對於她來說:是想要抓住卻又悄悄溜走的曾經。而我們呢?正處在青春韶華,天天玩電腦,看電視,看的小說。我們的青春就要這樣荒廢嗎?我們本該有的激情呢?我們的活力呢?要一直死氣沉沉待在家把青春消耗殆盡嗎?不!我不想,我們應該把握大好的青春年華去譜寫我們的人生,我們的未來。
青春的前奏,「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很不現實,但我卻一直堅持,因為我還年輕。我想做一名主持人,哪怕是婚禮主持,只要讓我拿著話筒站在舞臺上,我就很滿足了。就算從底層做起,我也要為之付出我力所能及的努力。因為我還年輕。有人說,理想和夢想的區別在於:一個只能是夢,永遠無法實現的夢;而另一個也許是人成為真正的「社會人」之後,對社會的「善」的探索和追求。但我相信我自己,自信是青春的符號,所以我青春,我自信。我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
青春的副歌,「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有人說:「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是啊,青春就像花朵,也是會枯萎的;青春就像一首歌,也會有唱完的那一刻;青春就像一部小說,也會有結尾。所以,當我們還擁有青春的時候,就要抓住他,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只要它是對的,不違法的,就放手去做吧,不要等到錯過、失去才知後悔、珍惜。
青春的尾聲,「啊……」青春離我們而去了,是惋惜?傷心?還是淡然?我想我們應該淡然。青春已一去不復返。無論如何挽留都是徒勞。
青春雖美,但轉瞬即逝。當我們正值青春時,要好好得對待它,才能讓它為我們的生命錦上添花。
第二篇:律動青春不忘初心
金秋九月,收穫時節,經過一個盛夏的我,轉過另一個人生路口,由學生成為一名老師,踏上了新的徵程,。此時心裡滿懷期待,憧憬未來,想像著一切的美好,如痴如醉,想像是否會有草長鶯飛,歡歌笑語,絢爛如花。
一陣清風吹來,打斷了我的幻想,看著車窗外搖曳的樹影,漸漸感覺到未來將至。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不知道翻了多少座山,喘著氣的中巴車在一棟灰白相間的、頗有歷史滄桑感的教學樓前停下,裹挾著城市氣息的我看著眼前的樓,就像穿著華麗禮服在泥濘田埂邊跳舞般,感覺是那樣的突兀不搭。當前的環境讓我內心五味雜陳,說好的歡歌笑語呢?說好的絢爛如花呢?我看只有草長,卻無鶯飛了。呆呆的我在熱情的校長的帶領下,機械地穿過坑坑窪窪的操場,踏著黝黑髮亮的臺階,內心無比的翻騰,推開宿舍門,天花板上的蜘蛛網像魔咒一樣罩住了我的眼睛和腦袋,從未有過的絕望在此時湧滿全身。接下來的日子,如萬花筒般,以前沒有過的經歷都經歷了,卻又不記得了,只能依稀的記取讓自己刻骨銘心的幾個瞬間……
震驚……
收拾好一切的不適,在學校的安排下,我進入正常的教學生活,而對於學生的條件與表現,我只有用震驚表達我的感受:學生中有8歲學前班,17歲三年級,14歲四年級的,這是怎樣一種差異,17歲的知識水平竟然還停留在小學低年級的階段,看著那經過青春期發育的「魁梧」的身材,再看看手中的三年級課本,這樣一種反差讓自己內心忍不住笑了,但隨即又湧上一種苦澀的味道。課堂上,學生們真是「活躍」,時刻將「自由主義」發揮到極致,穿進課堂的拖鞋隨意踢進課桌間的過道,享受著赤腳的無拘無束;興趣來了朝地上啐一口痰,一吐心中的惆悵;拿著小刀對準課桌,就像在田間捉到小魚小蝦般興奮,要將它大卸八塊才肯罷休;手中的鉛筆就像脫了韁的野馬,在課本上隨意揮灑,抽象主義的線條讓我著實難懂;無聊至極,拋開課本,操著極其粗鄙的詞彙相互討論的津津有味,我不懂表達的意思,但語言就有這麼一種特色,罵人的詞彙總是被不同的語言演繹出相同的味道;家長像踢開自家豬圈門一樣闖進課堂,大聲向自己的孩子交代著需要辦理的事情,完全不顧什麼是課堂。大山的重重阻隔,導致物資的極其匱乏,需要從200裡外的地方運進山裡,保存期長的捲心菜和洋芋便成了比不可少的主食,對洋芋的偏愛,我想是雲南本土人民的共識,但是這種天天洋芋的日子著實讓我體會出那種單一的無奈,條件艱苦,萬般皆需克服,但即使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學生們或是出於對食物的厭倦,或是出於純粹的無心,白花花的米飯就像雨洩般灑滿用餐的地方,即使對生活相對優越的我來說,看了也有一種莫名的心煩意亂。
純樸……
山水重重,也不是沒有一點好處,或許在缺少高度發達的交通的情況下,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是比較穩定,透露出一種難能可貴的純樸:懷著對新老師的好感,課後幾個學生到我宿舍串門,看到我潔白的床單,青色的紗帳,點綴幾方花布的書桌和椅子,學生們目瞪口呆,像發現新大陸般連連說著老師的宿舍漂亮,真漂亮的話語,從我們的視角可能就是生活**慣,在他們看來卻是美不勝收的風景,看著他們稚嫩的眼睛,感受到了那種純真。為了體會他們來時的路,課後跟隨他們的腳步向著他們的家的方向走,一路山石,一路陡滑,感受了他們那份因條件限制而不得不承受的無奈。進到孩子們家,家長也很熱情,把家裡僅有的瓜子、玉米之類的拿出來,邀請我一起分享。陽光照射不到低矮的屋裡,圍坐著火塘,在昏暗的燈光下,左邊是灶臺,右邊是睡床,看著老鄉們純粹的笑容,讓我有一種莫名的心傷。夜深沉,一晚近睡眠,房門突然想起了急促的聲音,我開門一看,是食堂的大姐,她著急的問我是不是病了,早飯也沒去吃,讓我瞬間感受到那一份炙熱,隨後從大姐身後竄出一位大媽,拉住我的手,掐住我的脖子,讓我猝不及防,她說道:「你生病了,要刮痧」,就這樣,在還沒來得及反應的情況下,被瑤族大媽熟練的緩解著身體的病痛,看著她仁愛的雙眼,情不自禁的說:「阿姨,您的衣服真漂亮」。「是嗎?漂亮的話改天給你做一套」她不經意的回答,當時以為只是出於禮貌,客套的回應罷了。半月後,大媽拿著兩套親手縫製的民族衣服來到我的宿舍,那時的我真正感受到了山裡人的那份純樸,竟是如此的清,如此的明。
感嘆……
點點滴滴,如影隨行,我曾經厭煩過,感受過,也感動過,同時正在努力中。我看到了山裡人的那一份質樸與堅持,孩子們的純粹與渴望,也迫切的感受到了社會急需對如此之類山村的幫助與愛護。
對孩子的愛意,我會一直以朋友、家人的角度,教會他們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行,改善他們固有的觀念,講述外面的世界,拓寬孩子的世界觀,盡力讓孩子觸碰到外部世界的脈搏,創造接觸了解外面世界的機會與條件,哪怕再微小,也是一種進步,正如孩子們還不知道巧克力的滋味,我利用十一國慶節的機會,通過朋友圈募集的資金在省城採購,將外面世界的「香甜」帶回去,讓孩子們嘗一嘗,想一想。我也會以老師的角度,盡力提升孩子的知識水平與認知能力,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的腳步。
對村民的善意,我會通過我能夠利用的渠道,將外部信息與資源介紹到山裡,正如在朋友圈發動的捐衣捐物倡議,會儘自己所能,將周圍朋友的善心引進山村。
對山村現狀的考慮,也向社會發出一種力所能及的呼籲,山裡面的日子還很困難,但山裡的孩子也有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福利,我代表我自己感謝曾經幫助過山裡的每一好心人,同時也更加熱忱的期待著未來的好心人對山裡有一份關懷。我們每人獻出一份力,建設美好的山村夢,為共築中國夢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