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的種子作文
2024-08-28 17:06:10
機遇的種子需要我們用一雙慧眼去將它從紛亂的種子堆裡跳出,再用勤勞的汗水去培育,讓機遇的種子生根發芽,長成一棵理想之樹。小編收集了機會的種子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機會的種子
有一天,在一棵大松樹下,甲和乙碰見了上帝.上帝對它們說:「現在,有一個機會,就是如果你們倆的其中一個人能種出世界上最大的花,我就可以讓你們飛翔,期限是三年。」於是,兩個人歡天喜地各自領了一粒種子出發了。
甲想:要種出最大的花,肯定是需要肥沃的土地啦!接著,甲就準備去找最肥沃的土地。
可乙卻想的方法是雜交,所以,他就在腳下這片土地種起花來。
三年,一瞬間就過去了。甲仍然在尋找最肥沃的土地,而乙卻經過雜交後,花越來越多,都長滿整個漫山遍野。
上帝問甲:「你種的花結果如何?」甲說:「我還沒有種花呢,我正在找適合種花的土地,哪有時間種花呢!」
上帝有問正在辛勤勞動的乙:「你的結果呢?」乙擦了擦汗說:「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最大的花,但是我種的花已經長滿了整個土地。」
不管怎麼說,乙還是贏了。因為在獲得到飛翔的機會的同時,他也得到了快樂。
第二篇:機會的種子
風吹過,我們沒看見,但它卻來了。機遇也如此,它明明出現在你面前,而你卻看不到,也沒有抓住。機遇的種子已經播撒了出去,但卻需要一雙慧眼去掘取,讓機遇生長。
我們都在等待機遇,尋求機遇,看到別人在自己理想的舞臺上大展才華,自由馳騁,我們羨慕他的機遇,也有的人會說:「他不過時運氣號罷了,如果能讓我實現我的理想或給我一個好機會,我會比他做得好。」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給每個人同樣的機遇,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
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在消化腺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而當貝裡斯和斯他林提出消化腺分泌一種化學物質促進其他腺體分泌時,巴甫洛夫的結論與他們大相逕庭,當他重新做實驗後,得出與他們一樣的結論,他對他的學生說了一句話:「我們錯過了一個機會。」機會它走過每個人的身邊,但只有少數人看穿了它的假面具,將它留了下來,而有些人不但不理會,甚至會躲的遠遠的,機會就是這樣喪失的。
我們每個人的理想抱負不同,但我們每個人都在等待機遇,尋找機遇,希望一舉躍龍門。但我們等待,但等回來的只有庸庸碌碌和一頭白髮,還有那希望、理想破滅的聲音,機遇它是移動的,當你也在動的時候,你才有可能看到它,抓住它,所以,你要時刻保持活力,讓自己行動起來,練就一雙慧眼,將那機遇找到;沒有一雙慧眼,即使手裡拿著一塊金子,你也可能會將它當成一塊廢鐵扔掉。機遇它不是廣告牌,那麼醒目,讓人一眼就看出來;它不是房子,那麼多,讓每一個人都能買到;它是春風,吹到了每個人,但很少有人抓住,它會從手縫中溜走,從衣服裡穿過,它無影也無蹤,但它的確已經來過了。
機遇的種子需要我們用一雙慧眼去將它從紛亂的種子堆裡跳出,再用勤勞的汗水去培育,讓機遇的種子生根發芽,長成一棵理想之樹。
第三篇:機會的種子
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
——題記
有兩顆種子同時落到了土地上,他們的運氣很不好,「降落」的地方,剛好貧瘠又堅硬,而且時節正逢梅雨季,天氣狀況十分惡劣,天天吹大風、下大雨。
第一顆種子努力地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它剛長出的嫩葉,屢屢被吹的東倒西歪,甚至被強風打落,疲倦得不得了。
另一顆種子見狀,在心中盤算:「這麼辛苦,真是太傻了!不如我先不要有什麼作為,等天氣好一點再一口氣生長,這樣不是很好嘛?」
春天結束了,夏天來臨了。第一顆種子好不容易才長大了一點點,卻又受到颱風的考驗、毛蟲的襲擊,幾乎就要撐不下去了!
第二顆種子又忍不住竊笑:「哎!現在環境怎麼差,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我還是再等一等吧!」
好不容易,夏天也過去了,緊接而來的是氣候適中溫和的秋天。第一顆種子已經成為欣欣向榮的樹苗了,第二顆種子見狀,心想:「恩!時間差不多了,該是我大展身手的時候了!」於是,它努力地向上萌發,但是,無論它怎麼努力,卻都沒有辦法發芽!
慌張的種子這才赫然發現,因為休息太久了,它的身體早就有大半腐爛在土壤中了!
這是一則真實案例,有一個女孩在工作上受了委屈,於是提出辭呈,在家中休息,就這樣過了幾個月。錢花光了,她就伸手跟父母要。
看不下去的父母,於是催促她去找工作。女孩隨隨便便投出幾封履歷,多數石沉大海,儘管有少數公司邀請她去面試,但她不是不小心睡過頭,就是嫌薪水太少,索性連面試都不去!當有人問她:「你為什麼不工作呢?」她掛在嘴上的理由總是:「大環境不好,工作不好找!」
女孩在家休息的時間,從預定的幾個月變成半年,又延長為一年、兩年。現在,她已經足足七八年沒有工作,成為三十好幾還在靠父母的「啃老族」!雖然她也曾萌生去上班的念頭,但實在與職場脫節太久了,所以沒有公司願意任用她!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麼久沒上班,日子應該輕鬆又自在才對,但結果完全相反。因為她在生活中無法得到成就感、生活圈越來越小,最後竟然罹患了嚴重的抑鬱症!
這樣坐在家中等待大環境改善的人,通常都會以失望收場,他們最後都會發現,大環境似乎永遠不可能改善,這個問題消失了,還會有其他的問題產生,如此循環不已。因此,與其埋怨環境,不如選擇勇於面對。因為,風雨的洗禮雖然嚴苛,卻可以讓我們進步成長,漸漸培育出面對考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