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錶也要拼生態?樂視KIDO是個好榜樣
2024-08-12 19:27:10 1
智能硬體過去兩年很熱,但小西一直不太感興趣,原因無他,裡面有太多山寨製造業的東西,跟智能離得還很遠。
不過,最近三年級的女兒看見班裡同學帶了個智能手錶,回來也非要跟我要一個。於是,帶著這個任務,職業病式的做了番檢索,這下發現這個市場還是挺有意思的。
首先,我們從最關鍵的一點——消費者的需求——來看這個細分市場。
兒童手錶,當然最緊要是要滿足兒童的需要。那孩子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謂汗牛充棟,但簡單來說,可以從兩個方向看。
從孩子的方向看,愛看、愛聽、愛學習,愛好廣泛,同時特別愛問問題。這是他們的一大特點。畢竟,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大部分都是陌生的。他們會主動發問,主動接受海量信息。那麼在這裡,一個智能手錶之所以能夠「智能」,就必然要做到兩點,其一有足夠多的信息儲存,以便小主人們隨時閱覽。其二是有一個足夠兒童化的互作業系統,讓兒童藉由手錶這個界面,與遠方的智能主機、父母、甚至其他小朋友進行深度互動溝通。
而從家長的角度看,實話說,估計大多數家長並沒想過要讓孩子通過一個智能手錶去學習什麼東西。更多的反而是最基礎的訴求,即安全溝通。第一代兒童手錶的很多家長用戶就是奔著——定位——這一單一功能付費購買的。只是在這一點得到滿足之後,後續才有高級點的訴求慢慢演化出來,比如通過一些時間提醒讓孩子做些習慣養成動作。
如此,訴求出來了。
然後小西根據之前做智慧型手機研究的經驗,主要從三個方面繼續調研。
其一,最基礎的是硬體層。這快其實沒啥稀奇的,就是最基礎的通信基帶晶片、計算晶片、顯示屏、錶盤錶帶材質等等。
通信基帶晶片直接決定手錶的通信連接功能,對網絡的支持至關重要。現在看到比較牛的已經能夠實現4G全網通,可以同時支持三大運營商電話卡。對於成年人用手機來說,有時可以容忍沒有信號,大不了再換個地方打打試試。但對於家長來說,他們對兒童手錶對話的清晰度往往沒有太高高求,但是對孩子位置的精準實時掌握,卻有著足夠高的要求。像樂視Kido Watch推出的電子多重圍欄等等可以算是對定位這一剛需的升級版。
通信晶片之外,決定整個手錶計算性能的是手錶的主機晶片。這是決定手錶自身計算能力、展現能力的根本。就像英特爾晶片之於電腦、ARM晶片之於蘋果手機一樣,這部分的技術配置決定著整個手錶的工作表現。估計不遠的將來,就像雷軍動不動就拿小米手機跑個分一樣,智能手錶的跑分之日也正在迅速到來。
除了核心晶片之外,外觀可見的屏幕設置也越來越豪華。在2016年之前,大多數兒童手錶基本都沒有對高清屏幕的追求,而現在比較牛的已經配上了1.4寸的視網膜高清屏幕,已經與最初原始的液晶顯示屏拉開了距離。不管孩子們對這個屏幕到底是否重視,但從中可見的是,APPLE WATCH的出現,其實是給廣大智能手錶廠商樹立了一個標杆。
顯示屏變大了、變銳利了,帶來的一個負面因素就是電池耗電量增加了。不過從蘋果的實踐看,這個問題並不大。目前市面上的手錶,充電一次續航能力高的可以使用三天左右,還是不錯的。
其二,是硬體層之上的作業系統層。
眾所周知,PC時代的wintel組合所向披靡,智慧型手機時代的雙A架構也是橫掃一切。這兩個大時代中,Windows和Android兩大作業系統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在兒童智能手錶產業中,作業系統也必然會影響產業格局的關鍵一環。
以樂視Kido Watch為例,他使用的就是自己深度定製的一套兒童作業系統(應該是基於安卓的),不但有一套特有的兒童UI,而且在場景化動態交互上進行不少加強。在出廠配置之外,家長如果自己願意,還可以自主安裝擴展手錶上的智能應用。
作業系統和基層晶片一樣,是智能硬體中的最核心部分。今天很多年輕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可能都已經不記得當年的聯發科。在功能機剛剛崛起之時,聯發科曾經推出過一個打包了晶片和作業系統的turnkey方案,把底層的晶片、作業系統問題全部解決,其他手機廠商只需要在其上配置應用、顯示屏等外圍設置即可。結果是怎樣,聯發科一家幾乎帶動了整個中國山寨機市場。那會雖然還沒提「生態」一詞,但聯發科一家塑造的生態不可謂不龐大。
當然,後來的聯發科風光不再,真正在生態上登峰造極的還是蘋果。
眼光放到現在,我們也可以認為,目前又一個產業窗口擺在面前。如果像樂視Kido Watch這樣,能夠把自己的作業系統不斷推廣壯大。在他之上,完全可以養出一批生態合作夥伴。就像很多app開發者在蘋果app store裡賺錢一樣,這些合作夥伴也會從與樂視kido的合作中獲得不菲收益。
其三,作業系統層之上是應用層、內容資源層。
這一層面是消費者最熟悉的。大家用智慧型手機習慣了,兒童智能手錶廠商也在把智慧型手機那一套逐步搬到手錶這個平臺上來。基本上,你在智慧型手機裡看到、聽到、玩到的東西,都可以拿過來做適配。比如跟兒童相關度很高的兒童音頻內容(視頻自動放棄吧),都是比較常見的內容資源。
內容資源之外,基於語音識別的人工智慧問答也是亮點應用。前面小西也說,兒童最愛問問題。考慮到成年人世界裡,像百度知道、分答之類的應用都是大火特火。兒童這個群體中出現一兩個超級爆品,小西覺得還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一般的內容類應用之外,基於智能手錶的交友交流,是一個比較新的玩法。像樂視Kido Watch推出的語聊社交就是一種嘗試。他的用戶可以做到「手錶碰一碰,結交新朋友」,不管對大人還是對小孩,都挺好玩的。另外,這種玩法從另一個角度看,也非常有利於做產品營銷上的病毒傳播。
把手錶和手環之類應用合體,也是目前智能手錶的一個發展方向。畢竟,手錶、手環,兩者的使用場景太相似了。比如運動計步等功能都可以平滑轉移。只是在具體獎勵機制上,像樂視Kido Watch一樣,也可以有一些類似於爸媽設置紅花獎勵這樣的橋段,使之更符合兒童的使用場景。
梳理了這麼一圈,總起來看,兒童智能手錶與智慧型手機相比,產品上可能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從硬體到作業系統再到應用層,垂直分工的機制依然在起作用。在整個產業還沒起飛之前,各種玩家比較混亂。這種環境裡,很多很差的產品也在渾水摸魚,京東上一搜幾百款兒童手錶。
但這種情況如今正在逐步發生變化。因為在本質上,把一個智能硬體玩成傳統製造業打價格戰,是沒有前途的。一頓自相殘殺之後,沒有護城河的小玩家基本都會死去。
2015年上半年,中國兒童手錶銷量猛增至2014年的8倍。同時約有600~700家企業在做兒童手錶。但是到了2015年的10月之後,兒童手錶市場整體出貨量卻遭遇整體下滑,最高幅度下滑70%。
原因在哪裡?行業持續成長性還沒建立起來。 從整個行業說,從硬體到作業系統、應用層,主要三大層面裡的玩家還沒有站好位,組合還不夠好。而從企業自身來看,則是在三個層面裡的能力儲備還沒有完全搭建好。
如今,兒童手錶行業經過一熱一冷,行業起飛期即將開始。如果說未來兒童手錶也要拼生態的話,現在樂視Kido Watch顯然是個不錯的榜樣。■
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