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七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民間宰雞趕大集
2025-08-06 01:53:10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傳統文化濃厚的國家。傳統文化當中的每一個節日與風俗傳統都融入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每一個日子當中,在一些傳統日子當中就按照當地的風俗去走才能夠更好的融入生活。而正月二十七是以什麼節日呢,這一天有何風俗習慣?
大年二十七是什麼節日
正月二十七是人日。每年的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天是人日節,也就是人類的生日。因地區而不同,有的地方吃麵條,取健康長壽之意。 人日節起源自我國的古代神話傳說。上天創造萬物的順序為: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到了初七,才創造了人。初七即『人日』,象徵人類的起源。因為前六天代表的是動物們的生日,時間長了,便被人們都忘了,但第七天因為關係到人類自己,便被人們有意識地保留了下來。
大年二十七的風俗
【宰雞趕大集】年謠稱:「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是說這天除了要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餘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
【洗福祿】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七洗浴為「洗福祿」。
風俗由來解讀
二十七宰公雞,是因為古時候的觀念認為雄的排位第一,而過年這麼隆重的節日,自然也就要宰一隻公雞了,而且公雞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顯著氣派。這天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場,而且是整隻雞盤在一個碟子裡擺放在桌子中間。這隻全身整齊的公雞,因為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節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擺一擺,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的心願,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