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燈頭生日 起源於南宋時期
2025-08-05 13:25:11
對於元宵節我們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我們在這一天會賞花燈,鬧花燈。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在正月十三這天是燈頭的生日,也可以算是對於元宵節的準備工作。那麼我們知道在這天都有哪些習俗麼?為什麼會被稱為燈頭的生日麼?
大年十三燈頭生日的由來
江南一帶從大年出十三開始,然後再十八這天結束,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從南宋時期開始流行這個風俗,文獻記載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請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的民俗,意思就是過元宵節,,要從正月十三開始,人們要編珠子掛燈籠。
燈頭生日
正月十三這天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被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我們都知道正月十五元宵節其中一大習俗就是鬧花燈,那麼今天就是要為它提供充足的條件,才被說為「燈頭」之日。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當時可以說是萬人空巷。
這天的其他習俗
扎彩燈。正月十五鬧花燈,百姓人家要從正月十三紮彩燈開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謠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也就是說,正月十三日「上燈」;十四日「試燈」;十五日「正燈」;十七日「罷燈」。也就是從這天起,人們漸漸有了元宵節的感覺,能夠感受到元宵節正在來臨,提起了人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