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由來 為什麼叫元宵節
2025-07-28 19:44:10
在我們的印象裡,元宵節這個節日好像存在感不是太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緊跟在春節之後,元宵節過後我們就得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就再也沒有像春節這麼長的假期了。那麼我們來分析下元宵節的由來到底是從哪裡來。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傳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立的。傳說中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最後此次叛亂得以平息,漢文帝很是欣慰,所以以此節日來命名為元宵節。
為什麼叫元宵節
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因為元宵節最顯著的習俗就是吃元宵,所以就叫這個節日為元宵節,那麼這個叫法也是從宋代開始興起的。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節日的民俗活動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遊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作為正月的最後一個節日,這個節日時十分熱鬧的,讓人在寒冷的天氣感受到溫暖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