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樂參半中的自由吟唱
2025-04-06 01:40:25
有人說:儒家就是拿得起,佛家就是放得下,道家就是想得開。
這是個講究包裝的時代,所以老酒裝新瓶,才更好推銷。眼下有很多的專家講座都是在前人留下的經典名著中,爬剔挖掘,尋章摘句,然後注入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來一番新的詮釋,再侃侃而談地灌輸給大家,以求在文字上推陳出新,在思想上建立自己的學術道場,成為某個領域裡的精神領袖。其實這三句話並不新鮮,老百姓都講了二千多年了,由此可證明儒釋道三教的淵源。而一個真正的龍的傳人,其血液裡汩汩流淌著的不只是那一家的血液,早已是合而為一了。
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講解人生痛苦的淵藪,不過就是釋氏所說:皆因「放不下」。下課後一位女孩子像一隻春天的小鳥,蹦蹦跳跳追出來問道:「老師,你放下了嗎?」
真是一語驚心!
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充當著一位傳經布道普度眾生的高僧形象,因為我們的世界暫時處於一種平行狀態,我們的生活和心底一樣,處在一種波瀾不驚的境地裡,我們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為他人解開心中的疙瘩,勸解遊說,指點江山,排憂解難,仿佛我們的心中早已是朗月高懸,佛光普照。但當我們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時,我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突發事件面前,是否真的已經超凡脫俗?是否真的感覺自己已經進入一種所謂的「佛」的境界?非也。喜怒哀樂是從每一個生命體的本質裡由衷散發出來的一種情感,而且連佛都有拈花一笑的時候,更何況我輩皆凡夫俗子。
恰如一句話:在這個塵世,除了從容的大地山川,以及不懂憂傷的雲彩和石頭,恐怕沒有未曾痛過的人吧。
痛苦不會是永遠的,都只是暫時的一種情緒狀態下的無奈:
「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李益)
就事實而言,煩惱是比出來的,而幸福是感悟出來的。當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
「百年交遊,半為黃壤青草;三界遊戲,忽成萬古千秋。」人生光景不過百年,倏忽即過。我們來過,生命之花曾開得如此的絢爛多姿,美好和幸福也常常眷顧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沒有理由放棄活出精彩來的機會和念想。痛也罷,樂也罷,都是生命過程中一種自然而然的相遇,躲不掉,避不開。「不同凡俗的人生,不是快樂的有滋有味,而是痛得有聲有色」。但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很多時候所謂的心如止水,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在這種語境下,我們往往感覺到的是壓抑,是曉風殘月裡的悽清和孤寂。事實上,情感之花只有在自然下的綻放才是最美麗的。苦,而不感覺其苦,是對困難的淬鍊;甜,而不為所得意,是坦途中的鳥語花香。羅曼*羅蘭曾說:「生命恰似一股激流,沒有巖石和暗礁,便激不起美麗的浪花。」
山以霧洗夢,水以風開花。人生最美,不過是憑欄看落雪,用心品真情。自然之道,春夏秋冬四時各甄其妙;人生之路悲歡離合自有「風情萬種」。
拿得起就是讓我們積極進取,笑迎陽光雨露,風刀雪劍;放得下就是讓我們懂得取捨,「逆來順受」,不要錙銖必較,睚眥必報;想得開就是讓我們淡泊名利,知足常樂,不必為物慾所累,因為慾壑難填。「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是最貼近真實的人生。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之所以深獲人心,並非是虛妄之言,而是一種高姿態的處世哲學:
「天王人王平等觀,安用五體投地;
出世入世隨宜過,本可一笑付之。」
物質所給予的幸福額度畢竟短暫和有限,而情感所給予的快樂指數才是生命中的常青樹。
腹有詩書氣自華,既然如此,就讓我們用一種氣定神閒來與宇宙交流,與生命交流。在「天地玄黃」中自由的翱翔。
[苦樂參半中的自由吟唱_高一作文]相關文章:
1.自由,是什麼?作文_成長作文2300字
2.小學作文:自由_成長作文5500字
3.渴望自由高一作文_成長作文1800字
4.有關自由的中學生作文精選_成長作文3400字
5.鳥也自由作文_成長作文600字
6.渴望自由的我作文_成長作文600字
7.飛向自由作文範文_成長作文700字
8.渴望自由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