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分體電視 海信領先小米一個時代
2025-05-08 18:52:27
2016年的電視圈子,比以往時候來的更亂一些。今年我們迎來了暴風、微鯨、PPTV等全新品牌,也感受到了5000元價位曲面、萬元級OLED、貸款都敢嘗試的樂120以及分體電視等等。說到分體,其實他並非什麼新鮮事物,早年間索尼、三星的高端機為了接線簡單清爽也提供了全部接口分體與電視的設計,另外海爾MOOKA、長虹CHiQ等品牌也推出過模塊化可升級電視。
同樣是分體
雷射電視分體意義的存在感更強
與之相比,小米電視3隻不過將分體的功能模塊更為集成化,主機包含了核心硬體、音響這兩大元件,但細細想來這些功能組件原本就是電視機應該具備的模塊,所以分不分體只不過是結構形式不同而已,最終其意義還是在於可升級、接線方便這兩點,除此外分體並沒有什麼意義。
小米分體電視 無更多額外功能,分體卻需要更多的擺放空間
雷射影院電視類「分體結構」 超輕薄設計、超大屏幕
儘管海信方面可能不會這麼定位,但在我看來其雷射影院電視也可以定義為分體電視,它的主機與屏幕也是完全分離,但區別在於兩者完全不用線纜連接。海信雷射電視通過超短焦投射的方式將畫面反射至一塊經過特殊角度處理的無源仿生幕,這種結構有點很多。
首先,雷射影院電視的主機將光源投射到屏幕上,這是它的本質發光方式,所有最亮的光線都在間距20-30釐米的主機和屏幕間,而我們看到的畫面則是屏幕通過技術手段反射到視網膜的,也就是說我們並非像觀看液晶電視那樣直視「背光」,因此也就沒有屏幕亮度過高的刺眼和觀看疲勞等問題。
另一方面,海信雷射影院電視主打85-120英寸這樣的超大尺寸市場,對於這樣規格的電視而言,動輒2-300斤重、尺寸達到或超過電梯標準的電視很難被請入用戶客廳,更別說壁掛到牆面了。
OLED都難以匹敵
雷射影院未來能達到100% BT.2020色彩標準
實時上海信雷射影院電視不僅僅在分體形式上領先目前的同結構產品,在顯示技術層面,雷射影院電視甚至可以輕視OLED這個還未成為未來主流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因此完全可以將雷射影院電視看作是下一個時代的顯示技術。
白色為NTSC色域空間 最外層黃色是BT.2020
依靠雷射光源高純度色彩的優勢,海信雷射影院電視宣城達到了116%NTSC色域表達,這已經是當前液晶電視的優異技術水準,而在未來,海信透露或許會有機遇100%BT.2020色域標準的雷射影院電視,這一面向未來的顯示標準還提升了對色深的要求,10bit或是更為「變態」的12bit將雷射影院電視可顯示色彩數量幾何級增大(10bit色深能夠顯示10.7億種顏色,8bit色深只有1677萬種顏色),這也是為什麼BT.2020是被ITU國際電信聯盟組織定位於4K/8K時代的圖像信號色域標準,它天生就是為了取代REC709和NESC而來。
當價格不再是阻礙
未來的大屏電視就沒有液晶的事了
雷射影院最為實際的優勢在於將超大尺寸屏幕定位平民化,以行業現狀來看,目前較為低價的60英寸售價5000元左右,而尺寸擴大4倍左右的120英寸電視最低價也要49.9萬元,120英寸完全不是用四塊60英寸電視拼接完成超大尺寸電視那麼簡單。對於液晶電視而言,尺寸和成本之間的權衡是當前或者未來顯示技術都難以逾越的鴻溝,超大尺寸面板無法突破製造成本和工藝的束縛。
因為雷射投射的關係,海信雷射影院電視最大優勢便在於電視的尺寸,對於它而言,85英寸和120英寸並沒有明顯的售價差異,或者說差價相對比整機售價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於海信雷射影院電視而言,你僅僅需要增加主機和屏幕的擺放距離就能實現超大尺寸畫面輸出。
或許有人會說,小編你吹了這麼多無非是給雷射影院電視打廣告,但你再怎麼吹這產品賣5-60000元也無法讓普通消費者接受,有關這點,我無從辯解。目前來看,市售雷射電視類產品普遍售價在50000元左右,對於家用娛樂設備而言確實投入過高。但是,我們從海信給出的產品路線圖來看,未來5年時間範圍裡,雷射影院電視能夠將售價下探到萬元級定位,萬元120英寸電視這樣的配置你便無從抵抗了吧?如果這個成本控制進程能夠進一步縮短,未來60英寸以上級別的電視市場已經沒有LED或是OLED的競爭空間了,這個段位會被雷射電視完全取代,這麼來看,海信雷射影院電視還是一臺面向未來的電視,只不過未來已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