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移動戰略難走?從遊戲機大戰看起
2025-04-25 13:40:24
泡泡網CPU頻道7月13日 雖然家用遊戲機市場早已不復上世紀末的火爆,但大家應該還記得,當年那白熱化的遊戲主機之爭。當年任天堂公司推出FC遊戲機,結束雅達利時代的混亂局面,統一了家用遊戲機的大半部江山。1990年,任天堂再接再厲,推出16位的遊戲機SFC,瞬間大紅大紫。而在這個時代,能和任天堂競爭的對手實際並不多,比較知名的如FC時代NEC的PC-E,SFC時代SEGA的MD。
上世紀90年代的主機大戰非常火爆
統一的平臺帶來了巨大的利潤,1992年任天堂的盈利與整個好萊塢電影業相當,超過美國三大電視網盈利總和。1994年稅前利潤排名於全日本上市公司的第二位。1995年日本30%的半導體產量使用於任天堂產品。1996年任天堂的營業額為32.76億美元,利潤5.54億美元,市場價值104.32億美元。
看到如此巨大的利潤和市場,很多廠商都想來分一杯羹。在1994年到1996年,遊戲主機市場的大戰可以用白熱化來形容。趁著遊戲主機從16位到32位過渡的時期,一大票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家用遊戲主機,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松下的3DO、NEC的PC-FX、SEGA的SS、SONY的PS,任天堂以Virtual Boy和N64應戰。結果我們都知曉:由於原屬任天堂陣營的Square陣前倒戈,PS大獲全勝,並且開創了一個遊戲機史上為輝煌的時代。
商戰的硝煙散去,我們不禁要思考。是什麼導致了PS的獲勝?是PS強大的硬體機能嗎?每當新一代遊戲機上市,總是把機能強大作為賣點。但家用遊戲機玩的是什麼?始終還是遊戲,是大量豐富的遊戲軟體。因此懂行的人不會看遊戲機的硬體特點或是廠商的宣傳,而是直接看哪些軟體商會在主機上推出哪款遊戲。當年CAPCOM的《生化危機》,Square的《FF7》,ENIX的《DQ7》等軟體即決定了主機大戰的勝敗。
遊戲機之爭,說穿了是一種制式標準之爭,遊戲機的標準相對封閉,所以往往你看到的是標準和主機的合體。再來看看如今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市場,你會發現有許多相似之處。不過要講到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來看看手機的用途,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用途,在最近的10年發生的變化。